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八章吴侯(1 / 2)

加入书签

第二百四十八章吴侯

第2章 锦绣篇

第251节 第二百四十八章 吴侯

今日这集会当真是精彩之极,衣色争奇,珍锦斗艳,这是每年锦里都会有的繁华景象,然而谁也想不到,这一次却是由名不见经传的“天水碧”杀出重围,使得原本平凡寡淡的青碧之色,也一跃则成了新晋的锦中珍品。而陆氏子弟与游侠首领竟然都穿了这青碧之衣,则金一珍先前所驳斥的“天水碧”属贱色之论,便再也不复存在。

加上那锦色本就清丽精美,恐怕很快便会成为洛阳富贵之人争相试穿的新品,董真初来乍到,却因此锦而一举成名,也算是颇为意外了。

头脑灵活些的,便先去抢购那货铺前陈设的其他“天水碧”衣,想着这新锦回去呈给自家主人,必定会得到赏赐。而其他人也不免想到:若是其他府第的主人有了这锦,自家的却没有,岂不是又要降罪?遂也奔到铺前竞相挑选,一时间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董真定价颇有些老到,也是一等锦的价位,却与同等锦相比,又要便宜一成。若是搭了那些玉饰一起买去的,还可以综合起来打个九折,十分划算。

不到一顿饭功夫,货铺上的“天水碧”成品,无论衣袍还是锦匹,皆都一抢而空。

而崔妙慧连同何晏,身为世家子弟,虽可经营庶务,却不能亲手沾惹,故早就入了云落坊中,只留下侍婢及织工一起,应付坊前那一片热闹喧哗。

唯有董真,崔何二人都已入内,她却负手立于阶上,远远望着自家货铺前的热闹景象,趁了个无人注意的空隙,眼波一转,反下了石阶,穿过一丛矮树,径向坊外行去。

阿茱牵着一匹白马,早就等在坊外巷道的拐角处。见到董真过来,便迎了上来,低声道:“齐方就在巷后守着,若是有人跟过来,断然是瞒不过他的眼睛去。”

董真赞许地点了点头,飞身上马。她现在出门,有时坐车,有时骑马,比起从前来马术已颇为熟练。人在某些方面总会有些天份,或是说有缘份。比如骑马,比如与阿茱的相处。

这个原本出身士族,因战乱而亲人丧亡的聪慧侍婢很快得到了董真的信任,当然比起槿妍等人更方便的是,她的身契在董真手里。虽然最初来到这个时空时,董真并不习惯于这种主奴分明的制度,但要在这里生存下去,当然不能逆反这里的规则。拥有身契,就拥有了生杀予夺的权力,按当前的律法,身为主人,别说是转卖,就算是她夺去了阿茱的性命,也只会被杖责三十,而且这种杖责还可以用金钱来赎买。

至于阿茱,她已落到了贱籍,即使将来脱了籍,也不可能再嫁入什么显赫的家族。如果依靠董真,或许还会闯出一番天地。何况董真又是这样一个近乎完美的主人,当董真毫不保留地告诉她自己是女儿身时,阿茱更是几乎松了一口气。

主人是女郎,身为侍婢的她就不用担心会被收用,一辈子不可能嫁个好人家还在其次,说不定哪一天还会因为内闱争斗而悄无声息地消失。何况出身士族,阿茱多少还有一些清白自持的念头。

而董真也需要一个这样知情的近身侍婢,所以二人十分默契,董真对阿茱很信任,阿茱对董真也很忠诚。

董真一扬鞭子,白马飞快地往前奔去。

此时一辆辎车,挂着极为寻常的平纹织锦帘子,悄没声息,自永和里的史宅而出,穿过人头熙攘的街道,径往城外驰去。

车内四面都掖得严严实实,一丝寒风也透不进来。饶是如此,还烧着一只铜脚炉,只容三人对坐的车厢里暖如阳春。另一只双狮戏球镂空铜手炉,却被揣在一双修长而有力的手中。

抱着铜手炉的年青男子仍是貂帽皮裘,不时轻轻咳嗽两声,苍白的脸上,随之浮起一缕淡淡的红晕。旁边端坐着那文士,目带担心之色。那年青男子瞧在眼里,却去打趣坐在对面戴着进贤冠的温雅儒生:

“伯言,你这玉佩,被人家比下去了。堂堂吴郡陆氏子弟,竟输给了游侠首领,传扬开去,却如何是好?”

他眨了眨眼睛:“尤其是如果三妹得知你竟将祖传的玉佩赠给了一个郎君,岂不是要大发嗔怒?”

伯言正是陆议的字,陆议此时已脱下了那件“天水碧”锦衣,换上了先前的白衣。然而那袭碧衣叠得整整齐齐,就放在他身边的藤箱里。此时他下意识的一手扶在箱盖之上,轻轻抚摸,脸上却是一红,赧颜道:“主公!议买下那件锦衣,是听命于你,怎的你……”

“本……我的确是让你去买下那件锦衣,以你吴郡陆氏的名头,也算为那董真拓了些名声,也还了他人情。董真倒也义气,瞧出你在帮他,竟不收你金钱,可是谁让你热血上涌,竟将自己玉佩送了给他?”

陆议张了张嘴,脸上却更是发热,他虽没有张仪苏秦那样的滔滔辩才,然在东吴也算得上是当地名士,言辞有序,引经据典不在话下。只是不知为何,此时竟是一个字也讲不出来。

“好了好了,”那文士看他尴尬,遂向那年青男子看了一眼,解围般地笑道:“主公就放过伯言吧,自古佳人姣童,并列为美,难得这董真既有男子之英气,兼具女子之柔媚,便是纮见之也觉眩目呢,何况伯言?”

“董君岂是寻常的佳人姣童?”陆议不觉出声驳道:“主公和张公看他举止言谈,徇徇美仪,迈迈不群,自有一种拓然风度。主公只是远远相观,若是近前,未必不会被其风仪所折!”

“伯言此言倒有几分道理!”那年青男子附掌笑道:“这董真,倒当真是个人物,非但与何晏陆焉等人交好,连杨阿若看样子也对他颇为维护。虽说杨阿若之妹与董真略有交情,但仅只于此,还不会让杨阿若也对他刮目相看。由此可见,董真所长,绝不止于织业!”

“精于织业之人,我东吴并不缺乏,”那被称为张公的文士道:“然纮却认为,董真之长,在于其奇思跳脱,行止潇洒,似乎不会这世间律条所羁绊,故常有惊人之举。”

那年青男子叹道:“正是。他到洛阳之后,不过些许时日,便已声名鹊起。相助杨氏女,是为仁;惩治恶少年,是为勇;借何晏之势,是为智;立天水碧色,是为敏。至于驳斥郑继,又赠你二人锦衣,倒还只是灵变之举。每行一事,都出人意料,更不知所欲何为。子纲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