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刘明遇从来不懂见好就收(1 / 2)

加入书签

建奴第一时间并没有发现壕沟里的猫腻,被他们逼进第一道壕沟里的百姓超过两三千人,这时他们意识到了不对劲。

一道明显看着并不算宽,也不算长的壕沟,两三千百姓推进入,怎么也该填满了,然而他们却看着百姓,自动跳下去。

其实这种暗道式的壕沟,修建起来非常方便,这个时代并没有重炮,只需要挖开一道沟,上面铺上木板,再覆盖上泥土就完事了。

本来,修建这种暗道,就是为了对付跌入壕沟内的建奴,一旦跌落壕沟内的建奴,想要爬起来,其实并不困难,他们如果想爬出来,需要搭人梯,就会把背部,露给刘家军士兵。

这样以来,刘家军士兵围杀建奴,简直就不要太方便了。

等建奴发现壕沟里的暗道,也急忙跳进来,他们看到了暗道,毫不迟疑,就钻进暗道,不过,他们显然没有意识到这种暗道,其实还有机关,也是最原始翻板式机关,抽掉顶在翻板的支撑柱,翻板落下,就把这些建奴埋在壕沟里。

数十上百名刘家军士兵,拿着长枪或破军刀,上来就是乱砍……

现在主动权又转回刘家军这一边,他们只要驱赶着大明百姓进攻宽河城,刘家军士兵就用这么简单的方式,来对付建奴。

而且建奴能骑善射的功夫,根本就没有发挥的空间。

在损失四五千名大明百姓俘虏之后,建奴停止了进攻。

再进攻其实效果也是一样的,就是给刘家军送人头。

皇太极接着前线的命令,顿时感觉有些头大。

范文程看着皇太极露出苦恼的神色,上前道:“汗王,奴才以为可以派我大金勇士化装成大明百姓进攻宽河城!”

皇太极并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笑话,现在是大白天,当刘家军士兵是瞎子吗?

建奴哪怕是割掉辫子,可身边辽东寒风刺骨的环境中长大的建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首先是皮肤,哪怕是大明最贫困的农民,脸上也不像建奴到处都是冻伤的瘢痕,另外就是长像。

现在的建奴与后世的满人不是一个人种,满族是混血民族,在后世已经经过验证,在他们基因中,基因比例第一位的是东夷族群标志,大约占百分之二十三,另外北方蒙古人种占百分之十二点九九,接着是通古斯。然而后世的满族,则是以汉人血统为主,所以从长像上已经分不出来差异了。

现在,只要眼睛不瞎,不论打扮成什么发鬓,都可以一眼认出来,小眼睛,一张长着被踩平的脸,毛孔粗大,这是他们的特点。

不过,皇太极却望着招降马兰峪的大功臣,原明朝参将鲍承先道:“鲍爱卿,不如让你的人走一趟!”

“奴才必不辜负汗王信任!”

鲍承先现在的地位比范文程强得不一点半点,他在宁完我的推荐下,进入了文馆,建奴的文馆,其实就相当于大明的内阁。

鲍承先麾下的汉军以辽东明军为主,这些明军被俘虏后,则归鲍承先指挥,此时他任汉军旗都统,都统也是旗主。当然,与建奴的八旗不一样,他可没有旗主的待遇,只是享受着三等轻车都尉。

也算是建奴之中的高级官员。

以明人扮明人,自然是更为有效。

可问题是,刘明遇其实早就想到了这一点,现在被刘家军俘虏过来的大明百姓,已经超过四千多人,这些人里肯定会有建奴,这是毋庸置疑的。

这些人被缴械之后,开始分批进入宽河城南门的校场上,然后军法局开始介入,给他们登记造册,然后,进行审问。

与当初针对汉奸的情况一样。

鲍承先的计划起初非常顺利,但是在过第二道壕沟的时候,刘家军的士兵一让他们丢掉武器,对于这些汉奸来说,手中有刀和手中没有刀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这些汉奸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命根交给刘家军?

于是,战斗在第二道壕沟爆发了。

战斗非常惨烈,但是却是一面倒的战斗,刘家军士兵远的有弓弩射击,近的有破军刀劈砍,时而不时的还有土制手雷。

因为宽河城北,在刘家军挖掘壕沟的时候,就挖到了高岭土,这玩意就是制作瓷器的原料,而且大明百姓之中,会烧制瓷器的人并不在少数。让他们烧制精美的瓷器固然是强人所难,让他们烧制一个瓷器瓶子,而且不用讲究形状,就算表面坑坑洼洼,一样可以使用。

在刘家军控制的宽河城,一座小型窑厂,就可以烧制这种小瓷瓶,装上火药和引信,点燃以后,扔到这些汉奸军队的头上就可以了。

于是,这场战斗,演变成了一面倒的屠杀,战斗结果毫无悬念,刘明遇所部缴获了两三千件各种武器。

对于这个结果,皇太极其实早就有预料,他在良乡县城外攻打良乡县城足足有半个多月,一样没有取得进展。在遵化城外,同样也是如此。

要不然,岂不是显得皇太极没有本事。

鲍承先以为回去之后会是重罚,结果被皇太极轻轻揭过去了。

这让鲍承先产生了一种错觉,皇太极是不是转性了?

别说是皇太极,就算把美帝弄过来,对付这种坑道作战的方式,他们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除非用炮火炸平。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