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三章 十万大军东进(1 / 2)

加入书签

大楚帝国承顺二年七月二十九日,帝国皇帝罗志学再一次亲自率领近卫军以及大批文武将领从武昌出发,并抵达富池镇这个临近九江的前线指挥部。

这一次东进战役,重要性一点也不比去年南下战役差多少。

去年的南下战役里,还是保乡军的楚军一路从南阳府杀到襄阳,再杀到汉阳,进而掌控了整个楚北地区,奠定了保乡军建国的基础。

去年的一系列楚北战役,是奠基之战。

相对比之下,去年发起的武昌战役,再到今年上半年的楚南战役虽然规模都不小,其中甚至夺取了武昌作为京师,拿下长沙和衡阳等地夺取了楚南大片地盘。

但是其重要性对比去年的楚北南下战役还是差了些。

但是这一次的东进战役,对于新生的大楚帝国而言,其重要性一点也不亚于去年的奠基之战。

成,则彻底掌控长江中下游流域,把富裕的长江中下游沿岸地区纳入掌控之中。

赣北、江南、浙北,这三大块地方都是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同时手工,商贸也比较发达的地方。

拿下这一片地方,短的来说将会彻底解决大楚帝国所面临的巨大财政问题,从长远来说则是彻底奠定大楚帝国争霸天下,一统华夏的基础。

如果败……那没什么好说的了,大楚帝国必须第一时间大规模缩减各类开支,尤其是军费开支,否则的话等到明年大楚帝国自己就会被自己的庞大财政支出给拖死。

而军费一旦缩减,到时候别说继续扩军打地盘了,都要想办法裁减军队数量,甚至降低将士们的待遇以便财政能继续维持下去了,这样势必会严重影响到部队的战斗力,到时候想要再东进,可就更加困难了。

毕竟对面的明廷的督抚们也不是吃白饭的,甭管他们历史评价如何,也别管他们贪不贪腐,但是一个个都是不蠢。

现在楚军已经给他们开了新式军队的头,并且杨嗣昌也给他们打好了样,现在大部分督抚们都已经或多或少的编练新标军了。

如果新标军在战争之中发挥良好,比如说抗住了楚军东进的话,估计到时候明廷上下都会掀起编练新标军的风潮。

到时候打起来可就更难了。

所以,东进战役必须胜!

为了东进战役,大楚帝国光是临时战费都拿出来了五百万两银子呢,这还不包括常规年度军费预算的一千五百万两银子。

于此同时,为了保障东进战役的顺利进行,尤其是考虑后续几个月里部队作战的持续损耗的补充,罗志学也是让财务部预留了三百万的紧急款项。

如果打到一般原有的军费不够用了,那么这三百万两银子也是要填进去的。

这一仗,大楚帝国可以说是掏空了大半的家底。

如果这都打不过去,那么后续财政面临破产,军队损失惨重等诸多负面情况下,就更别指望能打过去了。

这一战,大楚帝国已经没有了退路。

鉴于东进战役的重要性,罗志学不可能在后方的武昌里待着。

他必须亲临前线。

这倒不是说前线缺了他罗志学不行,实际上大楚帝国陆军的大规模战役的制定和执行,现在基本都是由参谋部执行各项作战计划,各部配合施行,并不需要罗志学亲自进行指挥,尤其是脑袋一拍来个什么奇袭之类的。

大楚帝国陆军作战,现在越来越显得古板甚至算得上僵硬了,尤其是建国之后的一系列战役打的都非常的呆板。

早期还在伏牛山、南阳府里待在的时候,经常玩袭击之类的,攻克襄阳更是典型的奇袭,后来的打卢象升的三袁庄战役是典型的长途奔袭,打左良玉的裕州东郊战役也算得上是长途奔袭。

但是自从裕州战役结束之后,楚军打仗基本没什么能让人眼前一亮,眼花缭乱的战术。

这一点可以从之前的楚南战役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楚军在楚南战役里是怎么打仗的?

就是依靠着更多的枪炮,更多的盔甲,更多的战兵,更多的骡马,更多的炮弹、更多的粮草的……

然后直接碾压过去!

先是以绝对优势强攻临湘城,然后南下后,集中两个师的主力部队西进打湖广新标军左军,同样是依靠强悍的实力碾压了湖广新标军左军。

随后挥兵南下长沙,长沙战役更是一场让人看了都觉得乏味的强攻战。

然而楚军就是靠着这样的呆板乏味的强攻,强行拿下了长沙,奠定了楚南战役的胜利。

而大楚帝国陆军的这种看似平推的打发,除了对枪炮,钱粮有极大的要求外,还对详细的战术计划以及后勤供应有极大的要求。

玩大规模的兵团作战,在小地方里汇集数万大军,而且还是耗费极大的大军,这对部队的指挥体系要求其实非常高。

这也是大楚帝国设立参谋部,并且在军,师,旅,团甚至营都设立参谋人员的缘故。

因为光靠部队主官,哪怕加上副主官也很难梳理并安排如此大规模,并且详细的作战计划。

所以需要一个专门的参谋团队来协助部队主官指挥部队作战。

而楚军的这种指挥体系,也导致了大楚帝国里的高级将领们,日常打仗的时候更多的是和文书打交道,而不是亲自骑着马冲阵……实际上罗志学严禁高级将领亲自冲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