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朝会(1 / 2)

加入书签

第三章大朝会

暮鼓辰钟敲响,九声过后代表皇帝会莅临早朝。朝臣们一大早,就在养心殿等候。黑压压的一片,少说也有上千人。

知识科补

明朝官阶九品,制作出的服装也如官阶。九品官制奠定以后直到明初,官员的品级只能从服饰的颜色及图案花纹上区别。如明代官服,一至四品绯色,五至七品青色,八、九

品绿色。其图案花纹,一品大独科花,径五寸,其次是越往下 越 小 。二 品 :小 独 科 花,径 三 寸。三品 散 搭 花,径 二 寸 。四 、五品小杂花,径一寸。六七品小杂花,径一寸。八品官员以下无花纹。

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始定补子制度。补子就是一块缝在胸前的布,上面绣上各种花纹。公、侯、伯、附马的补子绣麒麟白泽,官员是文禽武兽。

一品文官绣仙鹤,二品是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以下是鹭鸶、黄鹂、蓝

雀等。武官一二品是狮子,三四品为虎豹,五品是熊,六七品是彪,七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马。

言归正传,内阁成员主要有

内阁首铺兼太子太师周延儒,次铺温体仁,兵部尚书薛国观,兵部侍郎范复粹。吏部尚书孔贞远,吏部侍郎吏部。礼部尚书刘宇亮,工部尚书张至发,鸿胪寺卿寺卿魏藻德,户部尚书严嵩,户部侍郎张四知。

接下来就是四品以下官员

监察御史黄梗忠,祭酒蔡秉宁,布政司参议孙越,宣抚使吴用等一系列官员。

武将部分

右都督佥事左光斗,指挥同知蔡明,参议卫得意等十几名武将。

钟声敲响后,文武百官,分成两排,井然有序,按官阶大小,顺序入殿。

“皇上驾到,拜.......!”然后一声啰响,宣告官员进入完毕,等着皇帝入场。

且说,朱友亮一夜没睡好,被晨钟吵醒后,心情极为不爽。

“六点左右就上朝,还让不让人活啊”来自他心里的呼唤。接着,起床后,一群宫女太监,开始为他穿衣打扮,他倒是想自己穿来着,但古代的衣服本来就不好穿,又是长袍,亵衣,长靴,还得讲究穿法。更何况是皇服,其烦锁程度,不亚于打了一场小仗。他就像一个玩偶一样,任意让宫女太监摆弄,尽管心中有再多不愿,也由他们去了。

半个时辰后.........!

他走在故宫的长阶上,两排大大小小的官员全部下跪来着,那场景说不出的庄严肃幕,他大气都不敢喘一下,心里直发毛。“太紧张了,太刺激了”他内心之中真实的写照。没什么言语可以形容他此刻的心情。

朱友亮走着,走着,就上了台阶,心情慢慢静了下来,心想: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于是,他学着宫廷戏的那样子,一甩衣袖,大刺刺地坐下。有种霸气侧漏的感觉。“原来这就是当皇帝的感觉,万人之上”。

“起!”随伴左右的王承恩喊了一声,群臣站了起来。

朱友亮心想:这话不是应该皇帝来说吧,怎么不一样。想归想,但他不懂,可不敢乩问,让人笑话。

接着王承恩又喊道:“行跪礼”。门外太监,禁卫,一个传一个,所有人开始下跪。口呼万岁,且三跪九拜,看起来很是正经的样子。

朱友亮的内心是极为不自然,灵魂毕竟是来自后世的人,看着这么多人向他膜拜,说不怕,那都是骗人的。但事已至此,他只能深呼吸,慢慢冷静下来,应付接下来的政务。

众臣拜完,他才学着说:“众卿平身”。

接下来,又是一堆谢恩的口号。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停摆了一个月的政务,立马有人站了出来,说的都是一些芝麻绿豆的小事,不下一百件,听得他直打嗑睡。王承恩见状,连忙提醒他道:“皇上,给事中正等您答复呢”。

朱友亮摇摇晃晃站起来,一脑酱糊,根本就没听到他说了什么,不好意思道:“那个,你刚才说了什么,再说一遍”。

周延儒见状,眉头一皱,心想:皇帝这是怎么啦,以前可不这样。难道是有什么后遗症不成。当下不动声色,看他怎么应付。

群臣闻言,也是一呃,顿时,开始议论纷纷。

王承恩扯着公鸭嗓,上前喝道:“大胆,殿堂之上岂容宣哗”。

这一声之下,众臣立刻静了下来。

给事中赵杰上前一步,举木牌过头顶,恭敬道:“皇上,山西太原水灾,已有多地百姓受难,请皇上下旨,开仓赈灾。”

朱友亮一看,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汉子,留有山羊小胡子,打哈哈道:“赈灾啊,应该的,朕准了”。

王承恩闻言,向他打了眼色,这是之前未上朝,两人约定好的。意思是不可,但话出口,想收回已来不及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