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平静(1 / 2)

加入书签

陈尧佐连夜离开了庐州,事先也没告诉杨宗谨一声。失去了钦差大人的庇护,杨宗谨这个钦差特使就没了护身符。

萧然书院的工作也在钱惟济的“关照”下被弄丢了,杨宗谨不得已只能在家待着。

董秋荻等人也离开了庐州,似乎一下子又恢复到以前的状况。

一切太平无事。

八月的一天,阳光明媚。炙热的太阳高高挂在天际,照耀着大地。气温陡增,只穿了件长大褂。

在堆满竹简的书房里,杨宗谨抱着一本古书死啃。

李媗之端着碗凉茶进来,看到杨宗谨这样笑道:“以前我劝你多读书,你却说自己不识字,不愿读书。现在为什么突然愿意读书?”放下托盘,将茶碗端给杨宗谨。

杨宗谨接过茶碗,喝了一口凉气沁人心脾。微笑的说道:“书中自有黄金屋,这是先帝所言。我这是追先帝之德,而跟随也。”

李媗之碎了一口道:“你就是觉得日子过得太无聊,找事情消遣而已。”

“哎呀,夫人你这就没意思。我这么一点小小的居心,都被你看穿。”杨宗谨笑着喝完凉茶,身心凉爽许多。

这时,赵福霖从外而入:“奇了怪,五仙教的曲惊云咋也不见了。”

赵福霖这些时日闲得无聊,便大着胆子去探查曲惊云的下落。但是她一连探查好几天都不见曲惊云的踪影,还有向左君也不见。

原本赵福霖的身份尊贵,不应该让她到处涉险。又一想有钱惟济在,杨宗谨则没有这层顾虑。

李媗之道:“这就奇了怪,自从钦差大人走后,他们一下子都不见了,仿佛从来都没有来过。”

“该不会是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他们完成某些交易。”赵福霖道。

“这不无可能。”杨宗谨首先肯定了赵福霖的话,接着说出自己的看法:“我倒是觉得他们并非离开了我们,而是躲在某个暗处等着。”

李媗之不解的问道:“为什么等着?”

杨宗谨信步来到书房外,指着天上的太阳,不言自喻。

自七月以来,连续都是大太阳。烈阳肆虐大地,导致洪水过后干旱的情况又来。百姓的日子艰难,国库要拨钱粮再来庐州。

这又是一笔大收入。

地方上那些零零角角的小势力和大势力都眼巴巴盼着朝廷的赈灾,然后可以从中捞一波。

赵福霖不信:“朝廷都还没有下诏赈灾,这里似乎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他们怎么就等着。”

“那我问你一个下层的官吏和一个退休的员外郎,谁可能最先知道朝廷政策。”杨宗谨反问道。

赵福霖想都没想,说道:“那还用说,肯定是下层官吏呗。人家是一直在给朝廷办事,自然知道的早一些。”

听到这话,李媗之不禁笑了起来。

赵福霖回头看着李媗之,一脸困惑。

李媗之道:“其实退休到本地的员外郎更早知道。”

“为什么?”

“员外郎在朝廷中枢任职,故旧甚多。只要稍微对他们有利的消息,他们就会第一时间知道。坏消息也是如此。”李媗之解释道。

这里变得安静,似乎一切都归于平静。不是因为恶徒躲了起来,而是在精心安排等着下一次更大的收获。

杨宗谨正是知道这些人不死心,才会显得从容不迫。

天气一直放晴,连续的晴天已经让很多刚种下的禾苗彻底死了。

杨宗谨内心也心急如焚,但是苦于白身一直没办法出面。

就在这时,朝廷的诏书下来了。

皇帝身边的亲近太监陈琳,亲自捧着诏书来见杨宗谨。

“制曰:古之大义,唯才是举。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今庐州旱灾深重,朝廷即将拨赈灾粮之际,需有人监督地方。故拔杨宗谨为庐州提点刑狱公事,监督赈灾粮的发放。”

陈琳念完诏书,将它交给杨宗谨。

杨宗谨高呼三声万岁,接过沉甸甸的诏书。

陈琳道:“官家对此事极为重视,大人一定要小心在意。”

“请公公回禀官家,下官一定不负重任。”杨宗谨说完,回头看了眼李媗之。

李媗之从袖子里拿出一袋钱,送到陈琳面前。

陈琳起初不敢收,在杨宗谨再三恳求下终于收了下来。

等陈琳走后,杨宗谨捧着沉甸甸的诏书,心情也跟着变得异常沉重。

赵福霖看出杨宗谨心情不好,便问道:“你能再度成为地方提刑官,应该高兴却为什么面有忧色?”

“官太小!”李媗之帮杨宗谨道。

“啊?”赵福霖惊讶的失声道,“提点刑狱司管理一方刑狱,可是和潘中岳评级而论。只比钱惟济第一档次,已经很不错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