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章 智比妖孽(1 / 1)

加入书签


醉心阵法之中,浑然不为外物所扰,一天竟然弹指而过。李孟羲赶紧就找弟弟。“砖头!”李孟羲赶紧叫了一声。然后,就听到了弟弟动弹的声音。小弟不知什么时候,在车上睡着了。叫了一声,弟弟竟然醒了。小孩子大多胆小,醒了一看乌漆麻黑的,弟弟就害怕的哼唧着要哭。“咱们去看看吃饭吧。”李孟羲说。一听吃饭,弟弟就不哭了,赶紧跟着下车。出了厢车,四下漆黑一片。周围的篝火稀落,没有多少篝火亮着。李孟羲挠头,这啥时候了,难道饭点过了。李孟羲茫然四看,没见有人升火做饭。此时,离李孟羲稍远,关羽和刘备两人,围着一堆篝火,相谈甚欢。平日行军,刘备领中军,关羽在后压阵,领粮草车队,张飞领游骑在前。三人并不一定每晚都能汇聚于一起的。掰着一块干硬的跟石头一样的饼子,拜下一小块,塞嘴里咯嘣咯嘣的嚼着,关羽和刘备相谈甚欢。“大哥,羲儿他看不上我军甲胄。”“他言我军甲胄薄劣,不足挡丛刃。他又言,有步人重甲,此甲,十步劲弩不可入,三步可挡枪戈,一步之内,可挡刀斧。”关羽说的跟真的一样,信誓旦旦,李孟羲说的步人众甲相关的话,关羽竟然,全然记得。刘备刚吃到了沙砾,呸的吐了出去。听完关羽所说,刘备惊讶无比。“竟有此等宝甲?闻所未闻!”自领兵以来,刘备也算经历过战阵了,义军现在的甲胄优劣不齐,但最好的那几副铁扎甲,别说十步了,三十步也会被强弩洞穿的。因此,李孟羲口中所说的强弩十步不能穿的步人甲,让刘备惊异。关羽停下,略思索一下,复又说到,“羲儿所言,可拆劣甲二十副,凑甲片一千八百余,以近两千甲页,编为一甲。”白天,李孟羲就是这么说的。这下,听出来了,李孟羲说的头头是道,连需用甲叶多少都知道。“即如此,不妨让羲儿顺手试做此甲,如何?”刘备和关羽合计着。关羽觉得正该如此。说话间,脚步声近。刘备关羽抬头去看,看到李孟羲拉着弟弟过来了。刘备见了,哈哈大笑,“这正是,说军师,军师到!”李孟羲心里顿时瞎想。来了,李孟羲没见煮粥。他来,就是看刘备这里有吃的没有。但没见煮瓮的陶罐。“今夜未煮饭?”李孟羲奇怪的看着关张二人手中的饼。“左近无水源,故未能煮饭。”解释着,刘备拿起膝盖上放着的一大块饼子,递给李孟羲。好嘛,在外行军,本来觉得,每天连面糊糊都没有,麦子都是整个煮的,煮麦粥,这已经够艰苦的了。谁知道,还有遇到了水源,一两天煮不了饭,更悲催的情况呢。饼子厚实邦硬,类似是锅盔。这玩意儿,吃了肯定渴。看到关羽那儿放着水袋,李孟羲就放心了,他使劲掰开饼子,给弟弟一块,自己一块,咯嘣咯嘣的咬着吃了。刘备显然有话,他看着李孟羲啊呜啊呜的跟饼子较劲,欲言又止。等了一会儿,刘备还是忍不住问了,“孟羲,听云长说,你白日所言之步人重甲……此事?”刘备试探着问。李孟羲愣了一下,他放下饼子,抬起了头,想了好一会儿。想起来了,白天确实提过一下步人甲。为何会想到步人甲了呢。这是因为当时看乡勇们练习破阵的时候,发现乡勇们太怂了,枪杆戳一下就不敢往前了。由此意识到,破阵要么需要一群悍不畏死的士兵,要么,简单一点的方法,造重甲。士卒穿上重甲,甲捅不穿,死不了,于是士兵们就没有了后顾之忧,于是就勇敢了,破阵之时,能悍勇绝伦。想到这里,李孟羲点头答到。“对,步人重甲!”李孟羲回想着自己浅薄的关于甲胄的知识,寻思着与刘备解释,“此甲精要,不在甲叶,在于编缀之法。用我军中已有甲片,亦能做步人甲。”李孟羲说出了自己的论断。以李孟羲浅薄的知识,他想到,步人甲和汉扎甲,都是扎甲来的。这两者,应该没有技术上的巨大代差吧。都是铁甲片,都是绳子穿的。至于说,宋步人甲技术,比汉扎甲技术,先进在哪?先进在绳子上?不至于吧,宋代也没有尼龙绳,汉代用牛筋绳,用麻绳编甲,宋代用的不也是牛筋绳和麻绳。又或者,是宋甲的甲片质量好?也不见得吧。汉甲的甲片是铁甲片,宋代也是,甚至,因为宋代大规模用煤炭炼铁,炼出的铁比较脆,宋扎甲片,质量甚至可能还没汉代的优质甲片好。那么,扎甲至关重要的两个原材料,甲片与甲绳,汉甲与步人甲,没有任何质量上的差别。而步人甲防御面积防御力远强于汉甲,李孟羲觉得,应该是思路问题吧。甲的形式之类的。李孟羲身上藏着很多宝贝一样,蒸溜酒,灌钢法,割麦的掠子,他时不时就能拿出来一个好东西,刘备已习惯了。见李孟羲言之凿凿,刘备便决定,得空就弄一些甲片给李孟羲,让他放手施为,看这步人甲,到底是何等宝物。这是李孟羲行军在外,吃的最难受的一顿。饼子又干又硬,而且牙碜,时不时还有沙砾咯牙,吃了半块饼,李孟羲腮帮子疼。末了,拿过水袋,狠灌了几口水。这顿饭算是完了。然后,李孟羲带着些邀功的情绪向关羽说,“关将军,今晨将军让我自思量,为何锥阵破阵,长于方阵与长蛇阵,某想明白了。”李孟羲目光炯炯。“奥?”关羽闻言,不由得双目微睁,“不妨说来!”“某以为,锥阵胜于二阵者。一为,人力投放效率,二为,人力集中。方阵投放效率高,但人力不集中。长蛇阵,前后相继,能尽攻敌阵一点,人力极集中,然,人力投放太慢。”“锥阵兼二者之长,无二者之短,故为破阵首选。”说完,李孟羲期待的看着关羽,“关将军,某说的对不对?”关羽双目猛的一睁,此时,他心中波澜起伏。虽然,李孟羲措辞怪异,什么投放,什么效率。关羽并不十分明白,但个中意思,关羽体悟到了个大概。投放,顾名思义,是把人往前边冲。效率,不知是何意。但,高,应也就是快,是说,方阵人冲的快。一冲一大片人都涌上去了。相反,长蛇阵一排就那么几个人。至于,长蛇阵的人力集中,就更容易明白了。能冲一点,即为集中。李孟羲道出了锥阵破阵核心精义,直让关羽感慨万分又惊讶不已。关羽目视着李孟羲一张稚嫩的小脸,许久之后,才神色复杂的叹息到,“羲儿所言,全然正确!”得到关羽的肯定,李孟羲笑逐颜开。好嘛,果然猜对了。李孟羲此时的心情,就跟小时候初学算题,终于独立把一个复杂的算题算对了一样的欢欣的心情。在之后,篝火旁,刘备好奇的问白日之事,把当时乡勇们对练的细节,一一问了一遍。李孟羲一一作答,刘备听的津津有味。最后,刘备问到,五十战策。李孟羲愣神。想了好久,一条一条的说着。说到最后,猛然发现,当时,和关羽一起总结出的,好多东西,已然忘了!只不到一日之隔,早晨练兵,半午各陈战策,共计五十。现在再回想一遍,只能记住只二十七条。李孟羲挠头,无奈的笑着摇了摇头。“难怪我家老师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说着,看向沉思状的关羽,“白日与将军探讨得军策五十,现某已记不清全数。我看,日后还是要笔录下来,将军以为如何?”关羽回过神来,不置可否的奥了一声。关羽似乎在想事,心事重重模样。李孟羲觉得奇怪,不由挠头。经此一事,李孟羲学到了一条宝贵经验。以后学到了啥,一定得写下来,不然,费尽功夫学会了那么一点东西,睡一觉全忘了,岂不太亏了。想到此节,李孟羲坐不住了。他和刘备关羽告别,要回去整理纸笔,赶紧把东西写下来。待李孟羲走。篝火摇曳,照亮了关羽丹凤目微闭,低眉沉思,火光中明暗不定的脸。“云长?”刘备轻唤一声。关羽回过神来,看到大哥欲言又止的关切眼神。关羽叹息,自嘲的摇了摇头,起身站起,背起双手抬头看天上星辰,好一会儿,自嘲到,“想关某,熟读兵书十几载。然,只知阵法,而不能知其根本,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竟不如羲儿一个孩童。唉!白读书矣!”豪情万丈的关云长,竟也有长吁短叹,英雄气短之时。刘备闻言,来到关羽身侧,拍了拍关羽肩膀。刘备哈哈大笑,“我说云长啊。羲儿他本不懂兵法,他学的好,不还是你教教的好?”关羽闻言,沉默了,又是一叹。确实啊,羲儿他本不知阵法。只今早,方教其识阵。却不想,他初识阵略,便能,自通精义。世间当真有智比妖孽之人。关羽此状,是有点被李孟羲打击到自信心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