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南归 第六十六章 死而后生(三)(1 / 2)

加入书签

第六十六章

秋雨夜微凉。

乐希言独自一人坐在礼部大院的一间偏房之中,挑灯夜读。

偏房狭隘,屋内堆满了书架,各种书籍竹简堆放在角落,杂乱不堪。

屋内摆了几张桌子,然而除了乐希言所坐的位子,其他桌子都已空了出来。

他手中这本书,封面已经被人小心翼翼的撕去,翻看内容,讲述的都是西蜀的事。

然而书中所记载的事,大多都是闻所未闻的,哪怕有几件事传入民间,也大多被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从未有人当真。

乐希言初见这本书时,也只当是一本乡野奇谈,并未上心。

然而随着入宫时间久了,他慢慢发现,似乎这座偏房中所藏的所有书籍,都是真真正正的史书。

一堆史书中怎会混入一本杂谈?

哪怕他在笨,也早已反应过来。

这本书是真正的西蜀史书,只是因为内容太过惊人,所以被刻意掩埋了起来,只在皇宫内,留了这么一本。

正当他读的津津有味时,只听“咔”的一声,房门竟被人推开。

一位紫衣老人踱步走入,在他身后,一个满头白发的太监正弯着腰,举着灯笼,紧紧随行。

老人有些意外的看了眼乐希言,有瞥见他手里的那本书,轻笑道:“我说为什么大半夜的礼部还亮着灯,原来有学生在啊。”

乐希言并不认识眼前的老人,但这也正常,毕竟自从礼部尚书史进招他入宫以来,他就再未离开过礼部大院半步。

不过这段时间,乐希言每日修缮百朝史,借机见到了许多曾经只是听闻,未曾一见过的大官。

这些会面,让他懂得了许多宫中的礼节。

如今这老人衣着华贵,又有太监为其掌灯,定然是个身份显赫之人。

心中想着,乐希言放下手中书卷,翻身跪拜道:“草民乐希言,拜见大人。”

老人身旁的太监皱了皱眉,心说这群书呆子到底不通人情。

他微微探出身子,连忙纠正道:“什么大人,这是咱。。。”

不停太监说完,老人却摆了摆手,打断了他的话。

“起来吧,我不过宫中一老朽,你们读书人才是了不起,不用拜我。”

老人嘴上这么说着,乐希言依然恭恭敬敬的“谢礼”,而后才直起腰来。

老人走上前,拿起桌上那本书,随意翻看了几下,笑问道:“这本书读起来如何?”

乐希言闻言有些犹豫,下意识的舔了舔嘴唇,不知如何开口。

老人似乎料到了他的反应,只道:“无妨,尽管说出来,这里就咱们三人,陈总管是我心腹,你但说无妨。”

乐希言看了那满头白发的太监亮眼,只觉得他身上的服侍从未见过,似乎比宫中寻常的太监华丽许多。

犹豫良久,乐希言还是不负老人心意,缓缓开口道:“回大人话,草民觉得这本书,不好。”

“哦?”

老人有些意外的挑了挑眉,顿时来了兴趣。

他很随意的一屁股坐在乐希言对面,笑道:“怎么个不好法?”

乐希言思考了片刻,整理好语言,缓缓解释道:“这本书以年记事,我觉得不妥。”

“通过书中所记之事可以看出,西蜀之人,皆是有大风流之人,西蜀之事,皆是有大风流之事,西蜀之国,当事传承了中原大地三千年文化的大风流之国。”

“通读全书,上至西蜀开国皇帝携民渡江,丞相鞠躬尽瘁,下至燕衡将军以死报国,百姓宁入蜀地不愿背国,可见西蜀之风骨。”

“这般大国,该是以人纪传,当凸显风流本色。”

听完乐希言这番点评,老人下意识的皱了皱眉,却还是赞同的点了点头。

“以你的看法,西蜀之风流,当是在大梁之上了。”

乐希言点点头,义正言辞道:“正是。”

一旁的韩总管弯着腰,举着灯笼,不露神色。

自以为见过大世面的他,在听到年轻人这番话后,还是冒了些许冷汗出来。

老人思考了一会,没有多说什么,而是站起身来。

乐希言本以为他要离开,没想到老人走入书堆之中,翻了一会,又拿出一本书递给了他。

“这本看过吗?”

乐希言点点头,老老实实回答道:“看过了。”

“感觉如何?”

“甚好。”

“好在哪?”

乐希言愣了一下,但还是开口说出了自己的见解。

就这样,老人一本一本的问他,凡是乐希言看过的,他都一本一本的解答。

不知过了多久,天色已经微亮。

韩总管一直保持着鞠躬举灯的架势,整整一晚一动未动,然而灯笼里的蜡烛早已经熄灭。

老人意犹未尽的站起身,本想再拿一本,然而韩总管却小步走到他身旁,贴在他耳边轻声说了些什么。

总管声音极小,乐希言只隐约听到了什么屠龙什么回来,却并不知到底发生了什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