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既成尖刀,也成弃卒(1 / 1)

加入书签

冯渊直接拱手问道:“吴大人,如此重要的行动部署,为何不见各位将军?”

何明光抬起头来,又埋头下去。

吴业转头看着他,既然要他办事,自然没有隐瞒。

缓缓开口说道:“此事关系甚大,如果走都指挥使司调兵,还要上报朝廷,流程往往需要一两个月,主动去打这一小撮土匪,朝廷还不一定批复。”

后面他就没有开口了。

冯渊听他如此说一下就搞懂了。

大景朝文武完全是两个体系。

尽管吴业贵为陪都应天府尹,比普通知府高半级,从三品大官。

可这吴大人也只有辖区内的行政管辖权,没有随心所欲调兵的权利。

调兵要走都指挥使上报朝廷。

这个职位可是正二品的武官,两人之间互不干预,也往往不对付。

除了有人造反或者城池被攻打,边上报边调兵外。

其余的主动出击,都需要皇帝同意后,下了虎符才能用兵,他吴大人就算紧急情况,也只有监军的权利。

不过对方说是这样说,冯渊也只能猜到这吴大人,怕有人抢他功劳这层。

多余的信息,他也不明白这些大人是如何考量的。

他拱手问道:“吴大人,可探明了钌山土匪大概多少兵马?”

师爷上前一步回答,“打探到估计在五百到一千人左右,或许有隐藏的也说不定,最近山上动作谨慎,目前还没抓到山上下来的人。”

冯渊思索,一千多人,又是占据有利地形,易守难攻,估计攻坚兵马要超十倍胜算才大。

他拱手又问道:“既然如此,吴大人,我们有多少兵马?”

何明光看着他,埋头之间伸手比了个五。

冯渊说道:“五万?”

他想了想,点点头,“五万兵马直接平推上去,稍微注意分寸,伤亡可以控制在一千以内,山下四周把出口堵了,料想他跑不了。”

何明光神色变了变,不知道他真傻还是装傻,伸着的五个手指头左右摇了摇。

“五千?”冯渊疑惑发问,“五千兵马,胜算有点低,若平原还好,山路崎岖,那匪兵如果蛰伏不出,强攻或许要折损一半以上,才有机会。”

何明光听闻,终于忍不住了,将手一挥,头一偏,开口说道:“五百。”

冯渊愣住了,以往听什么白起坑杀赵国士兵就高达四十五万。

赤壁之战曹操一来就拉扯的二十万大军。

听多了兵货膨胀,以为打仗没个十万大军,都不好意思拉出去见人。

冯渊拱手,“吴大人,狮子搏兔皆用全力,虽然是匪兵,自然比不得我大景朝雄兵烈马,但也不能蔑视对手啊,五百兵马与送死有何区别?”

这不是离谱,是太离谱了,纯粹送死的活儿冯渊可不想接,诸葛亮够足智多谋吧,以三十万精兵打郝昭三千人守的陈仓,两个月愣是没打下来,最后弹尽粮绝被迫撤兵。

虽说人数有演义夸张的成分在内,但冯渊翻史料上,诸葛亮也是一万大军打郝昭一千守城将士,十倍之差也没攻下不来。

让五百人去攻一千人守的关隘,不是找死又是什么?

此时吴业抬头,缓缓开口,“现在困难确实存在,但这五百卫兵个个都是精锐,加上溧阳县城能调配的民壮一起,也有一千余人了。”





冯渊拱手,“吴大人,这事恐怕得三思而行。”

吴业摆手,“迟则生变,冯渊听说你机敏多智,就没有什么以弱胜强的法子吗?”

“回大人,钌山关隘视野开阔,入山道路狭窄,如果让敌人发现了我们的进攻意图,加民壮一起区区一千人,几乎没有办法。”

冯渊躬身,双手向前一推,“况且,在下实在不知为何不直接用大军压上去。”

见到吴大人执意要用如此少的人攻打土匪寨。

他发现了此事估计不单单是抢功劳这么简单了。

在大的腿也要有命抱才是,更何况这样藏着掖着,大家都不信任。

既然对方不说,冯渊也没必要做,拱手抱拳,“大人,既然如此。”

吴大人抬手打断。

他当然知道冯渊要说什么,看来不把话说透,对方是怎么都不肯接招了。

吴业挥挥手,除了何明光与冯渊外,室内其他无关人等,都一并出去。

待议事厅的门关上后,吴业开口说道:“现在这里也没外人,但我说的东西你们要保密,透露出去,后果自负。”

两人点头。

何明光眼神闪躲,似乎早就知晓,他其实不太想知道这些事情,有时候知道的越多死得越快。

吴业开口,“之所以没有让都指挥司调军,无非就是不想让他们知晓钌山的大鱼是什么。”

冯渊点头,这点他早就猜到,没说话,静静听他继续说。

“何县令昨日我与他谈过,攻打钌山此事是为谁铺路。”

何明光额头上的汗水直接就下来了,他急忙用袖口擦了擦汗,脑袋轻点。

为谁铺路?冯渊听闻眼神一凝,此事为何越来越复杂了。

吴业也没卖关子,“冯渊,既然能把你喊到这里来,表示我们对你都非常放心,也不怕告诉你,这次钌山上如果真的是前朝三太子,那么立首功的应当是九皇子,你可知晓?”

九皇子?怎么牵扯到皇子了。

想了片刻,稍微明白此事背后逻辑的冯渊,脑袋刷的一片空白。

他知道大景朝现在还未立太子,并且老朱家虽然短命,但生育能力极强,皇子众多。

而这吴大人一听就是九皇子一脉的人。

冯渊猜到了一种可能。

他心跳加速,并不是因为抱上了大腿而窃喜,而是他的脑袋现在已经别到了裤腰带上。

他开口确定最后一件事情,“吴大人,那这五百卫兵的身份?”

吴业也未隐瞒,淡淡开口,“死士。”

冯渊心哇凉,果然如此。

非两国交战的和平时期,皇子不能领兵,剿匪也不行,想要积赞功绩何其困难。

但不管用什么方式献上前朝皇室逆贼的人头,这等功绩对于皇子都是无法抗拒的诱惑。

而他冯渊,在昨天一个平常的下午,匆忙间就上了贼船。

既成了尖刀,也成了弃卒。

如果献计让这五百死士,打下来土匪寨抓到前朝三太子还好。

如果失败,被后续政敌知晓,参个知情不报,延误军机之罪。

为了不影响身后大人物的声誉。

他冯渊这个知情者,或许就那样悄无声息的死了。

这吴大人好算计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