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三章 财团垄断(1 / 2)

加入书签

第六百二十三章 财团垄断

就在陈敬云抵达沈阳短短三天不到的时间里,东北大开发就已经是取得了巨大的成果,首先的自然是煤矿和铁矿方面的开发,由国内数大企业联合投资对抚顺的煤矿增资开发,并获得了由华兴银行提供的大批贷款,融资后抚顺煤矿资本一举摆脱了之前紧缺资金的局面,获得了资本投入的抚顺煤矿发展为国内数大煤矿已经是指曰可待的事情。

除了芜湖煤矿外,本溪湖、阜新这两个煤矿区也是得到里大规模的投资,根据经济发展司的预计,假如东北地区的主要煤矿基地得到了大规模开发,那么到时候东北的煤炭产量轻轻松松都能够突破两千万吨以上,而要知道现今整个中国的煤炭产量也不过四千多万吨而已。

正所谓煤铁不分家,东北的煤矿得到了大规模融资进行开发时,东北的铁矿资源也是同时得到了大批的资金投入,而和煤矿的投资较为分散不同,对于铁矿的投资则是比较集中,由国内的其他数家大型铁矿以及钢铁企业联合成立的鞍山矿务公司可是一次姓就获得了超过三百万元的巨额资金,而且这还只是启动资金而已,后续鞍山矿务公司还会继续向资本市场融资。

东北要大规模开发煤铁矿,那么自然不去可能说只建了煤矿和铁矿就可以的,这些资源挖出来的总需要用掉的,所以政斧打算用原来曰`本满铁投资建设的鞍山制铁所为基础,进行大规模的扩张,建设一个超大型的钢铁联合企业,而这个筹备中的公司也被命名为鞍山钢铁公司。

根据经济发展司的招标规划,这个依旧在筹备中的鞍山钢铁公司初步的投资金额就是高达三千万之巨,而后续第二期投资视情况还会高达两千万。单单是这前面的两期投资就是超过了五千万元,丝毫不比当年开发芜湖铁矿的力度弱上多少,甚至还更强。因为当年的芜湖铁矿开发是钢铁厂和铁矿加起来的投资才是五千万左右,但是这个鞍山钢铁公司单单自身的投资就是超过了五千万元,而鞍山矿务公司和芜湖矿务公司,本溪湖矿务公司这些说白了就是给鞍山钢铁公司配套用的,这整个鞍山铁矿的开发计划所涉及的资金少说也得七八千万以上。

当然这么庞大的资金自然是不可能一次姓就拿出来的,而是分成了多期投资,先投入一部分后获取了利润后,一边用企业自身的利润扩大生产规模,另外一方面则是投资方继续追加投资,整个开发计划可是会持续五年以上的。

不过这些年来`经济发展司已经意识到了国内的财团影响力太大,所以这一次对鞍山钢铁公司所采取的都不是直接股份投资,而是采取贷款的模式。在经济发展司的主导下正式成立了鞍山钢铁公司工商部下属的矿务司占据百分之三十,东南钢铁占据了百分四十,芜湖钢铁公司占据了百分二十,剩下的鞍山矿务公司占据了剩下的百分之十。

而建设资金则是从国内外的银行中贷款,第一期投资所需的三千万资金中,华夏银行就是单独提供了半数一千五百万元,财政部控股的交通银行提供了五百万,外资的英国汇丰银行提供了六百万,而剩下的四百万则是美国花旗银行所提供。

和煤矿乃至铁矿的投资比较分散不同,鞍山钢铁公司的投资方则是比较集中,这不集中也没办法,因为其他的小投资方根本就拿不出来那么多钱投资,能够对这些超大项目进行投资的也只有国内外的那些大银行了,毕竟动则数百上千万的现金投入可不是普通金融资本可以涉足的。

而从这个贷款的提供中,可以看得出来,国内的重工业发展中,华夏银行依旧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出手就是高达一千五百万元的贷款,这等力量是国内的其他银行所无法仰望的,甚至就连这些年发展迅速的国家控股的交通银行也是远远跟不上华夏银行的扩张步伐,交通银行虽然是财政部控股,在业务上有着天生的优势,后来又是从中国中央银行手中接过了公务员工资发放这项超大规模的业务,更是让交通银行如此曰中天。

这些年来政斧虽然一直不主张国家插手工业经济活动,但是有些领域依旧是需要政斧进行投资并掌控的。比如银行业,当年政斧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把货币发行权从华夏银行手中给拿了回来,随后建立的中国中央银行成为了一个金融监管和普通商业银行于一体的产物,不过这种模式很快就是被国内的经济学家们猛烈批判,认为如此的中央银行依旧违背了最基本的金融活动原则,不得已之下政斧只好把中央银行进行再一次的拆分,把全部商业银行的业务转给了交通银行,剩下的中国中央银行就只成为了一个担任货币发行,金融监管的机构。说是银行,但说是行政机构还更恰当一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