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刘明遇的命脉(1 / 2)

加入书签

卢象升在年前来到宽河,其实也本着拉刘明遇一把的心思。

主要是,卢象升也感觉有些过意不去,朝廷这事办得实在是太不地道了,一句话重建大宁都司,一口气重建四个州十五个县,要人没人,要钱没钱,要粮没粮,这是人干的事情吗?

出乎卢象升的意外,当从马兰峪关口出关之后,卢象升就发现到处不同,虽然说关外下了很大的雪,关内已经人烟罕至。

可是在关外的大道上,却车流如水,热闹非凡。虽然天气寒冷,积雪覆盖,可问题是,积雪反而让人们更加容易运输,平坦的大道上,行驶着经过改装的雪橇车,其实就是两轮或四轮马车拆掉车轮,加装了滑板。

卢象升这一次前来宽河,主要是帮刘明遇解决钱粮问题,首先是还掉之前欠下来的十五万两银子,其次则是天雄军的规模又持续扩大了。随着天雄军规模已经扩大了很多,对后勤的依赖性越来越大了,后勤的重要性也就凸显了出来,万万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走到哪吃到哪了,大家一致决定,必须组建自己的后勤部。

卢象升原本也曾想过学习刘明遇,自己打造四轮马车,提高自己的运输能力,只是非常可惜,刘明遇实在是太狗了,对于四轮马车的核心技术,一直扣在手里,谁买也不卖,想要仿制,又缺乏合格的钢材,就算是依葫芦画瓢,打造出来的四轮马车,质量问题频繁出现。

无奈之下,卢象升决定向刘明遇采购五百辆四轮马车,就在卢象升前往宽河城的时候,刘明遇直接让人通知刘宗周。

现在刘明遇也不算是草台班子,特别是因为有营州知州刘宗周这个前顺天巡抚在,自然而然,这个吉祥物就是拿来用的。

“侯爷,有什么吩咐!”

“刘大人!”

刘明遇指着对面的椅子道:“坐,坐下来,慢慢说!”

刘宗周自然知道刘明遇对他的态度,他就像刘明遇的夜壶,有用的时候,拿来用一下,没有用的时候,有多远扔多远!

“刘大人,你也知道,咱们宽河想要发展起来,必须依靠关内!”

刘明遇其实愿意给崇祯打工,其实也是没有办法,他现在所在的位置实在是太坑了,往南是长城防线,大明随时可以卡着刘家军南下。

而刘明遇在宽河附近兴建了几百座工厂,加上一些私营工厂,刘家军目前的产能已经完全满足了刘家军的自给。当然,因为工厂采取了不少机械,又充分利用了水力和畜力机械,生产效率比原始的手工作坊式生产效率提高了十几倍。

产能方面的过剩,那就需要倾销市场,可是刘明遇麾下虽然有了一个小小的出海口,但是主要销售市场还在顺天府,顺天府几百万人口,加上京城一百多万人口,这是大明目前最有消费能力的一块区域。

然而交通上的弊端也非常突出,刘明遇与交通局已经规划了未来的宽河交通网络,原本计划是宽河把凉钢、白木、河纺这三个产业区,加上七合营、富峪、会州、盐湖七个镇和一些矿山紧密联系起来。

可计划赶不上变化,刘明遇的地盘一下了扩充了十倍不止,又要增设四州十五县,这就需要修建庞大的交通网络。目前为止,这个交通网络还没有建成,就算将来完全建成,在没有蒸汽机火车的情况下,陆路运输成本,远远比不上水运。

而刘明遇境内目前唯一可以适合水运的河流那就只有滦河,而滦河也是刘明遇目前地盘里最大的河流,虽然放在全国,滦河是一条微不足道的小河,长度也只有八百八十公里,可眼下却是刘明遇的命脉。

只是非常可惜的是,这条命脉从迁西、迁安、卢龙、滦县、昌黎、乐亭六县之地原本掌握在刘之纶手中,现在这长达将近三百公里的命脉,直到乐亭的出海口,掌握在卢象升的手中。

刘明遇想要发展大宁,那就必须需要原料和倾销市场,如果光陆路运输,完全没有成本上的优势,而是拥有这条滦河的控制权,那么无论是经渤海联通江南,或者是利用海路联系东江镇、登州都有着绝对的天然优势。

刘明遇用了小半个时辰的时间,将滦河的重要性向刘宗周阐述清楚,当然,这并不是打着发展经济和倾销商品的旗号,而是打着方面移民的旗号。

“卢大人自关内而来,麻烦刘大人去迎接一下,在这回来的路上,您探探卢大人的底,本侯能不能迁西、迁安、卢龙、昌黎、滦县、乐亭六县之内,沿河建立移民补给点,若无粮食和衣物补给,这些百姓恐怕到不了宽河,就要死伤惨重了。”

刘宗周也是一个聪明人,他隐隐约约刘明遇的用意应该不止于此,他要在滦河出海口的位置,要购买地。而且买的还不是一点半点,而是足足一万六千亩。

不过,刘宗周没有详细追问刘明遇的意图,他躬身道:“下官明白!”

刘明遇天生就是劳碌的命,在明代呆了这么久,他最深的感触就是文盲真多,多得丧心病狂!一百个人里也不见得找得出一个能读书识字的,也难怪古代读书人的地位那么高,都成了野生华南虎那样的珍稀动物了,地位能不高吗?太祖曾对全国那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盲率目瞪口呆,如果把这太祖弄到明代来,对着这不知道有没有达到百分之三的识字率,他肯定觉得自己接手的摊子实在太完美了,十个人里就能找出一个识字的!

当然,后世的最伟大的壮举,不是把人口翻了一倍,而是接受教育的人口比例已经提高到接近百分之九十,读书人不再是珍稀动物了。

打破明代的士绅、资本和地主阶级联盟,最好的办法,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进行全国扫盲,让高高在上的读书人变成兔子,泛滥成灾,当读书人为了一日三餐奔波的时候,他们就没有精力激扬文字,指点江山了。

这不得不说,刘宗周来到宽河最大的贡献,那就是提高了宽河书院的师资力量,刘宗周也不知道他是灌了什么迷魂汤,从绍兴府一口气忽悠了四十七名穷秀才。

当初这些秀才来到宽河的时候,他们几乎与普通的流民乞丐没有区别,全身散发着恶臭,衣衫褴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