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九章 索伦新兵(1 / 2)

加入书签

九月下旬,五条满载乘客的大型内河机帆船从黑龙江城一路东行,终于抵达了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会合口东岸的伯力镇。

“嘟嘟”

“所有新兵注意了!下船!上岸后列队站好,不得随意走动!”随着军官的大声命令,五条船上的二百多新兵开始陆续下船列队。

这是盛海舟应王远方的命令,从黑龙江城到呼玛尔一带招募的第一批新兵,也就是索伦兵。其中有一小半人都是当初清军从黑龙江城撤退后留下的伤兵,经过北海军军医的治疗后,基本上都已经痊愈,一个个又变得龙精虎猛。

鄂温克新兵温岱先是检查了一下自己的随身背包,确认里面的东西一样不少,这才将袋口扣好。前面的人还没走完,船篷里有点乱;温岱等身边的战友起身了,这才将背包挎在肩上,站起身来。

走出油布遮盖的船篷时,纷纷扬扬的雪花落在了温岱的身上。不过温岱一点儿都不觉得冷,相比遥远的黑龙江上游,他觉得这里已经暖和多了。

等温岱的双脚踩上码头,熙熙攘攘的人流顿时便映入眼帘。喧闹景象让新兵们看的目不暇接,以前除了每年去黑龙江城缴纳人头税,他们还从没见过哪个地方能有这么多的人。

“这,这也太热闹了!”

列队完毕的新兵们在军官的带领下,保持着还算整齐的队形,前往码头东侧两里地外的兵站休整、吃饭。到了下午,他们还要乘船继续往南;顺乌苏里江南下,越过兴凯湖,经尼雅林必拉河,转道勒富河,最终换乘陆路交通工具抵达北海镇的训练基地。

路上的人流看到几百名北海军列队而来,纷纷让开道路,一脸艳羡的打量着这些吃“朝廷”饭的人,品头论足。在这些人里,有赫哲人、鄂伦春人、锡伯人、费雅喀人、汉人,甚至还有几个留着月代头的岛国人。

原清廷流放犯,现北海镇民政部驻黑龙江城办事员李弼,作为随队的满语翻译,穿着一身没有臂章和胸牌的草绿色防寒服,戴着的顶耷拉着护耳的绿色棉帽,溜溜达达的走在了队伍的后面。

在一家小酒馆里,几个穿着兽皮装的锡伯人正在听着电喇叭里传出的戏曲,咿咿呀呀的模仿着。李弼听到后,展颜一笑,也不禁摇头晃脑的哼唱起来。

“我也曾差人去打听,打听得司马领兵就往西行。亦非是马谡无谋少才能,皆因是将帅不和才失街亭。”

跟那些新兵不同,李弼这次只是顺路,兼职担任翻译,属于军队临时征调。由于他这一年在黑龙江城配合郭大路治理的井井有条,经郭大路报请民政批准,李弼被准许前往北海镇中心医院,做疤痕手术,消除他脸颊上的刺字。

接到通知时的李弼泪流满面,竟冲着北海镇的方向磕了三个头,以示对赵新的感激之情。伴随了自己多年的耻辱终于能够摆脱,以后再没人会盯着自己的脸颊看来看去了。

此刻他的脸上已没有了以往的愁容和阴郁,一边走一边笑眯眯的打量着道路两侧的铺子和摊位,心情非常之好。

李弼听郭大路讲过,他现在所在的这座新兴城镇,将是北海镇在黑龙江下游最重要的水陆枢纽,连通着黑龙江上下游和乌苏里江。同时,计划中的铁路也会在江对岸修筑,一直连通到瑷珲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