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安成亭侯——和洽(1 / 1)

加入书签


和洽,生卒年不详,字阳士,汝南郡西平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举孝廉,大将军辟,皆不就,袁绍在冀州,遣使迎汝南士大夫,洽独以“冀州土平民强,英桀所利,四战之地。本初乘资,虽能强大,然雄豪方起,全未可必也。荆州刘表无他远志,爱人乐士,土地险阻,山夷民弱,易依倚也”。遂与亲旧俱南从表,表以上客待之。后又南度武陵。太祖定荆州,辟为丞相掾属。时毛玠、崔琰并以忠清干事,其选用先尚俭节。魏国既建,为侍中,后有白毛玠谤毁太祖,太祖见近臣,怒甚。洽陈玠素行有本,求案实其事。太祖克张鲁,洽陈便宜以时拔军徙民,可省置守之费。太祖未纳,其后竟徙民弃汉中。出为郎中令。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禽嗣。

曹操平定荆州,征辟和洽为丞相掾属,当时毛玠、崔琰都以忠正清廉受到重用,他们选拔官吏以节俭为主要条件,和洽进言说:“国家大政,在于权位与人才,不能只凭一个方面选用官员,过于注重俭约朴素,作为自己的处世原则是可以的,但若只以这个方面作为衡量人和物的标准,失掉的人才一定会很多。如今朝廷议论,官员穿件新衣,乘坐好的车子,便认为不清廉;长官在官府中,面容不加修饰,衣服破旧的,则称之为廉洁。致使士大夫有意弄脏自己的衣服,把车马服饰收藏起来;朝廷各官府的长官,有的自己提壶携饭入官署办公。设立教令,观察风俗,贵在合度适宜,这样才可以推广。如今一概推崇难以做到的作法来检核官吏,勉强能够做到,也一定会有很多弊端。古代推行大政教化,务必使其通达人情而已。凡是偏激过分的作法,都容易使人隐瞒真情。”

曹操封魏公,建魏国,和洽与王粲、杜袭等同被任命为侍中,后毛玠因崔琰被赐死而感到不满,有人告发毛玠曾非议曹操,曹操十分震怒,把近臣都召过来,和洽陈述说,毛玠素来信守节操,请求调查确实。退朝后,曹操下令说:“如今言事的官员告发毛玠不但诽谤我,而且又为崔琰的事打抱不平。这些都有损于君臣之间的恩义,狂妄地为被处死的朋友怨忿叹息,实在为国法所不容。先前萧何、曹参和汉高祖一起从微贱中起事,建立了很大功勋。高祖每次陷入困境,二人都非常恭顺,更充分地表现出为臣之道,因此享受的福份能延至后代。和侍中请求调查确实,我所以没有同意,是要表明重视臣下报告的情况。”和洽应对说:“如果确实如告发者所说,毛玠的确罪过深重,不是天地所能承载。臣下并不是胆敢歪曲天理、偏袒毛玠,以此来破坏天理人伦。只是认为毛玠出身于一般官员,受到特别的提拔,处于显要地位,多年来一直受到宠信,刚直忠诚公正,为很多官员所忌惮,不应该有不良行为。然而人心难保不变,应该明确妥当地考察复核,从两个方面验证属实。如今圣上恩德地、含忍污垢地施加仁义,不会忍心因为涉及到君臣伦理,而使是非曲直分辩不清,对近臣产生疑心。”曹操说:“正有军事行动,怎么可接受他人告发后又加以复查?狐射始在朝廷上将阳处父刺伤,这是君主应该警戒之事。

曹操讨平张鲁,和洽建议趁机调回军队、迁徙百姓,可减省防守的费用,曹操没有采纳,但此后还是迁徙了百姓,把汉中放弃了,和洽出任郎中令;魏文帝受禅让称帝,拜和洽为光禄勋,封他为安城亭侯;魏明帝即位后,又进封为西陵乡侯,食邑二百户,后又转任太常、

生活清贫,信守节操,以至出卖田宅生活,魏明帝知道后,加赐给他粮谷绢帛,死后,赐谥号为简侯,儿子和离继承了他的爵位,他的另一个儿子和适,聪明豁达,官至延尉、吏部尚书。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和洽于第六十八回《甘宁百骑劫魏营左慈掷杯戏曹操》登场,官居侍中,他曾与王粲、杜袭、卫觊共同提出尊曹操为魏王,但被荀攸谏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