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往事(一)(1 / 2)

加入书签

第六章

“夫人言重了。”赫连钦礼与周诚同时躬身施礼道。

“我二人虽都是北疆旧部,昔年在老将军帐下同为袍泽,可一个是那鞍前马后的坠蹬小卒,一个是忝为帐中的记事幕僚,是万万当不起公子与夫人的如此盛誉。”

“是啊,我二人只不过是命长罢了。比那些早就化为枯骨的同袍活的久了些而已,与那些昔日英魂相比我二人实乃是犹如那萤火与星辉相较。夫人与公子如此缪赞真是折煞老夫二人了。”

赫连钦礼与周诚先后说道:“至于说守卫王府,保护夫人家小都乃职责所在罢了。这师徒之说更是愧不敢当,让公子蒙受如此劫难,老夫二人难辞其咎,妄为人师。”

蒙雲看着那开始连连告罪的两人并且还有持续下去的趋势,只得无奈的翻了翻白眼,顺势起身。这要是一直这么的谦恭下去还有完没完了?少爷我给你们行礼你们接着就完了嘛,哪那么多话?搞那么多繁缛礼节做甚,烦不烦啊!一点不爷们呢?

嗯,也爷们不起来了,他们两个加起来得有一百五六十岁了吧?

“好了好了,我娘说当得那就是当得,小子我拜都拜了,你们不受也受了。”

怎么着,还能给少爷我跪回来不成?就算你敢跪,我他娘的才是受不起啊......在这么婆婆妈妈的,知道的是在相互恭维,不知道的还以为你们是嫌弃老子呢!哼,老而不死是为贼,少爷今儿我是让着你们。

“赫连爷爷身上共有大小二十一处伤疤,其中有六处是在中原大战时为救我爷爷所伤,其中刀伤两处、枪伤一处、箭伤两处,每处皆可谓伤可及骨。还有一处是被锤骨朵击碎背甲造成的内伤,导致从此再也披不得重甲。小子说的可对?”

不等赫连钦礼答话蒙雲转而又道。

“周爷爷也曾参与过中原大战,当时我玄雍朝跟洛水国在河南对峙,彼此相持不下。世祖弘治皇帝便命我爷爷率北疆军绕河北南下伺机渡河攻打洛伊侧后,可当时北疆无水军啊!整个黄河水面都被中原盟国封锁。还是周爷爷的计策“白马夜渡草船借万箭,延津泅水轻衣过黄河”一招声东击西,才使我北疆军渡河成功,从而对洛水国形成包夹之势,一战定乾坤。”

如此种种,何须自谦?不说两位爷爷是那千军上将,无双国士,可小子也见不得您二老如此自贬。

言及于此两位老人也是满脸的动容,这都是二人平生最引以为傲的事,不曾想这二世祖的蒙少爷居然记得如此清楚。你夸他们武能封侯,文可拜相他们也许会不屑一顾,但你若是称赞他们的生平往事,他们必然是与有荣焉的欣然接纳。

只因为那一战两人都有参与,不过却是一人过白马,一人赴延津。

那场战事发生在弘治六年,说起这位弘治皇帝不得不让人称叹上一句传奇。

弘治皇帝是玄雍王朝第二位皇帝,也就是开国皇帝宣武帝的儿子。在位八年,即位期间只做了一件事,只打过一场仗,而这一仗就是那载入史册的中原大战!

弘治六年初,五年未启过大朝的玄雍弘治帝第一次临朝就宣布了一件大事,玄雍东出!

自宣武末年以来,玄雍已近八个年景未起刀兵了,弘治帝即位后也只是在政事上梳理朝政,整饬官吏。民事上注重民生,废奴除籍。农事上改革土地,督促农耕。商事上发展贸易,鼓励经商。军事上则是稳定关中,巩固疆域。对外只致力外交,从不轻启战事。

当然这些事情不可能一蹴而就,治大国如烹小鲜,凡做大事者必然要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来。而他之所以选择五年不上朝,不仅仅是为了躲避外朝那如雪片般的奏折文章,最主要的一点则是他在“修典”一部囊括古今实用适用的大典《玄雍律典》。

而修订《玄雍律典》正是其在位间做的最重要的事。若没有此,也就没有后面的那场国战,只不过人们往往喜欢将两者混为一谈,毕竟没有什么荣耀比灭国之功来的还耀眼。

说他在修典有些玩笑,皇帝亲自修典那不是玩笑还是什么?他只是发起人,统筹兼顾主持全局的那个人。因为这不是一个人的工作,其他工作自有人完成,不然要那些史官大臣之类是干什么的,吃白饭嘛?

弘治皇帝有鉴于前朝的覆灭,所以整合了古今当下各朝各代,各个诸侯邦国的所有律定筛其糟粕,取其精华的整编编纂了一部囊括民事、刑律、吏治、礼祀、军制、等等等等......总计八卷一百二十六篇两千余册保罗万象的史诗级巨作。

而弘治帝即位后所做的那些也都是在为推行新律做准备,新律自然也包含那些已实施的举措。两者可以说是在实践中相互认证,弘治帝等于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好在五年来的摸索实践已经初见成效。《玄雍律典》也己初步完善,剩下的那些还要在实际行动中缓慢勘定。

五年间弘治皇帝励精图治,首重与民休养生息,倡导管夫子的民富而国强论。虽未临朝可也绝不是像其他人所想的那样是个昏庸懒惰之君。可以说他不上朝的这些年都是在为《玄雍律典》而殚精竭虑。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