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安县男(1 / 1)

加入书签

李治心目中副使的人选就是程务忠,然李绩一句军中惯例,让他实在无法当众宣布,好在李绩本意也不是跟皇帝过不去,他只是把事情转了一圈又传回到皇帝那儿。
副使人选在李治看来并不重要,但是在宫外,围绕着副使人选,却有人开始了暗中争夺。
“夔国公”刘弘基听说儿子刘定远三样测试都通过了以后,马上派人叫回刘仁实,当面直接说:“仁实,你看可有法子将十一郎安排成使节?”
刘仁实摇摇头道:“使节应该没可能,‘武平堡军’的那个林运,身为文官,力压数百武人,必定会得到朝中全力支持,况且陛下也没理由反对。”
“不错”刘弘基赞同的说了一句,后又问:“那副使呢?”
刘仁实道:“也不容易,虽说没有特别出彩的人物,可是和十一郎条件相当的有好几个。”
刘弘基道:“嘿嘿,老夫还真没想到,各家有那么多人参与。”
刘仁实道:“孩儿以为,很多人同样看出陛下心意,不然很难说得通。”
“别人事与我刘家无关,先等等看吧,圣旨一天没下,一切都还是变数。”
刘弘基决定沉住气,先等一等再说。
谢岩有点烦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区区一个什么“军官援助团”的副使职位,竟然会有那么多人感兴趣,尤其当李绩把此事推给皇帝后,更多的人都以为,皇帝会询问谢岩的意思,于是乎,各种宴请,各种请托纷纷而来……
烦不胜烦之下,谢岩写了一封奏章,托还留在营地内没有离开的宫中内侍宦官转交给王伏胜,请他代为呈报皇帝。
今晚,李治没有在寝宫安歇,而是来到武媚居住的偏殿内,当聊到“军官援助团”的时候,他笑着说道:“那位谢岩校尉,觉得烦躁不安了,向朕请辞喽。”
“请辞?他要辞官?”武媚大为不解地问。
李治道:“差不多吧,他托王伏胜给朕上了一道奏章,称自己疲惫不堪,请求朕放归其于田园,并说‘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自己不会忘记身为大唐臣子的本分。”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此人这两句话可谓是大志向也,他是想告诉陛下,无论他在何处,都是心系大唐啊。”武媚道出自己的理解。
李治轻轻点了点头,道:“是啊,只可惜,此人似乎志不在朝堂,朕很难想的出来,他所在民间,能做些什么?难道说,朕无用人之德才?以致谢卿家不愿留下?”
武媚道:“陛下多虑了,妾身以为,王福来说的冯宝校尉那句话颇能代表一切。”
“哦,那一句?”
武媚道:“冯宝校尉曾说‘给我一块地,给天下一个惊喜’,妾身以为,谢校尉当也是如此想。”
“媚娘的意思是,当真给他‘一乡之地’?”李治问道。
武媚道:“陛下胸襟似海,区区一乡,当不在话下?”
李治明白了武媚意思,既然谢岩有意离开朝堂,那就不妨给他机会,或许真的可以有什么“惊喜”呢!
李治是舍不得啊!满朝文武几乎都是他老子李世民留下的,唯一有才又看得顺眼的谢岩还不愿意当官,怎么不让他郁闷呢?
“唉――”李治长长地叹息一声。
沉默良久后,李治道:“媚娘啊,你觉得在哪里给他弄个‘一乡之地’合适?”
武媚道:“只要距离‘长安’不远,妾身以为都可以。”
李治道:“谢卿家曾说在‘长安’和‘洛阳’两地间最合适,现在思来,他应该是早有此打算,即如此,不妨加以成全。”说完对王伏胜道:“你去内府查一下,看看两地间,还有哪些地方空着?”
谁知王伏胜动也没动,直接行礼道:“启禀陛下,‘长安’和‘洛阳’间,皇家拥地万顷,却多分布在各州县,最大一块不到百顷。”
李治一愣,问:“你怎会知道如此清楚?”
王伏胜道:“陛下登基以后,曾经做过统计,而且是奴婢亲自去办的。”
李治登时无语了。皇家都没有地,那还上哪找“一乡之地”啊。
武媚见李治一脸比较郁闷的样子,只好说道:“陛下,依妾身之见,若实在找不到地方,那干脆找一个县,划分一块给他得了。”
李治道:“如此,不合朝廷规矩,怕是反对者众,最后很难收拾。”
这不行那不行,到底怎么样才行呢?
最后还是武媚想到一事,开口道:“陛下,妾身想起一件往事,或许有用。”
“媚娘想到什么?不妨说来听听。”
武媚道:“妾身记得先帝曾说过,‘新安县’地广人稀,乃是一下县,且西连‘潼关’,东接‘洛阳’,境内多山,良田甚少,民生凋敝,可迁境内西部百姓于东安置,将西部与‘潼关’合并为军事隘口,东部直接并给‘洛阳’以安民,当时先帝的主张被魏征以‘扰民’给劝谏,后来先帝病时还有提过,可见,此事当可为之。”
李治问:“媚娘是说,将‘新安县’一分为二?”
武媚道:“正是此意,妾身记得,‘新安’山地占全县七成,只有东部靠‘洛阳’那三成,才有平地和良田,陛下不妨将那三成单独划出来,安个什么名义即可,此原为先帝之意,长孙太尉他们人人皆知,想来不至于反对吧。”
李治仔细考虑了一会儿道:“媚娘言之有理,如此一来,确实省去诸多麻烦。”
“妾身谢过陛下夸奖。”武媚说完,行了一礼,又说道:“只是以什么名义还要陛下费心了。”
李治“哈哈”一笑道:“朕才不费这个心呢!王伏胜――”
“奴婢在。”王伏胜赶紧应道。
李治说:“你亲自去找一下谢校尉,把情况告诉他,让他替朕想一个名义出来,想不出来的话,就继续待在‘长安’。”
“陛下高明啊!”王伏胜衷心地表示出敬佩。
这一次,连武媚也不得不佩服皇帝,用最省事的办法,得到最好的结果。
次日一早,王伏胜出宫直奔城西营地。
谢岩以为王伏胜是来传圣旨,刚打算接旨,却听说“代陛下问话”,只好将他接进会客厅里。
王伏胜进屋后,直接就把李治的意思说了出来,然后一边饮茶,一边耐心的等。
谢岩倒是没想到李治会找出这么个地方,他在心里想“新安县,这名字怎么好像在哪听过呢?”
谢岩仔细回想一下自己从“洛阳”来“长安”的经过,终于想起来了,好像就是当初冯宝下河游泳那一带!
“好地方啊!”谢岩忍不住说了一句。
王伏胜很诧异地看着他,不明白地问道:“谢校尉知道那个地方?”
谢岩道:“王公公所言极是,昔日由辽东返回‘长安’时,曾路过‘新安县’,应该就是陛下说的那个地方,我还记得,那里有一个山岗,属于驻军的好地方。”
王伏胜精神一振,道:“既然校尉钟意,那校尉给出个章程,咱家也好回复陛下。”
谢岩道:“如果没有错的话,应该就是那儿,我以为,那儿可为‘洛阳’岗哨,我当在那守卫,可取名‘卫岗乡’,至于说用什么名义,可用‘皇家特别庄园’或者‘大唐特别政区’的名义,如何?”
王伏胜哪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他脑子里压根就没有听过类似的东西,他默默地记下后,对谢岩道:“此事咱家可定不了,得由陛下圣裁。”
谢岩道:“那是自然,公公只需照实回禀即可,其余一切皆由陛下做主。”
王伏胜很满意地点点头,然后道:“谢校尉放心,咱家定当照实直说。要是谢校尉没有别的事,咱家可就要先回了。”
谢岩也未挽留,仅仅在王伏胜走的时候,硬塞给他一个小包袱,和上一次给王福来的一样,里面都是“金豆子”。
王伏胜对谢岩的大方很是满意,回到宫里就对李治说了一遍谢岩的话……
“卫岗乡?特别政区?他倒是给取名字呢!”
王伏胜道:“谢校尉请陛下做主。”
李治点了点头道:“卫岗乡这个名字不错;大唐特别政区,也比什么皇庄好听。”
王伏胜这次没接话,他得等,等李治最后的决定?
李治突然问:“王伏胜,你说以谢校尉的军功封爵,可封什么样的爵位?”
王伏胜道:“封爵一事,理应陛下圣心独断。”
李治原本也没指望得到答案,他静心细细考虑后道:“拟旨,‘左武卫’校尉谢岩,辽东戍边期间,大破敌重要隘口‘安胜关’,致使我大唐边境东扩百里,如此伟业,朕当表彰之!封谢岩为大唐‘新安县男’,赐百户。”
王伏胜刚刚把皇帝话记下,李治又道:“新安县地广人稀,民生凋敝,特将此县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保留‘新安’县,东部百里增设‘大唐卫岗乡’,由谢岩出任乡长。”最后李治又道:“卫岗乡为大唐特地别政区,直接对朕负责,其他任何人,不得干预。”
王伏胜记下后看着李治,唯恐还有旨意。
李治沉默片刻后,道:“先把这两道旨意发出去吧。”
“奴婢这就去办。”王伏胜急忙应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