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章 铁冠道人——杨维桢(1 / 1)

加入书签


杨维桢,字廉夫,元绍兴路诸暨州枫桥全堂人,元末明初著名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号铁崖、铁笛道人,又号铁心道人、铁冠道人、铁龙道人、梅花道人等,晚年自号老铁、抱遗老人、东维子,与陆居仁、钱惟善合称为“元末三高士”。

杨维桢,在很多文学领域造诣颇深,书法也是一绝,他的诗自成一体,号称“铁崖体”,特点是狂而怪,清新诡谲,因为这种文风,杨维桢又被称为“文妖”。历代对于杨维桢作品的评价都颇高,可见杨维桢在文学上很有建树。

杨维桢打小便在父亲所造的红楼里读书,值得一提的是,他的父亲为了让他安心读书,将红楼的楼梯撤去,仅用辘轳传食,在这样的情况下,杨维桢呆了五年,学识就超过了他的老师。

在杨维桢20岁时,他到涌东从师求学,杨维桢的父亲为供他游学,就将良马变卖了,杨维桢节衣缩食,买了大量的书籍归来,他的父亲很高兴的称,这些书比良马值钱多了。

杨维桢当官后,因为性格狷直,不喜逢迎,所以十年都没有升迁,后来因为交通受阻而迁官不成,便浪迹浙西。张士诚占领浙西后,屡召不赴,到明太祖夺得天下后,同样召杨维桢,杨维桢则表示不仕二朝,婉言拒绝。

明太祖强行再次入召,杨维桢只好进京,等修纂完成后,杨维桢请辞,但是到家不久后便病逝。杨维桢宽厚待人,只对有才德的人尊敬,不管身份贵贱,平时喜欢称道别人的才华,对于过失则不太在意。

杨维桢是元末著名的大文学家和书法家,在很多文学体裁上都有自己的建树,特别是他的诗,意蕴深长。杨维桢的书法就如同他的诗一般抒情,极具韵味,杨维桢的草书超逸放帙、奇崛峭拔,更是显露出他放浪形骸、狷狂不羁的性格特点。留传于世的杨维桢书法,均是他50多岁以后的作品,从传世的这十余件墨迹里,虽然不大能看出杨维桢学书的轨迹,但可以看出杨维桢功力之深厚。

他行笔能够追溯到汉魏两晋,并将汉隶与章草的古拙笔意,和二王行草之风韵及欧字劲峭之方笔融合,再结合自己强烈的艺术个性,成就了杨维桢自己的书法。这些特点与赵孟頫平和、资媚、秀美、曲雅的风格格格不入,形成强烈对比,杨维桢晚年的书法更上层楼,恣肆古奥、狂放雄奇,拥有诡谲的想象力和磅礴的气势。

杨维桢的思想比较复杂,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反叛传统的“异端”倾向。肯定人性的“自然”,是其思想的核心价值范畴。他说:“尧舜与许由虽异,其得于自然一也。”意谓尧舜为圣人,许由作隐士,都出于自己的生活意欲,他们的选择并无高下善恶之分。《赠栉工王辅序》一文表达了同样思想,认为无论是医卜工贾,还是公卿大吏,谋生方式各异,但都有自己的生存意欲,所谓“耕虽不一,其为不耕之耕则一也”。

杨维桢希望栉工王辅明白,自己和“公卿大吏”一样,大家都是为了吃饭,尽管方式不同,其间没有贵贱的区别,强调“自然”,当然和《庄子》有关系,但在杨维桢这里,已经全然没有避世和委曲求全的意识,而是用相当平淡的态度来看待人们,在社会中的不同生活方式,表现出对自由的生活意欲的尊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