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再度入户(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这一次和之前还有所不同,之前刘飞扬是普遍的走村入户,但是这一次,刘飞扬则是更加有侧重性了。

他重点去了八组和九组这两个组,三组和四组的土地基本全部集中了,而丰泽桃园带动这两个组的发展,问题也不大。

而且,三组和四组的土地并不算太好,只算是比较贫瘠的土地。

可是八组和九组就不一样了,土壤非常好,在农村称之为头等地,也就是地块平整,土壤肥力很好。

这样的土地,就要做出更加科学的规划,才能够发挥出这些土地最大的价值。

“嫂子,嫂子,你在不?”刘飞扬夹着笔记本,熟练的敲着一家群众的门。

“在家,在家!”门内,传来了一道女声,紧接着,便是从门内走出了一个中年妇女,她看到门外的刘飞扬,脸上勉强挤出了一丝笑意:“小刘书记来了!”

说着,那中年妇女侧开身子,让刘飞扬进了家门。

“强哥好些了不?”刘飞扬关切问着。

“刚从医院回来,医生说还要观察......”那中年妇女提起自己的丈夫,眼眶再度红了一圈。

刘飞扬连忙宽慰道:“放宽心,放宽心,医生既然说要观察,那就是好消息。”

这个中年女人叫做韩夏,丈夫叫穆强,是一户典型的因病致贫的群众,其实穆强一家本身日子过的还不错。

前两年穆强在南方打工的时候,一月基本上能挣万把块,家里的小日子过的有声有色。

一年前,穆强经常感觉到心口绞痛,就连忙从外地回来,到了市里的医院检查了全身,说是急性心肌梗死。

也幸亏他们重视,没有耽误时间,只需要做个心脏搭桥手术就能够治好,问题也不大。

而当时问医生原因,医生就一语中的,长期过重的体力劳动,就很容易发病。

穆强就是这样,在南方打工的时候,穆强为了多挣钱,白天干建筑,晚上跑摩的,长期如此。

建筑队没活的时候,穆强就去送水,过于繁重的体力劳动造成了现在这个结果。

心脏搭桥手术要说严重,也不算太可怕,至少这个病能治。

可是一个手术要七八万,穆强虽然说之前挣的有钱,但是花费也巨大,他有三个孩子,都在上学,老大还在读高中,老二,老三虽然说是义务教育,但是归根结底,养孩子费钱,而且还有两个老人。

之前穆强挣钱多不假,可是家里花销大也是真的。

所以干了很多年,其实也没攒到什么钱,一场病,就把钱花空了,这还不够,屋漏偏逢连夜雨。

穆强病倒不久,穆强的父亲穆老爷子,也是检查出了大病,喉癌。

一家两个人都患上了大病,这对于韩夏而言,完全就是晴天霹雳,每天都在以泪洗面。

虽然纳入了贫困户,现在可以享受到大病医疗报销和民政救助报销,算下来看病吃药也花不了太多钱,可是还是很艰难。

哪怕是报销百分之九十多,自己还是要出钱。

上一次刘飞扬来入户的时候,穆强刚动完手术不久,穆老爷子也在积极的治疗。

在了解完情况,准备离开之时,韩夏当时就拉住了刘飞扬,询问这个小刘书记,还能不能想想别的办法来帮帮他们一家。

刘飞扬之前就记下了这一户的情况。

现在这等情况,韩夏肯定没有办法出远门,只能在本地,和其他一些贫困群众的情况还不一样。

有些贫困的群众,有劳动能力的,还可以介绍他们外出就业务工。

可是韩夏家里只有韩夏一个劳动力,但是他还要照顾自己的丈夫,公公,还有三个孩子。

韩夏显然不具备外出务工的条件,她只能就近务工。

但是附近也没有什么好的工作可做,而且工资很低。

刘飞扬之前就在想韩夏这一户应该怎样帮扶,现在他倒是有了一旦眉目,所以就直接找上门来了。

“嫂子,老爷子情况怎么样?”刘飞扬坐了下来,再度问了一句。

“他就还那样,定期吃药,治疗,问题也不大。”韩夏回答。

刘飞扬点了点头:“那就是都稳定住了,那还好。”

对于患有大病的人而言,只要情况稳定,那就是好消息。

“嫂子,我这次上门来,是想问问你,接下来有什么打算。”刘飞扬铺开笔记本,拿出了笔,开始询问起来。

“我觉得现在的情况,虽然强哥和老爷子的病情都稳定下来了,你也没法出门打工。”刘飞扬说着:“你还要照顾他们,但是一直待在家里也不是个办法,你有没有想过做点什么?”

“不知道啊。”韩夏叹了一口气:“我都不敢出门,只能待在家里守着他们。”

“我明白,我的意思,你想过种点什么 ,或者养些什么东西吗,小规模的,不耽误你接着照顾病人的。”刘飞扬接着问着。

“种什么,养什么?”韩夏摇了摇头:“小刘书记,不瞒你说,我就是个农村妇女,没有什么知识文化,啥都不会,能种啥,能养啥?”

“而且,关键是,俺们家,也拿不出钱来了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