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出兵(1 / 1)

加入书签


诸天从师父开始第一百四十二章出兵
听闻开原失守,在场众人第一个反应就是不可能。
开原是辽北重镇,扼守长城关隘,封锁东北边境让外敌难以入寇。洪武年间在此设立卫所,当时立下旗帜招收女真、蒙古等外族以充卫所,这就是三万卫的由来。
只是后来辽地凋敝又经历高淮乱辽,在万历初年还有万余卫所兵的开原如今只剩下三四千人守备。直到萨尔浒之战后马林溃败,只身逃遁回到开原,这些日子不断收拢萨尔浒败卒重整军备,据说恢复上万人的守军。
按理说这等重镇尚在,后金都没法长驱直入进入辽东腹地袭击沉阳,奈何马林手下尽是败卒士气低迷,根本没法阻拦后金大军入境,眼睁睁看着后金数万骑兵翻越山野却什么都不敢做。
而且根据之前探查得知,奴尔哈赤在沉阳之围解除后一直在周边滋扰,试图掳掠民众劫掠地方。但是周边城镇在沉阳之围的时候已经得知消息,村野当中早就逃得荒无人烟,因此奴尔哈赤不得不转身北上做出离境姿态。
这就是前些日子沉阳得到的情报。
当时杨镐终于放下心来,认为奴尔哈赤占不到便宜只得回军,毕竟明军援军已到,数万兵马驻守在沉阳一带,后金再想攻城就得面对前后夹击,根本不可能再攻下任何一座城市了。
如今得知开原陷落,诸位总兵如何不大惊失色,完全不能理解其中到底发生何事。
众人眼神交流片刻,麻承恩率先开口,小心翼翼的避免触及杨镐霉头,问道:“杨大人,开原尚有戍卒过万,总兵马林更是在此经营数月,建虏缺乏攻城兵械如何能攻陷开原,此事是否为建虏用计诱使我军出击妄图于道中埋伏?”
麻承恩设身处地,以自己这等水准的守将就算待在开原城里不出门,一万守军依托城墙跟三万多建虏交战,真能守到天荒地老。怎么可能前几日还有消息说建虏准备离去,隔了一天就传来消息城陷?
真应了那句话,就是一万头猪都得抓三天,算上消息传递时间,建虏凭什么一天就打下开原?
“马林要真是开原陷落的罪魁祸首,那他万死难辞其咎!”
“杨大人以数千守军都能抵挡数月,他马林一天守城失守,速速自裁吧!”
其余总兵脸色各异,不乏怒斥马林无能误事的。
身在最后的文搏同样难以置信,只是他诧异的点不在于开原陷落,历史上好像也是萨尔浒之战过后一两个月发生了此事。以此时辽东形势,确实无法顾忌一些城镇,鞑子以多打少攻下一两个很正常。
他关注的点在于马林竟还是总兵,原以为这人早就因为萨尔浒之战的过失被押解回京城等候发落,居然仍然留在开原统帅人马,就连职位都没变动依然是总兵官。
杨镐听见麻承恩询问和总兵们叱骂,更是气愤难耐,一掌拍在沙盘边缘震动得上头各色旗帜摇曳不止,怒道:“马林已经死了!开原陷落无可挽回,你们自己看吧!”
接着他抛出一封书信,原来这是侥幸从开原逃出的千总金玉和所留,写下书信后他吩咐亲信家丁前来报信,然后只身返回开原向奴尔哈赤投降,因为他的家卷全都在开原城中不得逃脱。
书信上写到,建虏作势欲离去,经过开原附近堡寨时被察觉,于是当地守军燃烽火示警。马林此时不在城中,紧急回城准备防御。谁知趁着夜色建虏突然反身勐攻开原东南城门,马林见着人数不多,这个之前还胆怯不敢阻拦建虏的总兵竟然自作主张出城列阵对敌。
结果开原西北再次涌出无数建虏趁机以云梯冲车勐攻,两相夹击之下开原守军难以抵挡瞬间陷落,总兵马林以下将官尽数战死,逃窜明军钻入高粱地里被追击杀死无数。
这封书信是六月七日所写,也就是距今不到两天,意味着后金真是一战而下,守军根本没有做出有效抵抗。
看过书信,众人不可置信却不得不接受这个残酷的现实。后金打下开原意味着首次有大城被正面攻破,在此之前只有几个堡寨寡不敌众陷落,再就是抚顺因为李永芳叛变才丢失城池。
众人心中都有个想法却不好说出来,那就是在沉阳围城期间后金的军事技能也得到磨炼,终于拥有了独立攻城的能力。只是没想到这么快发挥作用,将辽北重镇开原当做练习对象成功拿下。
听到这里,文搏彻底认识的这帮队友的无能,马林在萨尔浒那般大败之后都能继续担任总兵,这大明不亡才怪了。
而诸位总兵则是面色无比难看,等待着杨镐下一步安排。
杨镐见到众人都已经了解完当前局势,叹了口气后也不多说,这会儿再追究马林责任也无用,当先最重要的还是维持局面不要进一步恶化。
他手指点着开原南边另一座重镇铁岭说道:“送信的家丁还说建虏攻陷开原后并未撤离,而是封锁城市继续进军,正往南边行动。我看他们下一个目标,只怕是铁岭。”
铁岭距离沉阳不到两百里,距离开原一百里出头,若是骑兵从开原启程,只需一昼夜便至,按照后金行军速度,或许现在就已兵临城下。
好在铁岭游击将军并未传信告急,想必后金也得修整一番再出发。
可是身处沉阳的众人不敢任由对方随意来去,必须加强铁岭防御,要知道铁岭如今守军人数实打实的只有不到三千人,还全都是卫所兵。如果后金铁了心要打,那真是危在旦夕。
谁都知道必须分派兵马加强铁岭防御,如果铁岭防守无虞下一步就要试图收复开原——虽然众人心知肚明建虏劫掠开原之后大概率焚烧城池退走,可是他们必须做出姿态不然到时候还得挨御史口水。
杨镐也不愿再重复些无用的废话,三言两语间分派好了人手。这一次他还真是秉公处事,萨尔浒的阴影让他对这些事情再不敢玩弄手段,之前有刘綎大发神威挽救了自己的前途,现在杨镐可不指望刘綎从病床上回光返照再救他一命。
于是决定了以麻承恩、秦良玉作为主力,各出士卒五千人,其余诸位总兵如陈策、戚金、董仲揆等出兵三千到五千不等,一共凑齐三万步骑出发,剩余两万余人留守沉阳。
然后杨镐也不忘传令辽阳,吩咐李如桢及李秉诚、朱万良等总兵副总兵即刻出兵,北上支援铁岭。
李如桢所在辽阳轻易就能分出两万余兵马,尽是辽人作为核心的骑兵,属于纸面上最强的野战兵力。加上三万余步骑,近六万人的军队即将在铁岭附近与后金三万余战兵对峙,不管是否会开战,杨镐都觉得十拿九稳了。
至少杨镐是这样觉得,他这些天没闲着,遍历之前战役,分析得到结论,明军大多数时候失败是因为被建虏利用骑兵机动优势在局部战场以多击寡导致失败。
所以这次出兵因为地形熟悉,地貌平坦,杨镐也不玩些花里胡哨的战术,就是骑兵开路步卒跟进,按部就班花五天功夫抵达铁岭。
到时候养精蓄锐,建虏要是敢来攻城就里外夹击让其当场大败。若是建虏追求野战则结硬寨打呆仗,双方既然都是精锐,拼消耗看鹿死谁手罢了。
杨镐底气很足,他天天往校场军营跑,可是知道白杆兵和文搏手下那帮家丁战力出众,戚金手下新建戚家军和陈策的浙营车阵也有了些样子,以这近万步骑作为骨干,杨镐想不到怎么输。
总兵们商议一番,同样觉得没有问题,秦良玉倒是欲言又止,杨镐见状留了个心眼,等散会后特意留下戚金和秦良玉,想看看这两位被他倚重的大将有何说法。
文搏也没走远,就在门外和陆文昭小声讨论着这次战事,因为他对于这次作战有个担忧并没能得到解决。
这会儿许多总兵看着文搏都得陪着小心,能以不到千骑打得四万建虏狼狈逃窜的勐人,除了野猪皮谁还想惹他?跟自己过不去也不要拿性命开玩笑,因此没人管文搏留下来做什么。
杨镐见其余人都去调兵遣将,叹了口气瘫坐在太师椅上,很快又意识到这里还有外人看着,立马提起精神作出礼贤下士的模样,对戚金和秦良玉请教道:“两位将军,此番战事即启,不知还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吗?”
戚金见着杨镐如此态度,很奇怪为何之前传闻此人有些不好相处,跟刘綎闹得几乎是对簿公堂,御史及军中参赞更是差点儿没在殿上给他开瓢。
他哪知道杨镐这是被文搏折腾得怕了,哪敢对文搏的直属上司指手画脚。
“属下觉得并无问题,所谓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杨大人韬略可称尽得兵法奥妙矣。”戚金捧了一句,这才状似不经意的提及,“就是不知李总兵那一路是否顺利。”
说到这个,秦良玉本想少说多做也忍不住颔首,“李总兵麾下两万骑卒才是关键,若他不能尽力配合,建虏来去自如,我等步卒即使击退建虏也难以斩获战果。”
一说到李如桢,杨镐额头上血管直跳,气得他想大拍桌子,最后还是硬生生忍住,“此时诸位不必担忧,我已派亲信与李总兵陈说利害,他也答应定不会因私人间的龃龉延误大事。”
原来李如桢之所以不在沉阳,不是说辽阳有多么危急,而是这位镇辽总兵官居然摆起谱,认为自己的官职是总辖辽地一切军政。而杨镐以兵部右尚书经略辽东,两人职权不明碰到一起难免掣肘,必须分个主次所以不愿轻易面见杨镐。
这分明就是跟杨镐别苗头,这时候杨镐哪能容忍李如桢放肆,不但上报朝廷请求公断,更是直接派人上门驳斥,向众人宣示自己在辽东独断之权。
杨镐心想自己就是个军事门外汉,狐假虎威混到现在好歹有个自知之明。你老李家厉害的早死完了,李如柏李如桢什么玩意儿他能不知道?
跟他杨镐比都是半斤八两,可他至少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李如桢不清楚。
若是任由李如桢统领辽地军政,那大伙等着髡发易服吧。
而他杨镐在建虏十大恨里一个人占了三条,连投降的机会都没有,只能等着下火锅。
到时候杨镐只得隐姓埋名终老山林,名字都想好了,就取小苏名句“此书兼置昔年客,袖中秀句淮山青。”中两字为佳,叫杨秀青吧。
想到这儿,杨镐顿时振奋起来,天天被那帮子莫名其妙天地会的混账玩意儿灌输反金复明的理念,他这会真是被迫坚定反金,决不能让建虏做大,辽地更是绝不容有失,否则他杨镐才是最惨的。
“还请两位将军多担待些,如今辽东局势危如累卵,若是铁岭有失则沉阳时刻在建虏兵锋之下,辽东再无宁日矣!”因此杨镐近乎声泪俱下,他是真怕铁岭出事,那时候哪怕他之前跟着刘綎手下那两位将领混了不少功劳,也得因此论罪下狱。
戚金与秦良玉只得保证尽力作战,绝不容铁岭失陷。
三人又商议了一会,杨镐拜托两人不要因为之前营啸之事产生矛盾,他已经上书朝廷赦免戚金承担的罪责云云。
其实戚金也不大在乎,他当时请罪担责,实际上朝廷用人之际哪会把他撤职?只是稍稍申斥一番削了俸禄就当无事。后来两家在文搏的帮助下算是冰释前嫌,虽然私底下士卒有些不满,但绝不至于误事。
秦良玉更是公忠体国的典范,手下白杆兵为她马首是瞻,只要她不出乱子,一切都尽在掌握。
等到戚金和秦良玉回营点齐人马,杨镐这才注意到外头还有两人没走,一看这不是我天地会的好兄弟吗?赶忙迎了进来,哪料到陆文昭第一句话就让他心中大骂,什么狗屁天地会,不待也罢。
“情势危急,而诸位总兵令出多门,只怕一旦开战,号令混乱、调度难明,会有丧师之危,杨大人何不效于少保、谭太保故事,亲率大军征讨建虏?”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