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金融工具 货币战争(2 / 2)

加入书签

蔡京也是非常的知趣道:今日跟太子爷一席话,让老臣胜读十年书,容老臣回去好好消化下刚才太子爷所言,时间亦不早了,那老臣就不打搅太子爷休息了。我便点点头说道:本太子还有一事要麻烦蔡太师,就是将安陆县令陈规调任军器监任副监长。蔡京略加一思索便拱手道:尊太子示下。我便叫来下人送其出去,蔡京起身行礼告辞而去......

抵当所:熙宁四年五月,开封府检校库小库的勾当官吴安持向朝廷提议,孤幼的财产存放在这里,只会越用越少,如果投资于资本市场,则将用之不竭,请朝廷批准京师检校库开展放贷业务,用利息收益来支付孤遗的生活费,这样就解决了坐吃山空的问题。朝廷同意了其建议。从此检校库获得了将它代管的财产用于放贷的法律授权。熙宁九年,抵当所的金融业务又完全划归市易司管理,于检校所分离,崇年二年的一道诏书,凡万户以上的县,或则虽无万户缺地处要紧去处的县,以及系商贩要会处的市镇,也要设立抵当所,有监当官兼领。抵当所主要业务是提供抵押贷款,年利率大致为20%,同时也接受存款。

便钱务:取唐代飞钱故事,许民人员钱京师,于诸处州便换。这边上朝廷提供的合法的金融服务,而且汇兑的地理范围是一对多的,既不管往哪个州汇款,都可以往便钱务入钱,便钱务按入纳的资金数目开具汇票,并收取2%的手续费,这种汇票,便是便钱。朝廷热衷于发展便钱业务,除了民间存在发展长途贸易和异地汇兑的市场需求,更是出于政府财政转移的需要。如将地方政府征收的税钱调集到中央政府,或则给急需用钱的地方拨款。从商人的角度将,他在京师便钱务纳钱,然后到地方取款,相当于将一笔钱从京师汇入地方,而从政府的角度来看,商人纳钱于京师体现于地方,意味着地方财政的现金移到了中央政府,不但方便了商人的长途贸易和异地结算,同时政府也得以低成本地将地方征收的税钱转移到京师。地方征收的税钱如何调运到京师,其一就是纲运,既物理搬运。我朝本币为铜钱,属贱金属货币,十分笨重,物理搬运的成本大的难以承受,所以朝廷一般将铜钱换成金、银等,再解运入京师。有了便钱务,财政转移便都便钱汇兑到京师。为了引导资金的流向,完成定向的财政转移,朝廷会巧妙运用市场调节机制,比如流入京师的资产毕竟多,商人在京师入便时需要缴纳手续费,而沿边州军需庞大,流入的货币不足,商人在沿入便,则不但不收手续费,还给予补贴,从而鼓励更多的资金流向沿边州。

榷货务:签发的钞引,类似于特许经营凭证及提货凭证,当钞引的持有人并不一定要提货,也可以将钞引转卖出去,既具备流通价值,这就是最早的有价证券。榷货务金融职能之一就是发行盐钞、茶引、矾引、香药钞、犀象引、空名度牒等有价证券(每年发行的价值以千万贯计),以及兑付便钱、交子、交引等票据。更是纸币的发行机构。

禁榷制度:对茶、盐、矾、香药、犀角、象牙等商品实现间接专卖,商人要贩卖上述商品,先到京师榷货务缴纳现金、金银、楮币,领到一张钞引,然后凭钞引到指定地点提取货物。

度牒:是僧尼、道士的身份证明,拥有官府颁发之度牒的出家人,才是合法的出发人。僧尼道士人数在20万左右。需通过考试。空名度牒:未登记出家人姓名的度牒。成财政工具或货币工具。其一在财政紧张时,朝廷往往会印刷一批空名度牒,直接买,以弥补财政赤字。其二当地方政府或者哪个部门需要财政拨款时,朝廷不给现钱,而是拨给若干道空名度牒。其三朝廷会用空名度牒回笼超发的纸币。其四朝廷在采购物品时支付方式用度牒支付。其五榷务场在兑付商人的钞引时也会搭配度牒。朝廷每年发售万道空名度牒。自治平四年(1067)首发,熙宁年间一道度牒售价为120贯钱,元丰七年为130贯,建中靖国元年(1101)为220贯,空名度牒不仅保值还增值,亦是法定货币,也是最早的纸币之一,更是一种有价证券。

内藏库:主要是皇室日用度取和国家公共事务,包括其一赞助军费开支,其二赞助朝廷购买,其三赞助国家福利其四攒足官营企业。铜钱的发行权在内藏库,各个铸钱监的铜钱名义上都要存入内藏库,再由内藏库拨给户部使用。另外还掌握金银储备,政府从坑冶课利所得的金银、商民入纳榷货务的金银、地方上供的金银,都要存入内藏库。户部获得内藏库划拨的金属货币(铜钱)后,又通过政府购买、发放薪奉、赈灾等方式,将铜钱投放入市场,流布于天下。经过若干轮流通,一部分铜钱又通过政府税收、国家专卖、坊场扑买等方式,回流到政府手里,这些回流的铜钱,照例也要按一定比例纳内藏库封桩,退出流通。从财政的角度讲,这是储备,从金融的角度来说,这又是平仰通货膨胀的货币流量控制。

交引铺:民营金融机构,向榷货务或入中商人购买钞引。低价买入钞引,高价卖出的方式赚取差价,还买卖生金银、销售金银器及首饰、兑换货币。由于种种原因,榷货务的现金不足时,便可能无法及时兑付入中商人的汇票。从而民间有了这种及时兑付的需要。交引铺一般交易者为土人(沿边本地小商民)、行商(北商)、中小劵商、交引铺户(大劵商)、盐茶商人(南商)等。沿边州的土人得到钞引后,往往前往边上州府将钞引卖给中小券商,中小券商带着到京师将钞引卖给京师交引铺,急于售钱的北商也可以将手中的钞引卖给交引铺,快速套现。交引铺则将钞引囤积起来,等钞引升值时再高价转卖给南商,南商向交引铺购买钞引,虽然需要支持更高的价格,但是也免去了驮着钱粮跑到沿边州入中的长途劳顿。北商卖出钞引,得到现钱后,在入中加饶的吸引下,又会在京师积极采购物资,贩运往沿边地区,为给这些入中的货商供货,又有其他商人通过发达的水路,源源不断地从南方运来粮食、绢布等商品。

通过钞引的发行和流通,朝廷在缺少现钱的情况下,却能够运用金融机制调集到巨额的军需物质,完成战争融资。同时还拨动了资本和商品的流转,从而促进了长途贸易的发展,带动了沿途的运输业、仓储业、旅店业、手工业、商业、金融业的兴起和发展。这套融资机制,需要一个支撑点,钞引的市场价不能跌破商人入中的成本价,不然商人将无利可图,便会失去入中的热情和兴趣,政府也无法利用它征集、调拨军需。因此当流通市场中的钞引发生贬值时,政府通常都会介入,方法就是设立买钞机构,在钞引市场价太低时,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买入钞引,而当钞引的市场价过高时,又以低于市场价的价格出售钞引,借此来平衡钞引买卖的市场价格,使钞引的交易价维持在合理区间。

入中:商人入纳粮草于规定的沿边地点,给予钞引,使至京师或他处领取现钱或金银、盐、茶、香药等,谓之入中。有时,羽毛、筋角、胶漆、铁炭、瓦木之类军需物资,亦用入中法。

加饶:朝廷鼓励商人入中,支付给商人之钞引价值,通常高于商人入纳之钱粮的价值,这叫加饶。是附加于钞引上的利润空间,可以吸引买家来购买钞引。亦可理解为政府支付的优厚利息,鼓励市场将后方的大批军需物资调到沿边州。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