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服色(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四十二章服色

第2章 锦绣篇

第245节 第二百四十二章 服色

楼阁之中,灯火重又通明,欢声笑语,并乐音曼歌,皆从中传了出来,似乎宾主极为融洽。

他们谁也没有发现,不远处的花木丛中,阴影深处,有一双眼睛闪闪发光。他的身形与那些树干岩石仿佛融为了一体,便是董真这样灵敏的耳目,也没有发现。

“原来如此,”那人以只有自己才能听到的声音咕哝道:“还是把这些都禀报上去罢。”

他有如一道黑烟,很快消弥在漆黑的夜色中。

入冬以来,这是最灿烂的一天。晴空丽日,宛若一匹宝蓝色的上好锦缎,而那些微飘拂的白云,便是似有若无的提花素纹。阳光投射下来,坊巷之间的青石板路洁净明亮,便是远处南北二宫的殿瓦皆反射出璀璨的金光,隐然还有着一番皇家气象,掩盖了董卓之乱后留下来的颓败陈旧。

而金市之中,更比昔日更热闹了几分。因了年节将至,各地商贾云集,无论权贵之第还是小门小户,皆有人前来采办年货。除了那些提担小卖的市井小贩外,便是临街的铺子,也皆改变了从前皆在室内售卖的规矩,将那些水陆奇珍、南北干货,并布匹首饰、脂粉针线一齐铺排在外,五光十色,令人目不暇接。

金市正北那一条笔直宽阔的街道,比起别处又多了几分光鲜。两边商铺鳞次栉比,却并不象别处皆是木壁瓦楼,倒是清一色的精致宅子,掩映在长绿树木之中,露出黛瓦粉墙,勾着铅灰墙脚,倒象是富贵人家清幽别院,都聚在了此处。只是这些宅第院落,与他处不同,正门都大开,且门外同样铺了货架,上面陈设的却是各色锦绣绫罗,并制好的丝履、锦帕、各色夹绵袍及裙、袜、香囊、绦带等,供顾客观赏挑拣。这一条街上全部是织坊,半织半卖,织坊主人们自然不会放过这年节前天气最好的一次市集。虽然最好的货色一定是放在室内,外面的都是些不算值钱的锦匹,然而却胜在其色泽鲜丽,远远望去丝光斑斓,锦采夺目,仿佛将整个金市的光采,都汇聚在了此处。

正如成都被称为锦城、锦官城一般,金市的这一条街上因都是织坊,且其房屋聚集不似集市,倒象是供百姓居住的里坊,且织物中大多以锦取胜,葛麻之属只在少数,故也被称为锦里。

汉时虽然也有服制,规定非贵族不能着锦,但到了汉末,这些规矩已渐渐被打破,连史万石这样低贱的商贾都能着锦穿罗,寻常百姓仕子,也常以着锦为荣。年节将至,是怎么都会买上一两件来穿的。至于那些权贵人家,更是阔气到给奴仆也会置上一身锦衣,以彰显自己家族的财力,并没有随着洛阳的败颓而减弱。

那些货架上铺排开去的履袍帕袜等物,正是展示给他们看的。

故此整个锦里人头熙攘,比起其他地方,更要热闹上几分。

前些日子成为洛阳焦点的云落坊前,也一样铺开了清漆翠竹的全新货架,上面陈列着的却大不一样。不象别的织坊是各色灿烂的锦匹,却是一种青碧色的绫罗。绫罗较锦匹要薄一些,兼之轻软舒适,用作夹袄外皮和内衬都是最适合不过。青碧色向来是庶民和仆婢们的标准服色,然而这种绫罗却似乎与寻常的青碧色并不相同,较青色更为清丽,较碧色又更为鲜活,如晴空碧霄,又似万丈寒波,似清露,如绿枝,赏心悦目之极。

更令人惊叹的是,货架旁边立了一排木质偶人,有男有女,雕刻得极是精细,皆是头顶乌髻,身披碧衫,眉目灵动,栩栩如生。一阵风来,那青碧衣袂迎风飘动,宛若仙人般,竟似不沾分毫人间俗尘。

只是一些偶人罢了,穿上这碧衫便有如此风致,若是活人穿了,不知又是怎样的风神出众?

顿时街上众人,皆被吸引了过去。

有人便记得,上次董真应对各恶少年之时,所有随侍婢女身着的也是这种青碧色的衣衫,然而那衣衫无论是色泽还是质地,都远远不如今日货铺上所展出之物。

货铺之上所摆设的青碧衣衫,当非凡品,单从那柔和的丝光,便可看出所用的是上好绫罗,价值不靡,而其针线精致,裁剪得体自不必说,每一套衣衫还搭配了不同的玉饰,包括了步摇、臂环、耳坠等物,用的却是不同质地的白玉、碧玉、青玉之属,与碧衫相映,或清丽,或典雅,或妩媚,美轮美奂,一见忘俗。

若说上次众侍婢所着青碧衫子,如含羞带嗔的小家碧玉,温婉可爱;则这次货铺上所展出的青碧衣衫,却如洗尽铅华的世家女郎,自有一种出尘之韵。

青绿之服虽向来是庶民和奴婢服色,但一看这碧衫做工,并玉饰之精美,观者便都能明白过来,这些衣衫绝不是给庶民和奴婢准备的。然而贵人向来爱着朱、紫、绯等所谓正色之服,谁又会去穿这种颜色?但若是寻常庶民和奴婢,却是万万穿不起这样贵重的布料和首饰的。

故此看的人虽多,艳羡不绝的更不在少数,但都在踟蹰观望,却无人上前问询价格,更没有人出手购买。

不要说各织坊都是些熟练的行家,便是那些前来购置锦衣的顾客,也大多是懂行之人,不由得窃窃私语道:“这碧衫色泽如此鲜明,用的似乎并不是寻常的‘螺子青’所染,不知是怎样的新品染料?”“寻常青碧色太过寡淡,这种青碧之色却分外润泽,隐有华贵之气,倒一点也不象是庶民之服呢。”“这润泽一是来自于上好的丝质,二是来自于染料,缺一不可,可惜服制早就规定了贵贱之色,否则此青碧之色,必为贵人所重,那可就是大把大把的金银呐!”

看守铺面的都是一些云落坊的织工,见众人只看不问,却也并没有露出丝毫焦急之色,只是含笑而立。

她们都穿秋香色夹袍,梳双鬟,垂明当,有些从前还在别的织坊做过工,但却仿佛变了个人,从前脸上那种青白疲倦之色早荡涤一尽,个个脸色娇艳,容光焕发。与那些青碧色衣衫立在一起,黄绿相间,颇为吸晴,于冬日萧瑟之中,便如一幅明净清美的画卷。

这样意定神闲的模样,更是引发了不少的猜疑和好奇。不免又有人提起云落坊的主人来,也是近些时日洛阳闲谈中的风云人物:

“这青碧之色,可是董真的发明?”

“陇西董氏,又不是江南的世家,代代以武将知名,哪里懂得这些染织之法?”

“听说董真是董氏旁支,从小跟父母在江南行走,这样的世家族中,不得宠的旁支庶子,往往也是经营庶务商事,或许其父母昔日便是经管过织坊之事呢。”

“董真自然是个中高手!难道你们没听说么?他坊中所有织机皆是自己改装呢!”

“马师所制织机,比从前快是快了许多,不过构件也复杂许多,他如何就有这样的胆气,敢自己动手?看他样子,也不象是差这些钱的人。”

“不是差钱,那便是有笃定之信心,知道一定能改装得好了?”

“他自己如此懂得行情,听说还是富安侯的知交好友,杨阿若又公开赠了座濯龙园的宅子给他,这洛阳城中还有谁敢与他为难?必定如鹏举双翅,很快就要高飞万里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