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贞烈祠(1 / 2)

加入书签

四月里的桑门仿佛一个大蒸笼。

这一天,日头炽烈,天气灼热,人人汗流浃背,练剑场上的少年们尽显狼狈之态。

就连教授剑法的陈耳也精神萎靡,颇有些无精打采的样子。

终于熬到了傍晚,陈欢忙不迭躲到了墙角的阴凉地。

这时,白及气喘吁吁地凑了过来,赞不绝口地说道:“兄弟,这小半年下来,我看你整日间除了练剑,就是修行,完全没个松闲时刻,这份坚贞果敢,真是令人敬佩啊!”

陈欢的对这个杏林公子颇有好感,此刻,听到如此赞誉,心里大感兴奋,却还是羞赧地笑道,

“白师兄说笑了!正如师父教诲的一样,修真一道,就像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是一点也不敢放松的!”

白及微微稽首,慨然说道,

“逆水行舟?!是啊,师父微言大义,所言不假!不过……”

他顿了顿,笑着说,

“不过……人,终究也是血肉之躯,时时紧绷着神经,难免受了损伤!就像一把弓,如果一直紧绷着,总有一天,非得崩坏了弦不可!”

听得这话,陈欢一阵错愣,不知道他究竟想要说些什么。

接着,白及爽朗地笑了起来,拱手相邀,

“不瞒兄弟,明天便是求子节!整个桑门镇都要狂欢数日,咱们武师院也会休息,机会难得……我想邀请你,一同游览桑门,不知可否?!”

看着他那热切的目光,陈欢一时不能决定。

自从上了飞龙岗,虽然仗着舅舅林寿昌的照顾,他被免去了学艺和食宿的费用,然则,生活中的一些零碎花销,对他而言,同样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也正因为如此,陈欢很少随同师兄们去镇上宴乐!

最终,他摇了摇头,回绝道:“抱歉!《燕子飞回》的几个剑招我还生涩得很,所以,我想趁着这个机会,再抓紧时间练一练……”

哪知,白及却好似早已想好了应对之辞,只见他一脸诚恳,拱手说道,

“一直以来,为兄深深欣赏老弟的人品,奈何,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机缘,师兄我迟迟未能尽一下地主之谊,心里始终抱有遗憾!”

这么说,是他请客?

陈欢心中立刻就不紧张了,既是白吃的宴席,那……

不吃白不吃!

不过,他面上却一阵推诿,

“其实,我还要多谢师兄上次的草药呢!若不是你及时送来奇药,我指不定还要受多少罪哩!”

白及欣然一笑,说道:“举手之劳,师弟不必介怀!”

他看陈欢渐渐松口,就趁势而上,继续邀约,

“其实,练剑练剑,什么时候都可以!但咱们桑门镇上的‘求子节’,意义非凡,人山人海,一年也就一次,咱们兄弟可千万不能错过了!”

说到这里,他两眼放光,满脸热切!

桑门的求子节,由来已久,但更多的,是为了纪念贞烈娘娘。

每逢四月十三,地主乡绅家里的夫人、妾室,就会前往贞烈祠祈福、求子,这时,待字闺中的小姐们也都随行在侧。

许多单身青年就会趁机挑选中意的女子,并向对方家里提亲……

春夏之交,天朗气清,繁华盛开,万物生长,求子节也渐渐变成了男女踏青,相知相恋的佳节。

白及所谓的“意义重大”,正是为此!

这时,陈欢不禁也突发奇想,白君彦是林府的丫鬟,明天拜祭贞烈祠,她一定也会陪同夫人……

不等陈欢答应,白及爽朗地拍了拍他的肩头,说道,

“那就说定了!明天辰时,我来接你,还请师弟一定赏脸!”

撂下了这句话,他就起身走了。

第二天清晨,陈欢早早地离开了寝室,甫一踏上广场,只见白及身着一袭暗红色的绸缎衣裳,风度翩翩,腰间别着一柄短剑,英姿飒爽地迎了上来!

这时,他注意到陈欢也已经换上了新衣,不禁喜出望外,只上下打量着他,啧舌说道,

“师弟果真是一表人才,英俊潇洒呀!”

这时,车夫已经架着一辆双马的大车,候在路边,一见陈欢,她躬身行礼,盈盈一笑,“见过陈公子!”

听她声如黄莺,陈欢心中难免有些疑惑,仔细一看,不禁瞠目结舌……

只见这个车夫皮肤白嫩,身材丰美,纤腰如柳,竟是个三十出头的俏妇所扮!

看他一脸愕然,白及笑着介绍,“这是白阿莲!你可以叫她阿姑,反正,我也是这么叫的!”

出于礼貌,陈欢羞赧地喊了声“阿姑”!

只见她眉目含情,妩媚动人,竟然亲密地挽住了陈欢的手,娇声说:“陈公子,快快坐上车驾吧!”

这一刻,鼻中袭来一阵阵的脂粉香气,手臂上贴来她那白藕似的玉手,陈欢不禁脸色赤红,心跳如雷,整个人就像丢了魂一样……

浑浑噩噩被架上了车子。

看着这一幕,白及忍不住笑了出来,“原来,兄弟还是个纯情赤子啊!”

他顿了顿,徐徐拉下车驾的帷幔,凑到了陈欢的耳边,诡秘地说,

“不过没事……等过了今夜,你就不会再这么害羞了!”

陈欢听得懵懵懂懂,完全不知道他所指何意。

车子徐徐下山,外头的白阿莲问道:“公子,咱们先去知味坊吃鱼,完了再去贞烈祠,是吧!”

车驾一路下山,穿过镇上繁华的街道,沿着情人河畔一路走去。

白及一边介绍本地的风土人情,一边也饶有兴致地问道:“兄弟,想必你也知道知道贞烈娘娘吧?!”

陈欢哑然失笑,说道:“那还用说?!我猜,但凡桑门地界上的孩子,都是听着贞烈娘娘的故事长大的吧?!!”

的确,贞烈娘娘在桑门地界,可谓传奇。

据说,她貌比天仙,蕙质兰心,只是生不逢时,命途坎坷。

因为时逢乱世,娘娘刚嫁到杨家没多久,她的新婚丈夫就被抓去从军,死在了战场上。

丈夫一死,镇上的登徒子和烂逛人垂涎她的美貌,就时不时地前来调戏。

过了几个月,娘娘的肚子就大了起来,那时,她的几个小叔子年纪尚幼,镇上的人就开始在背地里嚼起了舌头根,到后来甚至当着她的面,说她怀的是野种。

她的公婆经不住流言蜚语,索性将她赶了出来。

人言可畏……

更令人寒心的是,就连她的娘家人也不待见她,说她败坏门风!

面对这一切,娘娘只能默默忍受!

随后,她把首饰和嫁妆都卖了,就在镇子外的一间破茅屋里住了下来,几个月后,孩子也顺利生产。

娘娘给他取名“德忠”,不但尽力抚养,还教他读书写字。

后来,儿子杨德忠也从了军,并且因为杀敌有功做了副将,可惜,当他荣归故里的时候,他的娘亲早已经病死了,甚至连尸骨都没人收拾!

杨德忠又痛又恨,亲手将母亲的遗骸收殓,又为之筑祠立碑,守孝三年!

镇上的人们仔细端详他的相貌,发现与他早死的杨家父亲一模一样……

直到这时,人们才知道,贞烈娘娘怀的,其实是杨家的孩子!

这事不胫而走,广为流传,县令听说了这事以后,更是感动不已,亲自题写了一块“贞烈之女”的牌匾,这便是贞烈祠的由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