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征服格鲁吉亚(五)(1 / 1)

加入书签


舍基的领主听闻了加巴拉城的一些传闻,吓得可是寝食不安,赶忙将手头的兵力都动员起来,清壁坚野,固守坚城,还不断派遣斥候探查周围形势,并派遣信使前往泰拉维,希望自己的封君能给些实质性的帮助。

终于,传闻中吃人的土库曼大军出现了,一万明盔亮甲,统一头戴红帽的奇兹尔巴什们在道路上领着军奴行军很是壮观,但对于舍基的领主来说,越壮观他就越不安。

一些试图靠近打探军情的斥候遭到了无情的杀戮,面对数量多且作战技巧高超的红头们,这些格鲁吉亚斥候基本没有生还的可能。这些讨死的斥候们在上了天堂见了主之后,头颅就被割下来扔到城门口作为警告。

而原本易卜拉欣还想在此地抄掠一番补充给养的,但舍基的领主动作太快了,附近村庄空无一人,水井也被填了或是投入牲畜尸体,粮仓一粒小麦都没有。

反正军队给养还很充足,易卜拉欣也不打算因为这件事改变作战目标。于是在次日早晨,红头们就离开了舍基附近,直扑第比利斯。

原本易卜拉欣还在为选择接下来的目标为难,但一个密使送来的信件解决了易卜拉欣的问题。

易卜拉欣在收到这封信时,看着面前的格鲁吉亚密使,觉得这是某个格鲁吉亚小领主想要联络教团,密使说道自己的主人是伊梅列季国王亚历山大时,在场的亲兵和首领有些蚌埠住了,虽然他们知道这样不是很礼貌。面对这些讥讽、不屑的笑声,密使也没有发作,只是扫视了一下周围,然后看着易卜拉欣。

易卜拉欣倒更多的是惊诧,在听到周围那些略显克制的笑声,清了清嗓子,制止住了他们,然后接过亲兵递过来的信件,信件分为格鲁吉亚语和波斯语两份。易卜拉欣接过后默读了起来。

心里的内容大概就是:我,伊梅列季国王,巴格拉季昂尼家族的正统,亚历山大,在不久之前正式取代了卡特利国王“废物”君士坦丁,蒙主恩典,幸运地成为了全格鲁吉亚的国王。现在,我希望能与你谈和,我承认你在卡赫季的利益,除泰拉维以外的地区都可以割让给你,若嫌不够,也可以来卡特利地区助我清理门户,抢到多少都算你的。当然,你若是想要用武力夺走我的一切,那么主不会饶过你,你定会在战场上失去性命。

读完正文后易卜拉欣看了下签名,两份信件的签名和花押都是一样的,签名都是格鲁吉亚语,而花押经过队伍里格鲁吉亚人的辨认也确认是伊梅列季的亚历山大二世的。

这伊梅列季的国王到底是个什么打算?

易卜拉欣在惊诧之后,就是感到奇怪。他并不打算按照亚历山大的意图去行事,他决定先抛开那些被许诺给自己的领地和其他利益,率领军队直奔第比利斯看看这个新格鲁吉亚王打的是个什么主意。

第比利斯

克瓦克瓦雷二世先易卜拉欣一步,带着萨姆赫茨军抵达了第比利斯附近,他来第比利斯是来质问伊梅列季的亚历山大的。

数日前,亚历山大二世带着军队抵达了第比利斯城下,同君士坦丁和亚历山大一世会合,在安置好军队后三个国王在第比利斯的宫殿大厅中享受着宴会,在宴会上亚历山大二世谈及领导权问题,两人无奈,在挣扎了一会后就承认亚历山大二世为盟主。

然后亚历山大二世利用盟主身份在城防部队里掺沙子,同时利用密探监视两人,最后利用在城防部队里掺的沙子,偷偷从城外军营带的少部分精锐和自己的亲兵护卫抓了起来。

当亚历山大一世和君士坦丁被捕时,两人还在谈话密谋怎么应对亚历山大二世,结果亲兵就冲进来了,毫无征兆地进来了。

在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在城防部队里掺沙子等操作时,两人就觉得他最终是要控制二人,最后将二人的头衔撸了,自己戴。但没想到事情来得这么快,这么急,这么粗暴。

这一事件很快便传到了城外军营,还引发了城内骚动。亚历山大二世下令封城宵禁,并让属于自己的伊梅列季军队控制住另外两军部队,另外两军军队因为国王被抓而混乱,一盘散沙要怎么和本就比自己强的敌人斗?于是另外两军的军人要么被控制,要么出走投奔其他势力或落草。

很快,亚历山大就控制住了局势,但这种行为也惊动了剩下两家,阿布哈兹公爵直接在边境陈兵,而萨姆赫茨公爵则率军北上。

不过克瓦克瓦雷北上之前先解决了卧榻之侧的威胁,在击败哈瓦奇·奥格鲁之后,克瓦克瓦雷趁热打铁,挟大胜之威攻击阿夫沙尔部,虽然没有彻底消灭阿夫沙尔部,但也给了凯霍巴德一记重拳,阿夫沙尔部要缓过气来估摸着要数年乃至十数年。

见亚历山大待在城里不肯出来,克瓦克瓦雷直接在第比利斯城下搭了个围城营地,还写了封劝降信,大意就是让他放弃这个疯狂的行为,还以长辈的身份压他:“当我和上一个伊梅列季领主摧毁巴格拉季昂尼的王权时,你又在哪?”

看到信里强调击碎巴格拉季昂尼的王权,亚历山大自然是气不过,虽然进去送信的信使没被杀,但也被鞭挞了十数鞭,而回信上赫然写道:“不知好歹的老东西,你将会承受的是他的十倍!”

克瓦克瓦雷收到回信后不屑一顾,继续有条不紊地指挥围城事宜,并写信请求阿布哈兹公爵所罗门一世参与干涉。

随着时间的流逝,围城守城双方的小规模战斗越来越多,而萨姆赫茨公爵的第一次强攻也即将开始。但,一个不速之客打扰了这个进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