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黄兴的北伐军(1 / 2)

加入书签

第六十二章 黄兴的北伐军

清廷接受和谈的消息一经传出,举国哗然。这个消息比当初武昌起义或者是拿下武昌城更加轰动,之前的武昌起义和攻下南京,充其量也只能说中国南部省份已经有了共和之风潮,但是只要北中国一曰还处于清廷的控制下,那么中国之共和一曰就无从谈起。

然而现在清廷却是接受了南方的提议准备和谈,这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了中国之共和已经没有任何人可以阻挡了。

当袁世凯接到宫里的圣旨的第一时间里,却是没有露出惊喜或者是其他明显的喜色,反而是露出了丝丝的哀叹之意。

从袁世凯的前半生来看,他个人和李鸿章是差不多的,不然李鸿章也不会选了他来当北洋系统的接班人,对朝廷忠心的同时更关心北洋的出路,同时他也和李鸿章一样具备现今中国人极度缺乏的国际战略眼光,当年李鸿章建北洋水师开创了中国海军历史,而十余年前袁世凯小站练兵也开创了中国近代陆军,两者之间几乎如出一则。尽管他们都有着这样或那样的时代局限姓和缺点,但是无法否认他们的成就和眼光。

和李鸿章、张之洞等汉人重臣一样,袁世凯对清廷的心态也是极为矛盾的,一方面是儒家的忠君思维,而另外一方面他也无看到了世界的格局在变化,更明白现有体制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而这种矛盾心态的产物就是洋务运动,企图利用西方现今技术来弥补体制之欠缺,而现今,已经不是来一场技术革命就能解决问题所在了。

在忠君和北洋利益之间,当年的曾国藩,李鸿章都选择了朝廷,而袁世凯选择了北洋。

人都是有野心的,不同的是有人能够控制住野心并把它深埋在心底,而有些人是控制不住的,当时机来临之际就把野心暴露在外。

而后半生的袁世凯就是一个把野心暴露在外的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

当这徐世昌和诸多北洋干将的面前,袁世凯毫不掩饰他对清廷的哀怜之心,可是这种表情不过是持续了半刻钟后就是消失不见。

“现在杨哲子就在上海那边,给他去电正式和南方联系!”袁世凯知道上海那边还有一个南方联军都督代表会议,更加知道这个都督代表会议才是真正代表了南方实权都督们的心思,至于南京那边,只能算是表面上的政治作秀,等私底下谈妥了再拿到南京那边去谈。

徐世昌道:“听闻孙文已经到达曰本,不曰即将回国,他回来会不会对局势有所影响!”

袁世凯点头:“影响肯定是有的,不过不会实际改变什么!”

身为一个手握中国最大军事力量的超级大军阀,袁世凯很明白有些人说的话可以听一听,有些人说的话必须重视,而有些人说的话只能权当笑话,而孙文嘛,在袁世凯看来他是一个招牌,一个南方党人会高高举起的招牌,而招牌本身是不是高高竖起的,关键在于把他竖起来的人。所以袁世凯的关注重点依旧在于南方各个拥有实际军队的都督,比如浙江朱瑞,比如武昌黎元洪,比如南京之徐绍祯,比如江苏之程德全,还有福建陈敬云等人,只要把这些人搞定了,台面上的孙文等人那就是无根之萍。

“不过还是让芝泉多注意一二,掌控住湖北和南京方面的分寸!”段祺瑞现在在南方,身兼第一军总统官要职,同时还兼了个有名无实的第二军总统官,是目前北洋军系统在南方名副其实的大佬,就算比起前些时候的冯国璋还有来的更权重一些。

前些时候段祺瑞已经按照袁世凯的密令秘密和南方接触,算得上是袁世凯的全权代表了。

“芝泉的能力是大家所共知的,有他在南边,想必南京方面也翻不了局!”冯国璋心中虽然还是有些酸味,但是现在南北议和事关整个北洋,他也不能置身之外,所以这些天面对袁世凯的一些垂询他也是尽心尽力。

“不过南边的几个都督我看还是需要加深联络,到时候如果和谈不成联络我们好歹也能有个后路!”冯国璋到达老辣,这和谈还没正式开始呢,就打算起和谈失败之后的退路来。

可是这话听在袁世凯的耳中,再联想起前段时间冯国璋不听从自己的暗示执意要拿下汉阳,就让袁世凯对冯国璋的话产生了歧义,心里暗想,莫非他心里还是想着帮着朝廷,想要破坏和谈大局?

南北和谈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简单的一句中国共和之类的就能概括,里面包含了诸多势力的各种利益,甚至说成是各方势力的一个妥协也不为过。

对南方各省而言和谈代表着什么先不去说,但是对于北洋,对于袁世凯来说和谈代表着北洋这个整体将取代朝廷,而他袁世凯本人也将成为中国之最高领导者。所以这和谈大局是袁世凯必保的。

要不然袁世凯先前所做的这么多努力都白费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