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水有多深六百九十三(1 / 1)

加入书签


有关周武王,周朝的文化,其实有几大误区。
第一误区,就是以《封神榜》里的故事,当成了真实历史。既相信了商朝,商纣王无道,残暴,残害忠良,所以文王,武王伐【注意,帝王出兵叫征。下面的诸侯,臣子,农民起义反抗帝王叫伐。这也是文化】纣,灭商。
百度词条: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 ,在亳 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 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王朝灭亡
洛阳偃师商城遗址
武丁死后,他开创的太平盛世,没能长久延续下去。祖庚、祖甲以后诸王,特别是帝乙帝辛时期,国内矛盾十分尖锐,东南方的诸侯起来反叛。
面对这种情况,商王帝辛(纣)少年英勇,派部下向东征讨莱夷,自己攻打南方九苗,将商的s力延伸到了东海和长江流域,但是其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在周武王时,周起兵攻商,商王帝辛(纣)仓促间只能以奴隶为军抵御周人,结果,商王的军队毫无斗志,“前徒倒戈”,牧野一战,“血流浮杵”,国内商军尽墨,帝辛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王朝就此灭亡,周王朝建立。
请注意这些地方:? ?连年的征战,极大消耗了国力,进一步激化了国内矛盾,国内兵力空虚,使其对西北的控制下降,给了周以可趁之机
所以,其实所有王朝从兴盛到灭亡,虽然过程可能不太一样,但是最后都可以总结为内忧外患,矛盾激化,国力空虚,军心涣散等等。
第二误区,以为姜子牙是道教弟子,是道教派下来辅佐周家的。那就是胡扯。姜子牙辅佐周家武王是真。那个时候,或者三皇五帝,就没有修仙者,修道者。
第三误区,纣王得罪女娲,所以女娲发怒要灭商。那是《封神榜》小说,故事。同时,也是周朝建立后污蔑商朝纣王的结果。
第四误区,以为周武王创造了神,神文化,就是信神。
第五误区,先引述一段百度: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两个部分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传》包含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
为什么要引述《周易》首先一个点,很重要,如果是周文王所创,那就应该考证为是他。为什么是相传?再有,注意到没有,又一个相传,是孔子赞易。把孔子抬出来,说孔子都说易经了不起,你们谁不认同?谁不服?那么孔子真说了易经好吗?既然孔子认同易经,为什么孔子一生只推崇儒学,君子之道,而从来不跟弟子们说周易?
还有,春秋诸子百家当中是有卜卦,占卜等学说的。
先不说《周易》到底说了什么,有很多人认为,看了周易,就是周武王能成大事,就是因为掌握了星象,天象,天机,所以打败了商纣王,建立了周朝。
我说,《周易》本来就是来历不明的书。是否诸子百家时期,还是真的是周文王所创?
如果是周家的东西,怎么可能会流落到民间来?
那不是扯淡吗?
难道是犬荣灭周,不抢金银等贵重物品,去拿走《周易》,然后几次易手?
当然不可能。
这正是我要着重说的,文化,本身,首先是帝王文化,是帝王统治下的文化。
本来,就不可能有各地诸侯,还有诸子百家的事情。
这说明了西周灭亡后,东周看似存在,实际已经没落了。
各地诸侯,奴隶主们根本就不尿周朝了,更加不会听命于周朝了。
所以,才有了各地放肆的这个公,那个公,鲁国公,秦襄公等等,也才有了诸子百家。因为诸子百家能存在,就是要服从,讨好这些公的。就是要为这些公将来称帝做准备。
而且也从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后朝代也一样,汉朝,汉献帝还没死,嗝屁呢,刘备称帝了,孙q称帝了一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