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代工厂(二合一)(1 / 1)

加入书签

第319章100:代工厂

李老大概只是顺口说一嘴,但芯片似乎确实是个还不错的选择。

甚至不只是不错。

不仅本身是重资产行业,而且如今经济危机,受到冲击最重要的行业之一就是半导体,半导体是生产工具,经济不好的时候就会衰退,而今年又恰好是市场周期中的过剩周期,总之行情现在烂得不像话,正好适合来抄底。

而且今天这事,说到底不就是未来贸易战的预演么。

这几天算是提前感受了一下下个版本的压力,而要说贸易战,别的问题都能解决,芯片禁令是真的绕不开。

只不过这个问题,陈钦之前其实已经想过了。

他自己不懂半导体,嵌入式就够他头疼的了。

不过所谓高屋建瓴,要说这个行业……他大概是稍微懂一些的。

“半导体这个范围可有点大,李老你想做的是哪种芯片?”

就是季祥林也知道这个问题,李老说道:“我以前在联想就主张过要自研电脑芯片,后来从联想出来后又参加了几个自主研究的芯片的项目,虽然做得还行,但目前进度都还不怎么样,但现在说的话,我觉得还是高端半导体更好,这对咱们国家来说是个产业升级的机会,对国内公司来说也算是多了个选择……”

他一说就停不下来了,不过倒是很快又补充道:“当然我只是建议而已,而且我和小陈之前已经开始做这个东西了。”

季祥林有些意外:“已经买了?投资的初创团队吗?”

“不是的。”李老说道,“我们是做了个开源指令集……”

季祥林没听过这个:“这我就不太懂了,指令集是什么?”

“指令集嘛,差不多就是芯片上的一种上层代码,无论是操作系统还是软件,都需要通过指令集来完成功能,比如说英特尔的芯片指令集就是x86,不过他们的指令集是依附于芯片的,算是芯片和系统之间的连接部件……”

李老解释着,季祥林似乎也顺手翻起了手边的手册:“哦对,咱们开天手机的指令集,原来是ar对吧?”

这时陈钦道:“对,ar公司目前是个提供低功耗指令集、以及和它配套的技术方案的tob性质的半导体公司,我们现在是开天生态的主导者,不能完全受制于人,所以我们最近联合ozil,提供了一个开源指令集,叫做risc-v。”

“好主意,开源还真是好用啊。”季祥林也听明白了,“也就是说以后做开天手机的可以直接用咱们的开源指令集,这样就不用给ar公司付钱了?”

李老却说:“差不多是这样,不过开源本身不是万能的,对一个成熟的市场来说,一般是‘二流公司做开源’,它目前只是一种免费替代的方案,发展还需要时间。”

陈钦也说道:“你可以把它看做是咱们在做的游戏引擎,ar强在他们与指令集配套的技术服务,这种商业模式是他们首创的,核心还是他们能够让芯片公司缩减成本,最后用营收来支付技术服务和授权费用。”

季祥林沉思:“听起来还不错,要不咱们可以考虑一下这家ar公司?虽然有替代方案,但是如果收购下来强强联合……”

李老沉吟了起来,但陈钦说道:“不需要了,risc-v迟早会淘汰掉他们,我们的商业模式更先进。”

季祥林好奇:“这不是开源架构么?”

陈钦便解释了起来:“ar提供的技术方案,本质上是帮企业跳过指令集底层设计的工作量,但一方面他们的研发能力无法应对不同的客户需求,毕竟不是每个客户都是做手机或者电脑的,一方面他们的生态其实也很封闭,客户只能付钱接受,但无法参与开发。”

“而我们的risc-v可以供更多人来使用,也许有客户有闲心自己研发一套技术方案,成功后他可以把这套技术方案卖给别人,久而久之,肯定能比ar一家的方案更丰富。”

“同时更多开发者可以靠开发我们的芯片组的工具获得名气和收入,现在与我们合作的ozil已经开始这种业务了,甚至以后ar也可以投入我们的指令集的相关开发,所以我们的risc-v将来一定能够成为最主流的指令集之一的。”

季祥林听完有些没转过弯来:“我还以为这是个技术问题呢……”

“这是个商业问题。”陈钦道,“确实目前半导体领域的大多数问题都是商业问题,所以ar公司还是算了吧。”

陈钦说了半天,把未来的两大主流架构之一的ar批了个一无是处。

倒是没提最主要的原因,毕竟ar技术是真的有点难,相对而言又实在是没什么钱赚。

不过刚才这些东西也不是他胡说骗人――作为未来人,又是科技行业的,芯片问题自然是多少听说过一些。

所以上个月他除了吊儿郎当,也想了个相关的办法,实际上他第一个瞄准的就是ar,不过ar到底还是太小了,这个小的意思不只是它规模小,而是份额小,毕竟手机是块大蛋糕,它的份额从90年代就开始竞争激烈,如今的格局其实已经差不多划定了。

而ar这块实在是很小――目前高通跟诺基亚打完诸神之战,退出市场做了净专利持有人,是这块大蛋糕桌上的最大的玩家,而ar是它阵营下的小喽之一。

具体来说,未来手机的高通税有5,基带芯片和c芯片也是以它为绝对霸主,价格另算。

ar税是按固定费用算的,一个cpu一点点钱,非要说基数大,那可能确实也不少,但摸着良心说他提供那么多技术支持、就拿这点分成,比起那些专利流氓不知道良心到哪里去了。

所以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个公司实在是没什么油水――不仅营收不咋样,到2023,完全体的ar一年营收也就那么点……按重生者的标准,ar的利润是比原神高了,但差不多跟李佳奇是一个档次的选手。

而且也没什么话语权,就是个臭打工的,实在是很尴尬。

所以要确保可控的话,确实没必要自己做一个,于是陈钦拉出了risc-v――它也是个低功耗、微内核、以嵌入式为核心的开源芯片架构,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之前有四个大哥,但是自打90年的微内核与宏内核大战后,它这一支就混得很落魄,按历史它大概要过两年才出现,出现后也打不过有先发优势的ar。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嵌入式系统是芯片的绝对下游,之前做开天系统的时候陈钦就这么跟李老说过;现在既然有支点,往上游前进,第一步碰到的就是指令集,做个risc-v,差不多是给其他开源替代给一条路,就算不做强制绑定,应该也能在手机指令集上多一个备用选择,也方便为继续往上游前进提供支点。

“好吧,既然架构指令集不行,要不投点别的?”季祥林也意识到这个行业的复杂度了,似乎是一边说话一边搜彭博社的行业报告,“我看介绍说芯片产业目前主要是三个模式,一种是id,也就是垂直整合的综合型企业,一种是台积电那样的代工厂,还有一种是fabless……哪种比较好呢?”





这次陈钦直接说道:“如果是为了保障产业安全,只能选择代工厂。”

“id不行吗?”

“不太现实。”这次是李老说道,“当然我觉得设计公司也很好,毕竟我们有中芯国际,现在我们都知道了,只有芯片、没有生态是不行的,我们现在有了开天os和risc-v,那么继续往上游前进,下一站应该是设计公司……”

陈钦却说:“专门搞设计的fabless公司也可以,但我自己没什么太好的目标,反倒是代工厂有个更好的选择……”

李老好奇:“台积电的话,他们与宝岛省官府关系匪浅,你们怕是买不到……”

“不是台积电。”陈钦却说,“ad最近在准备卖掉他们的晶圆厂、以及它的配套生产技术,我们可以想办法买下它,然后把它当做一个代工厂来经营,未来手机芯片肯定会有很多代工需求,这个晶圆厂可以专注于这类代工,代替台积电在行业内的位置。”

季祥林好奇:“它的技术怎么样?比起台积电呢?为什么ad要卖掉它?”

“技术比台积电差一些,但差的不多。”陈钦说道,“它原本是ad的晶圆厂,ad要花钱研发自己的芯片、又要花钱研发芯片制造工艺,成本实在太高,为了能够维持领先地位,ad只能卖掉它。”

“那我们买下它就能超过台积电吗?”

“可以想办法,现在我们手里有开天和risc-v,想要进军相关领域的设计厂商都可以成为我们的潜在客户,我们买下的那个晶圆厂应该是有机会超过台积电的。”

“也是,咱国内弯道超车的领域也不少,也许将来能超过台积电呢……”

季祥林似懂非懂,虽然还有些没搞清楚的地方,比如id为什么不行,比如买一个ad淘汰下来的厂子怎么就能超过台积电。

李老也有点欲言又止,他大概是真的很想有个厉害点的国产fabless公司。

不过最后也没说什么,只是问有什么需要的,并透露现在他们局里也在讨论怎么解决半导体问题,如果陈钦愿意出头,可以从国家那里拉一点资源……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之后季祥林自告奋勇,说他刚好还没回国,可以先去ad那边问问情况,自从收购了gpu设计公司ati,ad最近几年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差不多正在走向未来给两边当反垄断挂件的深渊,卖掉晶圆厂算是如今迫不得已的举动,最近确实是在寻求下架来接手他家的晶圆厂。

而陈钦这次没拒绝李老的提议,说到时候晶圆厂需要国内一起参与,跟中芯抢订单可能不太好,但既然都买了那也没有不做的道理;除此之外大概也要在国内开个厂子,企业的资本结构说到底只是一层花衬衣,到底是谁家的人、还是要看他的资产到底配置在哪家,而这方面显然也需要天朝官府出一些力。

这样讨论过后,这次风波的后续行动算是正式定下了基调。

总之……要买个芯片厂子。

然后要买ad的晶圆厂,买完这个就没有别的计划了。

感觉是不是有点突然?

“陈总,咱们买晶圆厂,手边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都跟它没什么联系,感觉不是很好整合啊。”这是公司里的人说的。

“老陈,确定要买这个吗?虽然他们开价不高,目前的收购价只有三十亿美元,但他们的财报很糟糕啊,而且还有个中东的石油佬跟我们竞价,我才问了问他们是不是真的要买,他们就当场把报价开到40亿了……”之前还很乐观的季祥林是这么也很快有些疑虑了起来。

然后……甚至就连邻座的女生也看着觉得不靠谱了:

“所以那天你说了那么多,最后是要买一个芯片公司吗?”

学校的自习课上,阿不知道为什么,总之今天很闲的样子,凑过来看陈钦在用手机翻的资料,看了一会儿之后这样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你最近就是天天在看这种资料嘛。”

“没错。”陈钦把手机一放,“最近我……还有星系软件那边的人,还是准备往这里投资了,是不是很没意思?”

阿连忙摇头:“没有啊……”

“嗨,我知道的,前沿科技虽好,也要考虑柴米油盐嘛,芯片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设施,不做不行啊。”

阿道:“我没觉得芯片不好啊,比如你们的手机,它就需要芯片嘛。”

“手机的芯片,这个也做不了啊。”陈钦道,“所有复杂的行业都会无限细分出大量分支行业,手机芯片最主要的技术来自设计公司,其次来自通信商,这个晶圆厂嘛,只是个给人家做代工的,然后这代工技术还不是最好的……”

阿好奇:“那也很好啊,也许有了这一步,然后才能继续做更多嘛,你不是经常说要上下游扩张嘛……”

“那事别处,这里不会有了。”陈钦却说,“这就是最无聊的生意,只要走了这一步,不管将来业界怎么发展,那我们只能给别人做代工,一旦走错了……”

“会怎么样?”

“也不会怎么样。”陈钦道,“大概就是跟咸鱼一样不知死活,只能给ad做代工订单混日子,烧一堆钱,然后只能当个世界第二……”

阿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确定,不过陈钦对此很确定,毕竟现在要做投资,他瞅准了这个ad家晶圆厂,实际上在上个位面还挺有名的。

它就是以后的格罗方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烂尾之王格芯。

从ad手里剥离出来,被有志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石油佬收入囊中。

未来虽然是世界第二的代工厂,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晶圆厂大概确实是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捡漏目标。

但半导体仍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阿好奇:“为什么世界第二是混日子?而且为什么拓展上下游就会变成咸鱼?”

她算是终于问对地方了,陈钦倒是没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可不简单,那首先你知道摩尔定律吗?”

阿当然耳濡目染过:“嗯,反正就是那个电路板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就会不断上升的定律吧?”

“对,对半导体领域来说,摩尔定律是解答所有基础问题的答案,不过之前告诉你,是说手机性能会不断增加,这是开发者与用户眼中的摩尔定律。”

阿疑惑:“那还有什么视角呢?”

“当然是公司和投资者的视角,你可以想想――如果你是一家芯片公司,你在18个月内没有让芯片的晶体管变多一倍,那到时候会怎么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