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兵甲俱足(1 / 1)

加入书签


日落时分,看天色将晚,李孟羲和刘备关羽张飞,一起去木匠营,去看军备生产的如何了。所谓军备生产,不过木枪木甲两物。到木匠营,满地堆的都是棍棍棒棒,一堆堆都是。到的时候,木匠们仍在忙碌,不过没再忙碌木枪,而在忙着做木甲。匠营副官鲁犁走了过来,李孟羲问,“木枪做得多少?”“两万出头。”鲁犁说。这两万出头,到底是两万一千多,还是两万零几,差别大着呢。两万根木枪,这个数量相当不错了,新兵也就三万多近四万而已。边上,刘关张三人在抽验木枪,李孟羲凑过去看,刘关张三人手里一人拿着一根木枪。刘备手中,木枪稍短,就齐胸长,张飞手里一根木枪稍长,一人多高,不过木枪不圆,像是从树上破下来的长木条,枪柄为三角圆弧状,关羽手中,则是一根齐眉竹枪。刚好,三人手中,各拿了一种木枪。三人手中之枪相同之处在于,枪头都削尖了,且是用火烤过,颜色发黑。李孟羲惯好实验,攻城守城,他非要实际测试,旗帜好不好用,他也要测试,连攻城椎撞门怎么撞,撞门角度如何最好,他也去试。这本是李孟羲的习惯,不知何时,刘关张三人尽被影响,也习惯遇事不决,就去测试。刘备又抽一根木枪,一手一根,谓关张到,“走,咱找地儿试试?”众人欣然而从。随便找了一处角落。布置靶子的时候,李孟羲挠头思考了一会儿,他觉得若贴合实战,靶子得分别是,无甲无衣,无甲有衣,有甲有衣,有盾,至少此四种情况。无甲无衣,乃是木枪直接扎敌人身体上,比如面部,比如顺着衣物缝隙扎到了敌人肚子上,此是一种情况。无甲有衣,乃是,枪扎敌人的衣服上,木枪能不能刺破麻布衣,尚是未知。第三种,有甲有衣,木枪再刺,木枪与甲具相撞。第四种,则又特殊,木枪与敌军盾牌碰撞,此时,又异于与人体,与衣物,与甲具。布置四种靶子时,唯独无甲无衣的靶子,让李孟羲最为难,最好的是找块猪肉来,可军中虽还有猪,但是猪没杀,没有猪肉。至于抓个俘虏,用真人来试,李孟羲不愿,太残忍。要是有死尸,倒也能拿来用,可义军效率太强,南栾城驻扎只两日,城池里外,所有尸体全被收拢起来埋了,一个不剩,因此就没得用了。再者,就算有死尸可用,刘玄德也好关羽也好,肯定会说什么死者为大,不让用。李孟羲忽然就意识到一个问题,枪械性能测试需要有弹道凝胶,因为弹道凝胶跟人体非常接近,同理,如果有弹道凝胶,用来测试刀剑性能简直合适。总不能日后要开发测试军备,总用猪肉。需要找到合适的测试武器的方法,李孟羲想起来了一些相关的方法,好像是,一根鸡蛋粗的木棍,缠上一副草席,据说是跟手臂的构成接近,也就是,一把刀如果能一刀把草席连同木棍斩断,那么,就能一刀把人手臂斩断。类似还有许多。李孟羲把【测试武器方法极专门测试工具】这一点记下,准备以后着手研发。然后,靶子准备完了,测试开始。刘备三人拿来的木枪,长短粗细都有,既然是枪,用法大抵一样。刘备先拿着一根齐胸的,像是锄头柄削出来的木枪,端着朝第一个靶子刺,第一个靶子,是绑着的一块马皮。一刺之下,木枪把马皮刺出了一个洞。刺完再看木枪,炭烤过的木枪,枪尖还算完好。依照难度梯度,应该是裸甲,有衣物防御,有甲胃加衣物,最后是盾牌。测试完马皮之后,刘备挺枪又戳裹着麻布的草人,不知是草人太散无处借力的缘故,还是什么,木枪一戳到底,刺到了桩子上,收枪查看,麻布成功刺破。再看木枪,枪尖已经折了。枪已经损坏,自然,后边再戳甲,戳盾牌,不能建功。这是第一杆枪,后边各枪先后测试一轮,李孟羲发现,不管是粗的细的,木头竹子的,所有木枪都能过前两道测试,也就是,所有木枪都能刺破马皮,也都能刺穿衣服,这便明了的说明,木枪能对战马产生足够的杀伤力,也能对无甲单位产生足够的杀伤力。至于敌人是有甲单位,冷兵器时代的甲,防御面积又不怎么大,面门,腋下,哪哪都有破绽,木枪照着面门舞乍,照样凶悍。由此,李孟羲感悟到了木枪的实战用法,木枪毕竟不如铁器坚硬,也不如铁枪穿透能力强,铁枪卯足了劲,是完全能把敌人铠甲刺透伤害到敌人的,但是,木枪不太可能透甲攻击。于是,木枪于战场上,使用方法应该是,注重朝敌人无甲部位攻击,诸如面门,腋下,木枪斜着撩开敌人的铠甲攻击,等等。反之,又得到了和农民起义军作战的兵击术。因为农民起义兵器大多不足,若农民起义军多是木枪,那么铁枪透甲的攻击,我军则就不必担忧,有铁甲在身,农民起义军的木枪不能透甲,于是,铁甲于此时,极其安稳,破绽就只剩面部腋下了。于是,和农民起义军作战时,若下令,令士卒都拿着盾,不管枪兵还是盾兵,都拿着盾遮掩面部,顶着盾向前,则能大量减少我军伤亡。从农民起义军那边来说,彼等手中的木枪,对甲无力,只能照面门腋下等无防护区攻击,才能有有效杀伤。因为我军采取了针对性战术,面部腋下重点防御,则就死死克制住了农民起义军。就这一个战术改变,李孟羲觉得,能减少五分之一的伤亡。以前,李孟羲觉得,枪盾戈盾之类的配合,有些尴尬,两个枪盾,是打不过两个双手枪手的,两个枪盾,也是打不过两个盾兵的。但现下测试木枪的时候,李孟羲意识到,枪盾这种尴尬组合,有其胜场。测试完了木枪,李孟羲再去仔细检查,他有了意外的发现。木枪一轮测试完毕之后,枪尖都有折损,但竹枪竟然是状态最完好的。李孟羲猜测可能是硬度,竹子的硬度比寻常木头硬一些。由此,李孟羲便又知道了一条关于制造兵器的知识,若造木枪,以竹枪为上。竹枪胜长有三,其一,竹材易得;其二,竹竿粗细恰适作枪,不必如木头般,还得加工,工序少省;至于其三,竹材坚硬,胜于大多寻常树木。见木匠营堆的都是做好的木枪,李孟羲令人去黄巾营中,看看黄巾木匠人帮着做的木枪做好了多少。匠营副官鲁犁抱着一具白色的铠甲过来,边上站着,嘿嘿笑着,也不说话。李孟羲在跟士卒们交代事儿,一时没看到鲁犁。刘备见鲁犁来,招手让鲁犁过来。等李孟羲交代完了,一回头,见刘备手里掂着一身牛逼至极的骨头铠甲。李孟羲眼一下亮了,为什么说是牛逼至极,因为这套骨头铠甲,也不知谁编的,粗犷而野蛮,竟然很像李孟羲印象中的那些网游中的浮夸铠甲。铠甲是用骨头,至于什么骨头,李孟羲不认得,这套浮夸的铠甲,胸甲是用骨头一根一根绑一起绑成的,严丝合缝的排骨甲。让李孟羲直呼牛逼的是,一般木甲,能防护住胸口就算了,这套骨甲,还有用小的短的骨头,把肩甲也做出来了,还有一截细骨头编的短短一截甲袖,这套甲后面也是有防护的。更夸张的是,李孟羲见除了排骨胸甲,还有一颗巨大的动物颅骨。刘备不能知颅骨是干什么的,双手拿着动物的头盖骨,满脸疑惑,翻来覆去的看。看到刘备手中的颅骨时,李孟羲一下就想到了,很多原始种族会把颅骨卡头上当头盔。现实和游戏中,都有。李孟羲玩心大起,问刘备要过颅骨,拿着,往头上那么一套。“合适不?”李孟羲铛铛敲了敲颅骨,抬头,从颅骨眼里看刘备。刘备愣了下,然后看着李孟羲脑袋上套着一个大大的颅骨,刘备乐的哈哈大笑。“不错不错。”刘备把李孟羲左看右看,笑得灿烂,“严丝合缝。”颅骨做头盔,岂止是合适,简直极合适。首先,用铁或皮革做头盔,是难以做出一体盔的,必定这里拼接,那里拼接,不如头骨,浑然一穹硬骨。其二,头骨整个外形,可是很接近球体结构的,颅骨的头盖骨是圆鼓鼓的,颅骨整个结构,就很像摩托车的头盔一样,上下左右,都是球面,其结构本身强度就极其出众。单论结构外形,颅骨强于所有古代铁盔铜盔之类,只有到现代,才有结构更强的蛋型头盔结构。再从强度看,骨骼强度相当不错,颅骨又是人体最坚硬的部分之一,以颅骨作盔,防御力甚至不输薄铁。见张角部用木作甲,李孟羲受此启发,便想到了同样可以让义军用木作甲,再扩展一下,李孟羲又想到了倭人的竹席甲,木片甲之类,又想到了,不仅限于木头竹子,骨头之类也可以作甲,于是,他便随便交代了木匠营一下,说可以用木头竹子之类做甲,如果能找到骨头,用骨头做甲其实也不错。这要是在别的地方,上官随口交代一句,下边干活的人,不怎么放在心上。然而,涿州义军,不是别处,木匠营,主观能动性强到不可思议。李孟羲随口提了一句骨甲,木匠们就真的很用心的去找骨头。又得益于,义军各部,早就有物资统筹协调之磨合过程,木匠们去找骨头,得到了包括且不仅限于,淄重队,游骑商队,战兵营,伤兵营各部的帮助。因而,李孟羲没怎么管,一套系统自然而然的运行,木匠营轻易收拢了大量骨头。为得赏的木匠们,花费了一定心思设计了骨头铠甲,于是乎,就有了这套极具原始风格的骨头铠甲和颅骨头盔。李孟羲都有忍不住想把骨头铠甲收藏起来的冲动,他笑着问鲁犁,这颅骨当头盔的想法,谁个想的。鲁犁嘿嘿笑着,说了一人。李孟羲随手从袖子里掏出了一张军票,军票上写拾久斤面值。李孟羲把军票给鲁犁,让他交给那个想到用颅骨做头盔的聪明人,并嘱咐,一会儿去领粮食。方才,一轮测试,木枪已测试完。测试所得,木枪确认对马匹,对无甲单位,能有致命杀伤,对有甲单位,也能有足够威胁。又问鲁犁,木甲做了多少。鲁犁道,“木甲做了不多,八百多具,骨头的,就五具。”木枪好做,一根枪,削尖了就是,木甲则得找来许多横胸长短的木条,给编到一起,两者难度差别巨大。能有八百多套木甲,李孟羲已很是意外。匠营效率意外的高。李孟羲提议,一试木甲。于一片空地,靶子上,挂着几具木甲,五十步,射弓弩,十箭过去,众人一起去看。第一具木甲,李孟羲看到,绝大多数箭支都钉穿了木甲,十支箭全中木甲,有五支穿缝直入,毕竟木甲缝隙太大了点,有三支箭,射穿了细木头,有两支,则被成功防御住了。这两支被成功防御住的箭,是钉到了木甲的木棍上,没有射穿木棍,放在实战中,这两支箭,就不能对穿木甲的人造成有效伤害。数副木甲统计完,李孟羲发现,木甲对远程武器的防御概率,是一成多,不到两成。十支箭射到木甲上,大概八支破甲,两支被挡住。这个概率,对于一般正经的铁甲皮甲之类,委实有点低了,但对于无甲来说,能挡下一成致命的箭支,已经很不可思议了。经测试知,木甲结构粗糙,对弓弩有一定防御能力,但防御能力有限。后边还应该测试木甲对兵器的防御能力。兵器则又分,刀枪剑戟,戈槊棍棒等等。再细分之,可兼分为,噼砍武器,穿刺武器。木甲的改进结构,是李孟羲设计的,不用测试李孟羲也知道,木甲的结构更适合防御噼砍,不太适合防御穿刺。果然,随后的实兵测试,的确是如此。噼砍的兵器有,环首刀,长剑,长柄刀,斧头。这些兵器对着木甲噼砍时,木甲结构虽松散,但因为结构式是底层一层横的木条,外一层是一层竖的木条,两层木条之间构成的是网格结构,这样,无论横砍竖砍,木甲把砍击攻击牢牢地挡住了。砍击无论是怎样的角度砍,必被数根以上的短木条挡住。测试的时候,士卒拿着环首刀,哐哐两刀,不能把木甲砍散。木甲对噼砍攻击的防御相当不错。但,刺击,去枪戳,还有戈凿。木甲架构如网格,拿枪刺甲,也如拿枪刺网,刺到网眼,直接刺进去,木甲防御失败,如若没刺到网眼,刺到了木条上,枪必然是会顺着力道往边上滑的,一滑,就滑进网眼里了。拿枪刺木甲,几乎是十成可能,直接透甲伤人。测试的结果,木甲对长枪刺击的防御是,几乎为零,对远程弓弩的防御可能是,一两成,对刀剑噼砍前两三次砍击的防御可能,是七八成。由此知,木甲作为一件临时凑数的铠甲,性价比意外不错。最后,当是再测特殊的甲具——骨甲。因为骨甲的编甲思路和木甲一样,也是骨头纵横两层,网格状,所有骨甲对刺击的防御也不行,甚至因为骨头比木头滑,枪更容易滑到缝隙里去,骨甲对刺击防御可能近乎为零。于远程攻击,弓弩六十步远射骨甲,十支箭,但凡是撞到骨头上的箭,竟然,全都防御住了,角度不对的,甚至滑开了,弹开了。李孟羲见到了测试至今唯一一支落靶的箭,从骨甲上寻找蛛丝马迹,李孟羲发现,可能是一根大棒骨的缘故,大棒骨圆熘熘的,箭射过来,角度斜了一点,箭支被偏折了。这让李孟羲极其疑惑,听说过坦克炮有跳弾,竟然箭也会跳箭?李孟羲皱眉看了看手里的有些秃的箭,又看了看骨甲上那一截大棒骨上的箭支划痕,李孟羲恍然觉得,铠甲……应该用倾斜装甲吗?或者,把铠甲做成球面的,箭支来,就跟坦克的圆形炮塔一样,各种跳弾,各种跳箭滑箭……一项新的思考,【坦克装甲原理于铠甲设计的启发】,李孟羲记在了心里。枪刺,远射,都测试过,再测试噼砍的时候,骨甲对噼砍的防御性能令人叹为观止,士卒拿着小的破环首刀,对着骨甲哐哐一阵砍,连砍了十几刀,最后还是把甲绳砍断,骨头散掉,才把甲破坏掉的。而骨头,还基本完好。骨头真是结实。统得,骨甲对枪刺的防御能力,比木甲还弱,但对远程武器,对噼砍攻击的防御,比木甲强了一大截。于太黑之前,李孟羲先是召集了所有新兵教官,于下发木枪之前,交代了新兵教官们一个新的任务。李孟羲让新兵教官们今晚停止队列训练,要草草练一下刺枪技巧。尤其注意一点,要着重练枪朝面部和腋下攻击的动作。因为测试的时候,已经测试得了,若遇上有甲单位,木枪很乏力,只有照面门上戳才能有效杀伤。天色不觉已晚。这夜,李孟羲巡视各新兵队,查看各新兵队训练搏杀枪术,他又是很晚才睡。训练成果不知晓,但结束训练之前,新兵们训练刺枪的动作都是很统一的朝着高处,朝着人脸高度刺。李孟羲回去休息时想到了白天之事,他挠了挠头,去另一辆车上,去翻找兵法,没翻两卷,翻到了一卷【禽兽兵法】,李孟羲认得,那是自己的笔迹。再看了看手里一卷张角送的【禽兽兵法】,李孟羲皱眉。把两卷兵法全丢进车里,李孟羲没多想,就睡觉了。李孟羲那卷误送到张角手里的兵法,之所以又回来,是张角遣一轻捷之人,偷偷混入了义军营中,然后把李孟羲的兵法原卷偷偷放回了车里。至于黄巾兵如何是找到李孟羲的车驾的,得益于李孟羲为军中设立的旗帜系统,为方便标识区分,李孟羲车驾边,也树立一杆醒目营旗,黄巾细作轻易便找见了。早段时间,李孟羲认为义军军中无宵禁,无通行口令,容易被敌军渗透,他这个考虑是对的,就是容易被渗透,黄巾这次就轻易渗透进来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