第六十二章 疑是银河落九天(1 / 1)

加入书签

冯渊还是很满意,循循善诱之下,有很多孩子愿意主动去思考问题。

他留了李老爷在家做客。

本来李老爷摆手拒绝,说家中做了饭。

冯渊说他专门买了,秋露白。

听到这个名字,李老爷酒虫都勾了出来。

秋露白,这可是名酒之冠。

“色纯味洌,”价格可不便宜,逢年过节他才只喝二两。

冯渊去马身上驮着的行囊里,取了酒,顺便把买的四五斤猪、羊、牛肉等一并取下。

耕牛不许杀,病牛除外。

牛说是病牛,他与屠夫聊天中,自然明白其中是个什么情况。

逛街过程中,他专门去香铺买了调料。

所谓香铺,便是卖文人雅客身上香囊内里材料的店铺。

其中也卖成品香囊和相关的形制布料,挂饰等。

鸳鸯为了省钱,当时给冯渊沐浴的时候便是采摘的月季鲜花。

香铺商贩,把含有香味的药材、动植物、花、草等搜集起来,单开一列。

在香铺中,冯渊发现了,孜然、茴香、干辣椒、八角,这些东西此时大多用来佩戴,很少用来吃。

辣椒在十年前从国外传入大景,到现在还没传开,不过其味辛,据传有辟邪的功效,算是最早在香铺店传开。

而后又去中药店买了巴椒(花椒)这东西贵的让冯渊咂舌,不过还好一次用不了多少。

院中木桌上,李老爷看着冯渊拿出油纸包裹的这些材料。

好奇问道:“冯贤侄是要做香囊吗?我新得了一块麝香,明天让人给你拿些过来。”

冯渊急忙摆手,掏出几个小瓷瓶,分类装好,“李伯父,今晚小侄给您做个全肉烤宴。”

李老爷见多识广,自然知道烤肉,也在京都有幸吃过一次。

油腻以及肉的膻味是他最大的印象。

都这么大的人了,牙口本来就不好,吃这东西还吃不饱,他不抱任何期待。

要不是馋那秋露白加上冯渊第一次请他吃饭,李老爷恐怕直接就摆手拒绝了。

鸳鸯端上一小炉炭火来。

王伯把猪牛羊肉洗净,按照老爷要求,切成了薄片。

冯渊拨弄着炭火,趁着菜还在准备,把酒放上去温热。

顺手把辣椒放在炭火旁边熏烤。

辛辣的气味瞬间充斥了整个小院。

熏得李老爷眼泪直流,他感觉自己就是来受难的。

捂着眼,“冯贤侄,这是何物,熏得我睁不开眼。”

冯渊拿着蒲扇边咳边扇火,“这可是好东西,叫做糊辣椒。”

香铺老板卖辣椒,可不懂什么叫密封,敞开放的,早皮了。

将辣椒烤制酥脆后,冯渊用工具将辣椒研磨成粉末。

王伯的肉也端上来了。

冯渊去墙角,取了两块堆积在那的青瓦。

洗净过后,直接放在碳火上。

老年人,还是吃点这种不是明火烤的吧,对身体好。

肉滋滋冒油。

烤肉的独特香味弥散在整个院子中。

此时,天空晚霞映照着最后一丝残阳,天色将黑。

“咚咚咚”小院的敲门声响起。

王伯走过去开门,一看,原来是杨护卫。

估计也不想光吃白食,他手上提了两坛酒。

站在门口朝着院子张望,鼻尖嗅了嗅,眼中精光一闪,“这是牛肉的味道?”

王伯见状,退了半步。

把人请了进来,“老爷正在吃什么烤肉,杨大人来的刚巧。”

杨护卫听闻,哈哈一笑,大步流星地跨进冯渊院子。

看着滋滋冒油的五花肉,杨护卫把酒坛往木桌上一放。

拱手致歉道:“冯公子,今早之事,杨某实在惭愧。”

冯渊起身回礼,“这事情不怪杨护卫,是我的问题,薛家他们自有命数,我等已经尽到了各自义务,无需自责。”





杨护卫听闻,不再矫情。

点头之余看着瓦片上的烤肉,咽了口口水。

话已经说透。

冯渊便不再与之客气,坐下翻动起烤肉。

同时拿着瓷瓶,轻轻抖落些孜然上去。

“哗”

院中众人。

感觉鼻腔里面,像是水溅到油锅中一般,噼里啪啦地炸裂开来。

这个芳香的味道与花香截然不同,单单味道便让人食指大动。

杨护卫与李老爷两人,呆呆地看着冯渊翻动烤肉。

王伯与鸳鸯站在老爷身后,不住的咽口水。

一时间小院诡异的寂静,只有瓦片下方碳火的“噼啪”声与油的“滋滋”声。

太阳已经落山,天已黑尽。

主仆不同桌。

冯渊与杨护卫李老爷坐在小院木桌主桌上。

鸳鸯与王伯坐在院子角落的小桌子上。

本来两个仆人想等客人吃完,后面再吃的。

只是冯渊说今天吃饭已经够晚了,再等就饿坏了。

别人家的规矩,李老爷也没说什么,算是认同。

鸳鸯用筷子夹着盘子里冯渊分过来的烤肉。

吃在嘴里,嚼了两下。

脑子“嗡嗡”作响。

味蕾像是烟花一样,一个个兴奋的爆裂开来。

舌尖更像是一把烧红的刀子,在凝结的十七年猪油一般的口腔里,轻轻地划开一道口子,油气感丝滑的直达肠胃。

她生下来到此刻为止,从未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

一时间她快速眨动着眼睛,防止泪水掉下来。

冷静了很久,她才抬头看了一眼王伯。

王伯刚才在后厨,冯渊提前分给他一小瓶秋露白。

此时他正举着小酒杯,嘴角带笑地对着漫天星斗,脸上尽是满足之意。

主家吃饭,还是不能没有人伺候。

鸳鸯快速地吃了几块后,便站起身主动过去帮忙了。

李老爷牙口不好,可今晚吃的肉并不少。

配上烫过的秋露白,他老人家上脸的特别快。

几杯酒下肚,便有点醉了,一醉就夸冯渊。

杨护卫也是久在官场之人,虽然不会溜须拍马。

但察言观色捧个场的本事,也自然比普通人厉害的多,他边灌边劝。

冯渊喝的也有点晕乎乎了,拿着巴椒与辣椒两个调味瓷瓶,边撒边说道:“这个辛味与麻味,巴蜀之地最爱吃,两位要不要试试?”

也不待二人拒绝,就把撒了料的牛肉送到两人碗里。

吃的二人龇牙咧嘴。

不过这味道,只要扛过了第一波,后续比单纯孜然加盐的烤肉,更让人上头。

一时间根本停不下来。

杨护卫由衷赞叹道:“冯公子会的东西可真多,我这个一介武夫,不会什么吟诗作对,也说不来什么好听的话。

“待会儿再喝几杯,我给大家耍个刀来助助兴,来来来,冯公子,喝酒喝酒。”

复几杯酒下肚,冯渊有点醉了,抬头看着今夜漫天繁星,银河自上而下倾泻而去,美轮美奂。

他突然哈哈笑道:“我今日总算明白,为何古人喜欢在夜晚聚会的时候吟诗,因为他们没有手机。”

不待杨护卫等人反应过来什么是手机。

冯渊继续说道:“作诗嘛,我也不会,只能说一首书上看到的,恰恰应景,诸君请听。”

他摇摇晃晃地站起来。

手里举着酒杯,对着银河繁星,边走边颂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老爷听闻第一句,细细咀嚼的牛肉,在嘴里爆炸开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