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辩势(1 / 2)

加入书签

第四百三十九章 辩势

第四三十章辩势

河东太原唐公府里商议着一件大事,大到足以改变大隋如今的格局。唐公李渊的书房里,他心腹的几个谋士都,说起即将动的大事每个人心里都有着难以压制的兴奋,同时也不缺乏慎重。陈寅寿,长孙顺德,裴寂,刘人静,刘弘基,这几个人没有一个是轻狂无稽的,他们几个人凑一起,任何事都能分析的头头是道。

李渊的书房开会,集了李渊的心腹谋士。而他的次子李世民所的独院里也开会,却只有两个人。一个自然是二公子李世民,另一个则是他的心腹谋士李靖。巧合的是,两边的人都商议着举旗造反的事,而不巧的事,李世民和李靖都显得略微心急了些,以至于如果李世民的决定再晚下半日,或许就没有死那么多人。

可惜,李渊的书房达成统一的时候,李靖已经告别了李世民,只带着十几个随从轻装快马直奔长安去了。

晚间,李渊将所有今日参加会议的人都留下一起吃了晚饭,然后派人骑快马连夜出,将外面公干的唐公世子李建成和四公子李元吉都请回来。只是两个人近几日肯定回不来,所以李世民的存略微显得有些突兀。

饭菜简单,但因为座的人心情都极好,所以难免多喝了几杯酒,每个人都是红光满面。尤其是陈寅寿,他唐公府的时间长,比长孙顺德还要长,世子李建成自幼便跟随他学习,可以说,他某种程上将李建成当自己的儿子看一样。唐公李渊终于决定要起兵举事,这对于李家来说是一件大事,一件好事,主要的,陈寅寿看来,对世子才是真正的一件好事。

以唐公李渊的人脉关系,以唐公府甲士之精锐,只要摇旗呐喊必从者入流,李家的影响力绝非是窦建德徐元朗那些草莽可以相比的。按照陈寅寿的分析,李家极有可能化家为国,而唐公若是真能完成大业,那么世子也就变成了太子,太子早晚要变成皇帝,而自己就是帝师。

陈家,或许有机会取代裴家,宇家,独孤家朝的地位,一跃成为王朝的第一世家!这让陈寅寿这个早就过了知天命之年的人,心里都忍不住有强烈的躁动兴奋。这感觉,是他此生绝没有过的。所以,他感觉自己现浑身上下都充满了活力。

想到这些事,他难免有些得意。

长孙顺德看了陈寅寿一眼,嘴角挑了挑,浮现嘴边的一丝冷笑一闪即逝,他心对于陈寅寿的得意自然清楚的很。所以他有些嫉妒,陈寅寿是世子李建成的人,而他却因为很久以前便打算将长孙无垢许配给二公子李世民,所以已经站错了队伍。现想起来他还是有些后悔,只是历史不能倒退重演,他也只能将希望都寄托二公子李世民身上,幸好,李世民不是个扶不起来的人。

虽然二公子府的时间不多,和府众谋士的关系也一般,但长孙顺德却极看好李世民的前程,因为李世民军事上表现出了足够的能力。塞北草原那一战,别说什么战功其实是幽州罗士信东平郡李闲的,二公子能将功劳变作是自己的,这就已经很能说明问题了。

所以虽然他不甘,可也知道自己现再转投世子建成的话,只怕被被人讥讽耻笑,而且这个时候投过去,显然晚了不是一天两天。陈寅寿世子身边的地位不可撼动,便是唐公李渊也对他极为看重。而且看样子唐公将来若成大事,太子的位置也依然是世子建成的,绝不会传给次子李世民。

所以长孙家若是日后有个好前程,他必须让自己赌一把。

赌对了,说不定长孙家能一跃而起。若是赌错了……那么又能怎么样呢?长孙家是忠于李家的,只要唐公还,自己和侄儿长孙无忌,长孙无垢起码衣食无忧。

政客也都是投机客,就看下注下得对不对,赌得够不够狠,够不够大。

所以,即便长孙顺德和陈寅寿没有什么冲突,但他们谁看谁都不会觉着顺眼。长孙顺德几年前就时候已经下错了一次,这一次,他必须全力争取。他看了看桌子旁陪坐着的李世民,心隐隐一动。

世子建成和四公子李元吉都不唐公府邸,所以今日酒席边作陪的,也就只有一个李世民。

“世民,为父问你一件事。”

李渊微笑着问道:“若是有叛军来攻太原,而城兵力空虚,你心可有办法稳守太原?”

“父亲太原,孩儿怎么敢胡言乱语?况且父亲安固河东,姓爱戴,士卒敬仰,谁敢轻易来犯?”

“你且说说,就当为父对你的考核。”

李渊微笑着说道。

听到李渊如此问,长孙顺德率先放下了筷子,双手放于膝盖上,静等李世民回答。见他如此郑重,陈寅寿等人也不好太过放肆,也纷纷坐直了身子。其与李世民关系极好的刘弘基也目不转睛的看着李世民,等着他做出一翻什么样的回答来。

“假设,城兵力空虚,但粮草充沛,而我军主力远数千里外难以救援,孩儿以为,许以厚利,晓以危急,动姓守城,然后想办法敌军散步流言,就说太原援军不日便回归来,乱敌军心,然后派得力人手出城求援。”

这几句话说的规矩,挑不出毛病,却也丝毫都不出彩。

李渊点了点头问道:“向谁求援?”

“事若危机,自然要懂得变通,孩儿以为,便是向突厥人求援也未尝不可。”

李渊不置可否,又问道:“那你觉得,建成,元吉,与你三兄弟,谁适合守太原?谁又适合率军远征?”

听到李渊如此问,李世民立刻就想起了李靖的交代。

若是唐公问起谁可留守太原,一定要举荐元吉公子!

李世民想到,李靖交代这话还耳边,他也才走了不到一日,想不到父亲竟然这么快就问起,也不知道是试探我,还是真心考究我的能力。药师所说确实有道理,依照对我有利的局面看,自然是要元吉守城合适。可若是直截了当的说出来,难道父亲就看不出我的心思?就算父亲一时不查,难道陈寅寿那老狐狸看不出我的心思?我若是一时大意,说不得就会被父亲唾弃!

想到这里,李世民立刻就改了主意。

“孩儿见识浅薄,说出来还请父亲和诸位叔伯不要见笑。”

听到唐公问这个问题,长孙顺德和陈寅寿不自觉的坐直了身子,微微侧头,显然十分关注。刘弘基也是如此,唯恐李世民说出什么不妥的话来。

“你管说,这里没有外人。”

李渊摆了摆手说道。

“是!”

李世民抱拳道:“孩儿以为,大哥老成持重,而且久太原,乃是我们兄弟三人适合留守的人,孩儿不如大哥太多,且难以服众。而元吉年轻气盛,锐意敢当,却也不太适合守城。”

他不等李渊说话又补充道:“只是……大哥久经战阵,谨慎稳妥,而且和军将领都极熟悉,也好调动兵马。元吉虽然年轻,但冲锋陷阵一往无前,有着一股势不可挡的锐气。若是大哥居坐镇,元吉领兵为先锋,两个人挥所长,这世间或许无人能是对手。相比来说,孩儿于军务生疏,于军诸将也陌生,反而显得一无是处,相较来说,若是我们兄弟三人必须分出两人进兵一人守城的话,孩儿反而是合适守城的人选。”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