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章 土国宝落井下石(1 / 2)

加入书签

立春已经许久,但仍然见不到一丝春意。

天空中漂洒着雪花,天地一片白茫茫,苏州城外的运河依然结着厚冰,太湖上也仍可跑马。

苏州城里,土国宝在烤着火,炭炉子上架着壶绍兴黄酒温着。

“珠玛喇真的败了?”

“嗯,他的首级现在被张名斌制成了一个镶金头骨碗,他和手下的一千四百骑的尸体,都被拉到江宁城下展览,然后被拉到钟山孝陵,在甬道两边拿尖桩钉起来跪着。珠玛喇最惨,不仅头骨被拿去制成了酒器,连人皮都给剥了下来,里面塞草后缝起来收在孝陵山下······”

“嘶!”土国宝也不由的倒吸一口凉气,“这也太狠了些。”

“胜者为王败者寇嘛。”杨国海倒是觉得很寻常,“幸亏咱们见机的快。”

土国宝忍不住拿起酒壶给自己倒了杯黄酒,温热的黄酒入喉,全身火热。

局势正在逆转,甚至非常迅速。

在镇江,他亲眼看着巴山和他的两千五江宁八旗是如何被歼灭的,要说那一战是马得功阴了陈锦他们,是严我公在背后使坏,可现在珠玛喇两千人又全军覆没了,一千四战战死,六百蒙骑投降。

再往前点康喀喇在常州遇伏被打,就折损了八百。

然后李遇春在嘉兴还折了五百,李率泰更是死在土国宝的暗杀之下。

“谁能想到超勇公爵,居然是大明天子的忠诚大将?哈哈哈,太他娘的好笑了。”土国宝笑的眼泪都要流下来,“这炭火怎么还有马脚,烟太大了,熏眼睛。”他掩饰着自己失态。

杨国海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鞑子也不过如此呢,阿舅,我可是收到一个最新消息,四川的张献忠,已经上表,宣布退位,接受了大明天子赐封的云南王爵,正准备率军离开四川下云南,为朝廷平定沙定洲土司叛乱,然后镇守云南。”

这消息土国宝也刚听说,但还不太相信。

张献忠是什么人?

这个黄虎可是八大王,而且是建了大西朝称了帝的,他会这么痛快的归附大明?顺营归附,那是因为李自成突然死在了九宫山,顺军被清军打的一溃千里,群龙无首,这才接受了招安。

而张献忠可是个狠人啊。

他比李自成还狠辣,土国宝以前可是跟张献忠打过仗的,这家伙抢掠杀人,非常残暴,听说三入四川,更是不知道杀了多少川人。

虽然明朝有些宣传说他入川后大肆屠城有些过,但这家伙确实喜欢杀人。尤其是他当了大西皇帝后,因为主动拉拢川中士绅、官员等,结果却很多人不买账,这惹的张献忠大怒,又在更嗜杀残暴的女婿左丞相汪兆麟的鼓动下,大开杀戒,他还喜欢搞酷刑,如凌迟,剥皮等。

不过有川中士绅知内情者,也曾如实道,说四川死于献贼之屠戮者三,其死于摇黄之掳掠者二,因乱而相残杀者又二,饥饿死者及二,其一则死于病也。

川中近年死难者,有十分之三是死于张献忠的军队,还有十之二死于摇黄贼,其它是因战乱饥荒等乱而自杀残杀,饥荒饿死了两成,一成死于疫病等。

这个相对可靠一些。

这里面仅次于张献忠的摇黄贼,就是川中最大的一股贼匪乱军,他们抢不到粮,直接就以人为食,被川人称为土暴子,不仅吃人还吃出了名目,比如下羹羊、饶把火、合骨烂等。

这些人所过之处,绝无人烟,川中百姓怕土暴子超过张献忠。

不过此时清军还未入川,西军也还未大溃,所以情况还算稍好些,历史上这几年,张献忠先是大败川中明军、地主武装等,然后清军又大败西军,杀张献忠,西军大溃,一路向南逃,逃跑途中又屡败明军,三支大军在川中乱战。

导致川中田地荒芜,百姓口粮皆被夺,长期的乱战,甚至让后来入川的清军都只能食人。

总兵马化豹给清廷的塘报就说的很明白,凡捉获贼徒,未奉职令正法,三军即争剐相食,本职若敢妄言,难泯官兵之口。

清军做为占领军,却仍难保证官兵的军粮,每次打仗抓到俘虏,都直接杀了分食,总兵官都不敢阻拦,敢阻拦,说不定就要先把总兵给吃了。

可见当时的饥荒缺粮到了什么程度,而百姓就更无保障,川中秩序完全失控,百姓都在逃难,连堂堂大学士的儿子都被捉了吃掉了。

甚至在顺治前期,川中人口持续暴跌,多数死于战乱,还有许多被吃掉了和饿死了病死了,各地都出现了专门的人肉市场,甚至米贵人贱。

粮食价格比人肉价格贵,有些地方一斗米居然要三十两银子,男子肉每斤七钱金,女子肉每斤八钱金。

这个时空的历史稍有变化。

因为川中明军得到朱以海的节制,川中明军比原本更早的凝聚一起,也比原本更早更快的收复了许多张献忠所占之地。

张献忠此时仅有五府之地,甚至因为朱以海的威名,张献忠还跟明军开始停战议和,就连川中明军,也比原本时空减少了许多内讧乱战,军纪要好不少。

加之摇黄贼等也被明军重点围剿打击,造成的伤害也少不少。

再加之贺珍也跟西军少打了好几仗,清军更是还没入川,明军也没大溃,整个川中局势相对还算好,没到历史上顺治时最坏的那五六年日子。

不过即使如此,张献忠仍旧是八大王,仍旧是大西皇帝,这人虽还没有杀百万人,但死在他手下的可也不少了。

就如他火药爆破重庆城墙攻下重庆后,就曾经把俘虏的几万明朝军民的一条手臂都砍了,然后放掉,于是川中出现了几万独臂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