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67章 君臣相问(1 / 1)

加入书签


理宋正文卷第0467章君臣相问大宋,临安,枢密院。

义王韩竢正在翻阅文书,这时,枢密都承旨李鸣复走了进来,对他说道:“使君,最新金国来报,还请使君过目。”

韩竢点头接过,“有劳了。”

韩竢接过文书,打开一看,只见上面写的竟然是“完颜陈和尚下狱,麾下一百八十三人不知所踪。”

韩竢震惊,久久说不出话来。

李鸣复奇怪,唤道:“使君?使君?你可还好?”

韩竢反应过来,感慨道:“官家真乃神人也。”

李鸣复疑惑,不知韩竢为何这样说,故而问道:“不知使君为何有此感慨?”

韩竢便将那一日赵昀对完颜陈和尚的预言相告,李鸣复听完,也是惊奇,赞叹道:“官家之能,近乎鬼才,着实令我等望尘莫及,我大宋有如此官家当政,实乃天下之幸甚,百姓之幸甚。”

韩竢点头,对李鸣复的话深以为然。

花园,赵昀此时正小心的陪着谢道清散步,谢道清的肚子已经非常大了,即将临盆,赵昀的母亲全氏非常关心,时刻不离左右,为了照顾谢道清,甚至搬到了仁清殿,和谢道清同住。

不得不说,尽管赵昀母亲全氏已经贵为太后,但是依然不改小老百姓的那份淳朴,对儿媳分外看重,没有那冷冰冰的皇家规矩,也正是这一点,让赵昀的四个妃子都感觉幸运,婆媳之间相处融洽。

赵昀小心的扶着谢道清,走路非常缓慢,来到池塘边,见鱼儿露出水面,谢道清心情欢悦,赵昀让人取来饵料,交予谢道清抛洒,夫妻其乐融融,令人羡慕。

母亲全氏欣慰的在一边看着,见渐渐起了风,赶紧对谢道清说道:“起风了,孩子,赶紧回去吧,冷到了可得了。”

“嗯,谢母后关心。”

“傻孩子,你我母女一般,有什么谢不谢的。”

赵昀也对谢道清说道:“我娘待人最是亲切,没有皇家的架子,你若是喊她娘,她会更加高兴,这样也才更像一家人。”

谢道清听了,看向全氏,小心喊道:“娘。”

“哎,以后就这样喊,娘高兴,那什么皇家的规矩,把我们都拉远了,乖孩子,随意一点,当自己家里,这样才是一家人。”

全氏果然高兴,满脸如花的应着,把赵昀也挤到了一边,让赵昀忙去,不要耽误自己照顾儿媳。

赵昀无奈,摇头笑道:“别人家是娶了媳妇忘了娘,我们家这是娶了媳妇不要儿了。”

自嘲了一句,赵昀便回到书房,开始翻阅奏折。

桌桉上一堆的折子,赵昀今日心情不错,倒也没什么,而有时心情不好,看见这一堆的折子,赵昀只恨不得交予别人代批。

不过这也只是一瞬间的想法,稍一自我提点,知道让人代笔,后果严重,便不再多想了。

奏折多,便分批的审阅,反正也没什么破天般的大事,晚一个时辰早一个时辰批阅也没什么,累的时候去走一走,自己也可缓解心情。

看了一会,韩竢来了,赵昀微微一笑,道:“卿家这段时间倒是来的勤了,这样也好,你没事往朕这里多走动走动,那些言官反倒安分不少。”

赵昀对待百官多有宽容,官员做的不错,赵昀也多有褒扬,故而许多官员大事小事都喜欢上折子,赵昀自然也不好说什么。

甚至有那官员上奏折,说哪日要起风,叮嘱赵昀多加几件衣裳,保重龙体,赵昀看到,哭笑不得。

而韩竢这段时间因为金国那边的事情经常来福宁殿,许多官员担心惹韩竢不满,故而上的折子也少了。

韩竢抬手,道:“陛下仁慈,不喜训斥百官,这样虽然也是君臣相谊,但也难免少了些许帝王之威。”

赵昀不以为意,道:“巨树不与草芥争阳,将军之剑亦不斩蝼蚁,百官本就因为新法而压力颇大,让他们没事排解一下,发发牢骚也无妨。”

“陛下高义,朝廷幸甚。”

韩竢赞扬了一声,随即将文书交予赵昀过目。

赵昀看罢,叹息一声,感慨道:“完颜陈和尚虽然是金国人,但朕心中对他还是欣赏的,只可惜此人未遇明主,遭此横祸,可惜,可惜啊。”

韩竢点头,道:“此人受难,此乃金国自断臂膀,传将天下,只怕以后金国上下更要离心离德,这于我大宋而言,倒是美事。”

赵昀摇头,道:“打铁还需自身硬,成功不应该寄希望于敌人的自我堕落,而是要想尽办法强大自身,这才是长存永恒之道。”

韩竢深以为然,抬手道:“陛下之沉稳,臣不及也。”

说罢,韩竢将话题引向北伐,他道:“陛下,金国刚刚遭遇蒙军蹂躏,现又自断一臂,正此时刻,若我大宋挥军北伐,或可成事,不知陛下意下如何?”

赵昀眉头紧锁,站起身来,走到书房那悬挂的地图前,看着地图,陷入思考。

韩竢站在后面,目光也是放到地图上,淮河北岸,那一片故土旧地,令人无限遐想。

良久,赵昀摇头,道:“赵范在淮东,孟共余介在川蜀,江海在利州,杜杲在京西,他们都时刻关注着金国的情况,而今他们无一人上书北伐,可见他们并没有感觉到出兵北伐的机会,他们靠的近,都无法感觉机会,那只能说明时机未到。”

韩竢脸上闪过一丝失望之色,但也不得不承认赵昀的话是有道理的。

而今虽然金国遭遇挫折,但依然底气犹存,若打起灭国之战,他们各地起兵反抗,三十万四十万人马还是可以拉起来的。

而反观大宋,现在耕地到户法,义务授课法,纸币,都在稳步推行,效果日愈显现。

但毕竟推行时间尚短,根基不稳,若此刻北伐,必将打断新法和纸币的推行进程,到时一旦被迫暂时搁置,旧势力可能反弹,后果只怕难料。

故而现在于大宋而言,要的是稳定的发展时间,这才是头等大事。

看理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