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脑子发热的冯宝(1 / 1)

加入书签

第一百三十三章头脑发热的冯宝
传世名句的风采,那绝对不是可以轻易想象出来的。有好事者,第一时间里将谢岩和冯宝所接的诗句传了出去,仅盏茶功夫,官衙内所有人都知道了。
官衙里接受宴请的人,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官吏,一类是“长安”和“洛阳”的各豪门世家子弟。
他们之中,粗通文墨者仅能分辩出好坏,倘若再问,便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但是听在以舞文弄墨擅长的文士耳中,可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尤其是传进诸如卢照邻等自诩“才高八斗、学富五车”的人耳中时,他们集体沉默了。
别说谢岩的“月如无恨月长圆”,就是冯宝的那一句,他们也自愧不如。
幸好,留给他们感慨的时间不多,整个宴请活动,大约在半个时辰以后全部结束。所有人等,不论是骑马、坐车亦或是步行,陆续上路,前往“洛阳云凤楼”。
今天的“洛阳”,处于一个“半夜禁”状态,为何说是“半夜禁”呢?那是因为城门没开,城内有一半坊市是不设禁的,这是“留守府”和“府衙”方面共同商量的结果。
之所以弄成“半夜禁”,也是考虑到“夜禁”制度为朝廷国策,不可以轻易更改,好歹搞个一半,也算是糊弄糊弄朝廷吧,反正只要不出事,基本也不会有人管。
当然,为了防止上一次出现的意外情况,整个城里部署了数千衙役和军卒,尤其是有“夜禁”的坊市,每个坊门口,都有不少于五十名的军卒,其余不设禁的坊市里,每个坊市安排三百军卒巡逻,同时大批衙役上街,随时处理各种纠纷,或突发事件,甚至连有可能发生的情况,都提前做了许多预备工作,至少做到,如果发生,心中不慌。这也是高长史借鉴了“卫岗乡”在防灾一事上的做法。
充足的人手加上充分的准备,能够最大可能防止意外出现,应该说,不出事才是正常,真要出了什么事也不怕,毕竟,一切尽在“预案”里,做好执行就好了。
“云凤楼”里的风花雪月,对谢岩来说并无吸引力,加上“洛阳留守”及“洛阳府尹”直接打道回府,身为“诗酒风流花会”的发起人,谢岩仅需要宣布一下“正式开始”即可,余下事宜交给冯宝就可以了,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要亲自去办,那就是和卢照邻一起,共同阅看“穷书生”们提交的诗文。
来大唐的日子不短了,谢岩古文造诣提升很快,叫他写可能还是一件勉为其难的事,但是看,几乎没有太大问题,即便如此,他去阅看诗文,纯属做做样子,主要评判者依然是卢照邻,谢岩最主要的目的在于和前来提交诗文的人聊天、说话,他非常想在今晚的文人之中,再发现几名适合当先生的人选。
“诗酒风流花会”在今晚之前,经过“长安”和“洛阳”两地,长达一个多月选拔赛的宣传,已经传遍整个关中地区和河南道各州县,因此,今晚文人之中,有不少于两百人,来自上述地方。
其实这也很好理解,此时唐朝的“科举”并不像后来的宋朝、明朝那样,纯粹依靠才学,实际上,它更加类似于“考试”加“推荐”,如果没有“举荐人”,先不说能不能考得上,就算考上了,最多只是成为备选官员,能够弄个散官一类无实权的官职,而当上真正握有权力的职事官,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运气特别好,能得到皇帝赏识。所以,唐朝的文人普遍采取的做法是“投卷”,也就是将自己写的好文章递交给有权有势的官员或者豪门,以期望能够得到他们的“举荐”,从而踏足官场。正因为这样,今晚的“云凤楼”才会出现很多来自其他地方的文人,他们中,很多人的目的是除了一睹美艳姑娘们的姿容外,也想趁着官员、世家、豪门云集的时候,以诗文得以“投卷”成功,如此当是一举两得。
想法是美好的,现实却总是有出入。
文人们的诗文到了谢岩那里,好的他留下了,差的直接就被束之高阁,根本就落不到其他人手里。
罗汉易今晚有一个特殊任务――韩跃只要送来一张写有人名的字条,他就必须得去找到那个人,与之“谈心”。谈什么呢?无非是各种“利诱”!
“皇家卫岗学堂”的名头,加上谢岩给出的丰厚待遇,还真是很有吸引力。
罗汉易整个晚上都在楼上楼下的跑来跑去,都没有清闲的时候,好在他的努力没有白费,在“决赛”最后时刻到来前,他亲自找到谢岩,在其耳边说道:“校尉,成了,总共谈成了十六人,明日和我们一起回乡。”
“好极了!”谢岩说道:“我们包下的两座客馆里,腾出一些房间给他们,再让王三狗找些人陪着他们,别一个个喝醉了明天走不了,他们可都是宝贝呀!少一个我拿你是问。”
“放心吧,保证不出任何问题。”罗汉易拍着胸脯担保道,说完即离开安排去了。
“升之啊,你若无事,明日可否与谢某一起回乡做客?”谢岩转过头来问卢照邻。
“多谢了!”卢照邻向谢岩拱了拱手,又道:“吾与好友约定,三日后同去‘长安’一游,县男之好意,只能心领了。”
谢岩道:“自‘长安’而来的客人们,应该五日后动身返回,升之何不与他们一起走?也好途中有所照应。”
卢照邻摇了摇头,道:“不必了,他们人太多了,吾等就不凑那份热闹了。”
谢岩点了点头,以示自己知道了。其实在心里,谢岩却是有些不以为然,在他看来,卢照邻悲剧的一生,很有可能和这种性格有关,清高与孤傲,兴许就是悲剧开始的源头吧。
此时,谢岩与卢照邻所在的包间外,突然传来一阵极其热烈的喝彩声,同时还有叫喊声、掌声、以及欢呼声……
“韩跃,你去看看,发生了什么事?”谢岩吩咐道。
韩跃应了一声,快步跑出,没多少功夫他就回来了,并对谢岩道:“校尉,结果出来了,获得第一名的是‘长安谪仙馆’芊芊姑娘。”
“怎么会是她?”谢岩一脸疑惑地问道:“我听黄守义说,‘洛阳商会’不是决定力捧‘云凤楼’玲珑小娘子吗?难不成,还能有人更有能耐?”
“是,是冯校尉。”韩跃抬头看了一眼谢岩,继续道:“冯校尉大约喝多了。”
“喝多了很正常,他干了什么事?花了多少钱?”谢岩倒也并不是特别在意地问了一句。
“没花钱,冯校尉最后点评的时候,送给芊芊姑娘一首诗,可能是诗写的太好了,九位评判都给了甲等,一下超过了玲珑姑娘。”
谢岩知道,“花会”说是比试姑娘们的容貌和才艺,其实真正比的是支持者的财力和才学,如果“长安”和“洛阳”两地各自抱成团的话,最后决定胜负的,必然是才学。只是谢岩弄不明白,冯宝干嘛要亲自出面,无论谁获得第一名,都不重要啊,这个问题,也只有问冯宝本人才有答案了。
卢照邻对谁拿第一名是毫无兴趣,但是对冯宝作的诗极为好奇,因为他知道,九位评判中,至少有七人是饱学之士,能够得到他们一致认可的诗作绝对不会差,所以他非常想知道,故而问道:“韩兄弟,不知能否记得冯校尉的大作?也好让卢某欣赏一下。”
韩跃没有说话,而是看向谢岩,很显然他记得内容,但却需要谢岩同意。
“念吧。”谢岩嘴上说着心里却想:“不知道他又‘借用’谁的了。”
韩跃道:“外面人说,冯校尉念一句喝一杯,总共喝了四杯,诗曰‘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我靠,原来是李白的大作!”谢岩心里说着,嘴上却道:“他倒是会写,那个芊芊有这么美吗?走,我们去看看。”也不管卢照邻愿不愿意,叫上他一起出了包间。
冯宝的确喝多了,他一看到谢岩,就跌跌撞撞、步履不稳的迎了过来,一见面就大咧咧地拍了一下谢岩肩头道:“怎么样?我的诗如何?”
“好!很好!”谢岩没好气地说了一句,然后伸手扶住摇摇晃晃的冯宝,低声问道:“你要出这风头干嘛?”
“呃”冯宝打了一个酒嗝,吐出一股浓烈的酒气道:“别,别提了,都是让他们几个闹得。”说着用手指了指自己后面。
谢岩顺他指的方向看去,见是黄守义、洛克然、王决等人,这下不用多想也知道了,肯定是他们喝酒的时候说到什么,然后冯宝脑子一热就跑出来了。
“你啊,我都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谢岩实在拿冯宝没辙,只能如此无奈地道。
冯宝叹息道:“唉,欠人的,总得还不是,你还真当我是头脑发热啊。”
“你欠谁的啊?”谢岩大惑不解地问。
“说来话长,明儿告诉你。”冯宝说着,精神一振,道:“走,咱们继续。”说完,生拉硬拽地拖着谢岩就去了黄守义那群人的包间,看样子,他今天是不打算睡觉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