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八节 新的收购意向(1 / 1)

加入书签


“有件事,你要关注一下,先看看这两份名单”邹凯把一份文件递给季东亮。

上面是大成集团下游有协议的代加工厂家,以及华欣公司出售专利的归属公司名单。

记录出售的专利不是华欣公司的全部,只是和芯片相关的,这些关联公司与大成集团是有供货合约的。

在他们后面还备注了公司法人和股份分配情况,但在第二份同样的名单中有些备注文字就起了变化,技术专利交易结束后一两个月的时间里,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做了法人变更。

也就是说,变更的这些公司被人收购了,这样的做的目的很简单,占据大成集团新型芯片的下游产业,从而取得绝对话语权,达到控制大成集团芯片产出和销售的目的。

想控制那些没有上市发行股票的公司,是不能从股份上达到目的的,但文件上发现的这种手段可以说是另辟蹊径。

对一般的公司的确是个好方法,但对于大成集团、对于季东亮来说,这些只是无用之功。

季东亮很好奇:“手法像是风投公司所为,您在担心什么?”

“要是国内公司自由竞争的情况下产生的结果,那倒无妨,我担心……”

“没有调查一下吗?”

“文件上最后一页有这家公司的资料。”

“星盟集团,原来是他们,国内知名企业,应该没什么问题吧?”季东亮嘴上很随便,眼睛却没有马虎。

“但背后股东太杂,屡清楚要点时间,在没有任何大疑点的前提下,行政方面不可能立项调查。”

季东亮看着看着皱起了眉头,他发现上面有很多地方,和年前羁押柳婕的事件有某种联系。

羁押柳婕主谋、已经自杀死去的张宏辉生前掌管的建筑公司有一大半的股份属于应天市的星盟集团,在应天市行政厅的时候,对季东亮不善的贺长官是星梦集团的名誉主席。

还有些与柳婕事件相关,但无关紧要的人物,通过文件上的描述来看都有牵扯。

看来,行政途径得到的企业资料,有季东亮看不到的一面,但是去年营救柳婕时候的调查报告,这个文件上都有。

两件事结合在一起,季东亮决定好好挖一挖星盟集团的背景,柳婕当初的仇可以说只报了一半,如今有机会、而且有实力去踩上一脚,季东亮肯定不会放过。

看他深锁眉头,邹凯问道:“怎么了,有什么不对吗?”

季东亮点点头,把发生在柳婕身上的事情说了一遍,还包括事件当中失踪的那五十亿。

邹凯听了很不舒服,忍不住站了起来,在屋里度了几步:“这事我听说过,没想到你们就是当事人,但去年我听到的版本和你今天说的有很大出入。”

“那个时候我通过京城的渠道实名举报过的。”

“看来有人把事情压下来了,以我的职位,想要把手伸到别的几个部门,最后达到这个效果……不容易,这事现在变得有意思了。”邹凯好像想到什么,走到档案柜前开始扒拉上面的文件夹。

这个功夫,季东亮通过手机在自己的资料档案上搜索了星盟集团,没发现什么亮点,看来没找到对应的关键词,现在只有先调查一下,扯出线头来就好办了。

邹凯空手回到沙发上:“这事我需要些时间,如果有新的情况再告诉你,星盟集团现在所做的一切……你们集团看着办,我的目的就一个,不能让技术流失到国外去。”

大成集团专利转让只是开始,邹凯就这么慎重,以后专利放出去多了,他的心恐怕要操碎了。

技术想绝对的堵住是不可能的,只能调控,抱着本国优先的原则,在核心技术的保密工作上下功夫。

道理邹凯也懂,但他不能不防备,工作不能不做,做不到杜绝技术流失,就想办法延缓。

季东亮放弃劝说他的打算,点点头:“我会按您的要求去做的,……还有别的事吗?”

“你不问我差点忘记了,还有一件事,环汇船舶重工集团你应该听说过吧。”

“嗯,不仅听说,在我们与合欢集团发生矛盾的时候,他们还声援过大成集团,我一直想着找机会还了这个人情呢。”

环汇船舶重工拥有千吨级、万吨级,直至三十万吨级以上各级船舶专用的建造设施和造船技术,而且有比较完整的船舶制造的产业链条做保障。

虽然是民营企业,但通过自身努力,它不仅在国内船舶业中取得了重要的地位,在国际上也有一席之地。

相比排名靠前的船舶公司,环汇集团只是在军用船舶订单上少了很多,但不能因此否定了该集团的重要性。

季东亮对它的关注,也是在声援大成集团以后,环汇集团42的股份掌握在何家手中,就是何可嘉所在的家族。

何家祖辈从造小渔船起家,发展到今天历经两百多年,家族开枝散叶人才辈出,但内部竞争也非常厉害。

激烈争夺就有伤害有牺牲品,从小耳读目染的何可嘉非常不喜欢这样的环境,所以她远离自家集团事务,去外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但不能说就此在何家没了地位,她能让家族甘愿得罪五合会、去声援大成集团就是最好的证明,何家小公主的称号不是凭空而来的。

“哦?还有这么一回事,那就好办了,免得我落你个人情”他这么说,看来环汇集团遇到什么难题,而且通过邹凯转弯抹角的说情,看来不是件小事:“是这样的……”

他把事情来龙去脉说了一遍。

现在全球的贸易量不断增加,经济体量也不断在刷新,但商业竞争也非常激烈,船舶工业同样如此。

为改善公司的生存状况,环汇集团与其他船舶公司一样,在船舶种类制造方面向多元化发展。

如今最常见的大型船类型有散装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和滚装船等等,不过最常见最通用的也是技术最成熟的,当然也是商业争夺最多的领域。

所以环汇船舶重工集团很多年前就有转型的打算,他们把目光转向了很有市场前景的大型豪华邮轮,如今富人越来越多,游轮的需求量肯定会逐步增高。

按理说,你能做别人也能制造,这不是又形成新的竞争了吗,其实不然……

对于船舶公司来说,制造大型豪华邮轮的难度,比航空母舰的要求还要高。

船舶公司制造航空母舰只需要造出船体,这很多大公司都能做到的,接下来就是给航母舾装,但只做前面半部分,如航母的房间装修、水电、消防等生活设施。

至于驱动设备他们肯定做不了,只能动力工业公司来做,通讯系统、武器系统等等也完成不了,专业的事专业公司来做。

所以船舶公司在航母制造的工程量上,占比并不多,制作技术上对如今造船业来说并不高。

但豪华邮轮不一样,必须独立完成,当然,可以选择部分外包,或者寻找合作,可是那样就失去意义了。

对于本就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的船舶产业,邮轮制造更需要许多年的技术沉淀。

想象一下,把一家七星级酒店浓缩到一艘大船上的工程是什么样的,这其中如何设计难度巨大。

邮轮如果完成后,它的便利性、舒适程度、装修风格等是否达到评级标准,担不担得起豪华两个字,最后通过时间来证明,社会上的名流们到底认不认可。

所以很多船舶公司虽然把目光放在这个上面,但真正能独立完成的,全球没几个。

环汇公司既然有了打算,自然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的经验,他们还考虑把豪华邮轮制作难度提高几个的标准。

保留原有必要设施、奢华的装修风格的前提下,致力打造出高度自动化产品的服务理念。

目前所有设计已经完成,在论证阶段,绝大部分建造的预设物品都能供应得上,即使小部分资源没有,也能找到非常好的替代品。

但在开发软件上,把环汇集团难住了,高度自动化的理念必须配备非常强大的软件,向几个知名的软件公司发了邀请,对方报价先不提,只是程序开发需要的时间就把环汇集团吓到了,三年内完成。

每家软件公司给出的时间范围都差不多,倒不是开发的难度有多大,就是太细化,涉及到东西太多太多。

邮轮上每件自动化产品都要独立的归口每个房间,三千多个房间要统筹到中央系统,涵盖了通讯、安全、传感等多个领域,要一体又相对独立。

这可不是酒店那种一体化的系统管理软件可比的,而且开发过程中没有其他程序模块拿来可用或借鉴的,都要从零开始编写。

三年时间环汇集团等不起,因为软件还有个长期测试过程,必须在一个邮轮建造完成前开发出来,而制造一个邮轮只需要一年到一年半的时间。

环汇集团也不想让邮轮设计退其求次,就在准备尝试把软件分包出去的时候,他们从军方软件招标中发现了新的途径。

但得知军方支付大成集团的报酬,环汇集团又难住了,几百亿……够造好几个邮轮了。

双方条件不在一个频道上的生意,直接上门谈只会很难堪,何家本想通过何可嘉联系大成集团的,可是又怕为难了自家的小公主。

他们只好转着弯找到工业部的邹凯帮忙从中周旋,看大成集团方面愿不愿意接这个事,时间上和价钱上,有没有大幅度的商谈余地。

季东亮听了后,考虑的不是软件开发的问题,而是忽然对环汇集团产生了兴趣……

大海的资源可比陆地上多得多,而且季东亮已经知道,很多特殊资源陆地上是没有的。

开发它们的基础工具就是船,是那种特别定制的,其中的技术工艺交给其他船舶公司不放心,自己弄一家船舶公司不知道要多少年才能成熟起来。

但想收购一家难度是很大的,像环汇集团这样的船舶公司总资产都在几万亿以上,季东亮在去米国之前,是根本不可能去考虑这方面的事情。

但现在可以想了,这些工作越早做越好,白家荣带领的实验室,研究开发都是未来的技术。

能让他们顺利完成实验,现在不仅仅是钱的问题,还有新型资源要跟得上他们的进度,这很重要,不能让实验室方面停下来等资源。

等邹凯说完,季东亮想了想说道:“邹部长,我有个问题,环汇集团现在是个什么状况,他们股份结构又是个什么情况?之前有了解过,但我想肯定没有您这的详细。”

外面公开的数据,包括季东亮手里的资料档案,股份介绍都很模糊,比如说何家42的股份,可他们内部又是怎么分配的呢?

季东亮只想收购何家以外的股份,如果何家内部七零八散的,势必对公司未来发展有影响。

对这种情况,季东亮要么全部收购整合,这不太可能,他需要何家来经营管理,另外资金上投入太大,所以要么放弃收购。

邹凯好像准备好了一样,从桌上拿了份文件给他:“事太多,记不住那么多集团公司的详细资料,所以之前我备了课。”

季东亮笑了笑,看来做什么都不容易。

资料上面显示,环汇集团这几年业绩平平,没有什么值得欣赏的地方,不过全球大部分船舶公司都是这个状况。

至于股份方面,何家自己的42股份控制得非常好,虽然把股份分配给家族几十个人,但都是虚拟股,只能分红,不能买卖转让。

大权都控制在当家人的手里,不过当家的也不能随便买卖转让,必须家族内部代表人物表决才行。

这种互相牵制的管理模式虽然不够灵活,但绝对稳固。

何家42的股份是综合数值,计算方式是集团母公司和子公司总资产,除以各大小公司中,何家不同占股总和,这份文件上面记录得很详细。

综合上市股份有20左右,集团有不到十家分公司上市,股价普遍不高,这也是和集团业绩一般般有关系的。

剩下38左右的股份在二十几个人手中,而且最近几年这些小股东的法人变更频繁。

季东亮指了指文件说:“邹部长,我有意向收购这上面二十几个小股东手中38的股份,如果收购成功,股份必须重新整合,环汇集团旗下的,不管母公司还是子公司,我都要拿到38。”

季东亮可不想收购了一场,到手的都是环汇集团业绩垫底的子公司。

邹凯一愣:“太莽撞了吧,我知道你在米国赚了不少,这些钱还不如好好开发你现有的产业,船舶产业……要不是为了给军方的船工业多留些底子,他们是不会在我们照顾之列的。”

看来他也对船舶公司没有信心……

“您放心,我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而且我们集团在这方面有些技术储备了,所以……”

听到这眼前一亮,邹凯清楚得很,只要大成集团拿出来开发的技术项目,水准都不差,差的他们都拿去卖钱了。

“好吧,我负责转达,对方同意的话,你们自己谈。”

“您说得是,谈不谈得成是我们的事,不过38股份必须由何家出面回购,我不想收购过程弄得沸沸扬扬的,最后收了个高价。”

“嗯,意思就是现在要保密,该转达的事我会说到的,你还没说正题呢,软件的事你怎么决定的?”

“如果我最后收购的股价正常,那邮轮的系统软件我们集团免费开发,终身免费升级维护。”

邹凯张了张嘴:“……真够大方的,但什么是正常股价,这话也太笼统了吧……算了,这不是我操心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