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远去益州蜀地(1 / 1)

加入书签




189年,三月末。

靠躺在马车上休息的少年,对着近眼前还在读着竹简的老人,自顾自的巴拉了几下嘴巴。

也不是少年杨景不想跟祖翁一起看书,实在是车马劳顿、路途艰辛。

之前在家里种田读书了那么久,难得出趟远门不免的会觉得比较新奇,能沿途看到很多风川美景和许多平常看不到的东西,觉得是个很好的经历。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就提不起多大的兴趣了。

光坐于马车里就颠的不行,更别提那些多步行的随从车队了。

而且这一路上过米仓,连巴山,于千山万水之间。除了原始景观外,杨景也看到了不少成群结队逃难逃荒的人。

其有不少都是汉末避乱入蜀人士,来源地域甚广,有三辅、南阳两地都难以概括其来避难的客籍。

此些逃难的人群里,可没多少是像杨景他们家的名门大户。

多的还只是衣衫褴褛,拖家带口,面色饥黄,双目无神,一步一步踉踉跄跄,经常走着走着就有人往前一扑,再也起不来的普通人。



视见惨况,杨景会心生怜悯,会觉得可悲而心软么?

这是当然会了。

不说杨景,他家车队里的很多随从都会心中恻隐、同情。

可同情又能何如?

给其吃食,让逃难的人把他们逼停索要?甚至心生歹意,想要掠夺侵害?

其饥民大多都是畏惧家中护院所持的凉飕飕大刀,要是饥民们知道车队给发粮,那饥民们会慢慢都汇聚一起,一哄而抢,那不就完了。

所以不能给。

既然,不能给,也什么都做不到。

那就只能保持冷眼旁观、沉默不语。



有时候,杨景也会在路上想,为什么这大汉王朝会变成今天这么个鬼样。

是皇帝刘宏的卖官鬻爵,荒淫无耻,自寻快活,施政无方,亲小人,远贤臣?

是东汉时期豪强地主势力的发展,造就外戚宦官专权的阶级基础?

是黄巾起义导致地方武装兴起,中央失去控制?

是东汉加强中央集权的努力走向了反面?外加皇帝给刘焉设了个州牧,给大汉王朝的灭亡上了一个加速器?

这些原因全部都是。

而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出在了荒唐的皇帝刘宏身上,是皇帝造就了这个分崩离析、腐败盛行、人民贫困的大汉王朝。



这个世界,嗯

“孙儿何故叹气?”颠簸的马车里,赵祐提了提手上拿着的竹简,轻轻的询问着。

“我。”靠在丝质软和布匹上的杨景沉吟了一声,停顿了下来,他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回答祖翁。

因为经过长久的思考,他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惯用高高在上的视角来评判这些事情的人,他历史学的并不好,这辈子又生在大富大贵的世家大族。

没有经历过汉末百姓于荒芜的田里刨食的苦楚,没有上过战场不能明悟战场的残忍,有常人认同的观念,会同情此间逃难的人群,会厌恶贪官污吏,可随着越来越多的直观印象,以及越来越多的震撼视觉冲击,其心中不由言语的悲伤就愈发浓重。

所以同情这种话他说多了也没什么用,嗯

“孙儿没什么”

“你啊等多再走俩天就应该快到接应的县城了。”



又经过了俩天半的旅程,杨景他们一行人到达了外祖赵祐提前书信表明的接应县城。

杨景他们刚一到接应县城的城门口,留守接应他们的管家私属,就引着他们去落脚点见一见杨景的族舅了。



杨景跟着外祖下了马车,就步行到一院子门口,落在迎接的赵氏本家族人面前,用标准的礼仪向第一次见面的赵氏族人行礼:

“杨景,拜见俩位舅父。”族舅父。

不过俩位族舅并没有立马就上前关注杨景,而是先行至自家祖翁的跟前恭恭敬敬的行礼后,还寒暄的聊了几句,才堪堪领着嘴角洋溢的笑容,走到杨景的身前握住了他的肩膀,一顿夸赞。

“伯父,你们一路上舟车劳顿,吾们还是先行进院子里歇息一俩日再启程吧。”

“善,我们先进去,刚好我还有点事要嘱咐汝去做一下。”

“是,伯父,吾们快进去说。”赵岩满脸的愉快,亲热地拉着赵祐的手就把杨景他们带到了内堂。

内堂里。

盘膝而坐的赵祐开口了:“子毅,我先前书信于汝让汝购的粮草可有买?”

杨景的舅父,赵岩,字子毅,其恭敬地回道:“回伯父,有的,子毅购之不少,可是伯父,此些粮草堆放于此好像没啥作用乎?”

已近中年的赵岩、赵沿俩人都颇为有些不解。

“呵呵,买其粮草当然是有用的,等会拿此些粮草去救民施粥,顺便把我这几天所写的一首小诗小童谣传颂出去。”

“嗯?”虽为不解,但等到赵岩从赵祐的手中接过竹简一观后,顿时恍然大悟,泛着脸上的笑容,大声道:“子毅,知晓该怎么办了。”

说完这句话后,赵岩手拿竹简,大步地走出内堂,准备亲手去办这件事儿。

等临近快走出内堂大门的时候,赵岩还回首朝着杨景慈爱的看了俩眼。

整的杨景都不由得身子颤了俩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