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七章 沈纲之见(1 / 2)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一十七章 沈纲之见

得知第一师第13团被围后,陈敬云心中有种很奇怪的感觉,那是一种紧张,那是一种惶恐,那是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

自从福州起事后陈敬云一直都是算得上顺风水顺,虽然内外都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麻烦,但是都有惊无险的一一走过来了,结婚后他也总算在这个世界找到了归属感,让自己不再像是在玩战略游戏那般,生活似乎充实了起来。南北和谈顺利,袁世凯也接二连三拉拢着自己,国民军一年不到就膨胀到了五万余众,不但控制了福建而且还控制了大半个浙江以及广东的东部地区,如此良好的战略态势让陈敬云大有一种天下舍我其谁的豪情,甚至认为南京孙文、燕京袁慰亭也不过尔尔,至于其他大小军阀更是不值一提。

但是今天听到第13团被围,而通过战例分析后陈敬云才知道,自己寄予厚望,甚至一度认为能够和北洋军队相对抗的国民军竟然连个朱瑞都打不过。而且这支部队还一直都是自己的嫡系部队第一师,装备更是全军最好的。

如果说因为兵力劣势倒是第一师无法进攻需要增援的话,那么在防守的情况下竟然连三天都支撑不了,仅仅第三天内就被人家包围了一个团,这让陈敬云很生气!

第一师身为陈敬云的嫡系部队,基层军官和装备等都是优先保障的,福州军校前两批正式班毕业生中,就给第一师分配去了半数之多,而且基本上第一师的所有基层军官都进过福州军衔速成班,但就军官素质而言,第一师绝对是国民军之冠。而其他装备不用多言,除了迫击炮因为产量不及外,其他各种装备都是满编,甚至连其他师都缺乏的手枪第一师也是全部满编,每个月也优先调度了充足的弹药用以囤积和训练之用。

而就是这样的一支部队,竟然在开战三天内就让浙军包围了一个团。而对面的浙军虽然人数多了三倍,但是他连枪支都没有统一,火炮更是和第一师无法比较。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第一师之惨败呢?

陈敬云想来想去只找到一点,那就是前线指挥官之无能也!

陈敬云不是圣人,暂时还没有把什么坏事都往自己身上揽的伟大情艹,也不是恶人,所以不会把过错怪罪到普通士兵和基层军官身上,那么剩下来能怪的人只有朱瑞和袁方了。

其实陈敬云想的也没有错,国民军的高级军官当中,师团级别的军官合格的屈指可数。国民军五个主力师的师长中,袁方、李继民、马成、陈奎、林成坤这五个人当中,只有林成坤一人是出身于保定军校,其他的都是从旧军中逐渐爬上来的,其中的陈奎以前更只是陈敬云的一个亲兵而已,说起忠诚陈敬云大体上是能相信他们的,但是说起他们的指挥才能陈敬云是没有太多的信心的,所以陈敬云给他们都陪了几个副师长、参谋长中基本都是科班出身的人,比如陆军中学,保定军校等。而一些团级别指挥官中,也都是类似的情况。如果说这些将领能够陪着国民军争战天下打几十年的话,说不准里面也能出现些许将帅之才,可是现在国民军成军不过大半年,从未经历过战争的同时,师团级别的高级军官们都是短时间内就从一个连长,营长之类的爬上了师团级别的高位。

也就是说:这些人没有足够的经验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吸取经验

陈敬云想到这里,似乎发现自己找到了问题的所在,可是他转念一想,就算事实如此又如何呢?难道他陈敬云还能找出来更多的高级将领来吗?

陈敬云手指继续敲击着桌面,同时脑海里一个个盘算起可用的将帅之才来!这年头,要判断一个将领是否合格也挺简单的,看学历就行了,至于那些所谓的不识字的将军多数存在于小说中,现实里是极少数的。这是因为中国现在处以新旧交替之际,新式陆军的作战方式和以前完全不同,巡防营的那些旧军官们大多是不懂得步炮协同,更加不知道重机枪的交叉封锁,更不知道用气球给炮兵校准这些战术的。

没有经历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一个高级将领是无法指挥现代军队的。也许陆士、保定军校出身的人不可能全都是将帅之才,但是不是军校出身的人就更不可能了。

而陈敬云板着指头算,自己手底下的人才库里头,算是这个这个半吊子,陆士出身的有五个包括王麟、林肇民、作战司司长沈纲,战略司副司长梁训勤,自己。其中王麟是不愿意领兵,只当了个高等顾问,林肇民已经被自己启用,沈纲也正在栽培当中,梁训勤虽然学的是炮科,但是此人来投不过一月,还处于观察期。至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出身的多一些但也不多,基本上能用的也都用了,林成坤、陈卫华就是其中之一。剩下的一些陆军中学堂出身的多一些,庄大福就是其中之一,但是这些人素质参差不齐,素质也只能算一般,至于那些陆军小学和旧军出身的就不提了。

如此想了一圈之后,陈敬云依旧发现自己无法解决高级军官极度缺乏的现状。就算大局不能改变,但是细微的调整还是很有必要的。

有了这个心思的陈敬云当天就下令调整了十余个团营一级别的高级军官,把一批明显不能胜任只剩下忠诚的军官调到不太重要的部门任职,然后把一批军校出身的军官充实了下去。当然了,为了稳定军心他并没有调换浙江方面的将领,虽然那边的战局让陈敬云有些担心,但是还没有到达不可收拾的地步,而临阵换将也是兵家大忌,陈敬云再糊涂也没糊涂到这种地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