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北往 第八十三章 掌教出山(1 / 2)

加入书签

第八十三章

重阳子下山的消息,惊动了京北城。

毕竟在他们的印象里,这位年过百岁的老人,上一次抛头露面还是二十年前大梁的开国大典上。

据说这次下山,他还带了四位徒弟中年纪最小,但悟性最高的白子推道长。

没有人知道他们要去哪,更没有人知道他们去干吗。

。。。。。。。。。。

深夜,一个黑衣老者站在乾清宫门外。

他低头默默看着地上的青砖,二十年前修缮这里时,他曾经在这块地砖下埋了一枚铜钱,希望以此镇压住京北城中的第二条龙。

可惜,现在看来,他的功夫远远还没学到家,至少这枚铜钱,恐怕是快要失效了。

“张大人,皇上说夜深了,您先回去吧,如果有事起奏,明日早朝之后他会见您的。”

张太岳冷眼看着眼前这个朝中最有权势的大太监,此人满头银丝,脸上却没有一丝皱纹,所谓鹤发童颜,不过如此。

他叹了口气,轻声说道:“李进忠,你应该知道发生了什么,这种事等得到明天早上吗你觉得?”

被人直呼大名这种事,李进忠已经十几年没碰到过了,就连皇上也会喊他一声李总管,可面对这个黑衣老人,李进忠还是恪守住了该有的规矩。

他手持拂尘,双膝跪地,点头说道:“奴家知道发生了什么,皇上更知道,但等不等得到明天,你我说的不算,还是得听皇上的。”

张太岳深吸一口气,努力压抑住了心中的烦闷。

他突然高声朝乾清宫内大喊道:“皇上,难道您真要看着咱们二十年的努力功亏一篑吗?”

后宫之中本就禁止喧哗吵闹,更何况此刻已是深夜。

张太岳这种行为无异于忤逆犯上,但无论是宫廷护卫还是李进忠,每个人都面不改色,仿佛没看到也没听到刚刚发生的一切。

乾清宫的大门缓缓打开,一个老人走了出来。

李进忠看到老人衣着单薄,赶忙冲上去说道:“皇上,夜深天冷,小心龙体啊。”

老人摆了摆手示意无妨,他冷眼看着台阶下的张太岳,默默转过身。

“进来吧。”

张太岳跟在老人后面,一瘸一拐的走在乾清宫内。

宫内此刻烛光昏暗,只有远处的正殿似乎比较明亮,可以看出来,直到刚刚,老人还在正殿忙碌。

张太岳跟着老人,穿过了面阔九间的连廊,走到了那汉白玉石台基前。

老人独自走了上去,张太岳却没跟上。

“怎么了张大人?爬不动这几截台阶了不成?”

张太岳笑着摇了摇头道:“老臣没记错,这汉白玉还是当年林未革进贡了,这么一大块,当时真的惊了满朝文武啊。”

老人没有理会张太岳的言语,自顾自的走上台基,走进正殿。

正殿内灯火通明,四根镀金房檐立在屋中,被烛光映的有些晃眼。

一扇江南缎制百龙屏风架在后梁中央,梁上挂着一块巨大的牌匾,匾上红底金字,工工整整的写着四个大字:正大光明。

张太岳望着那牌匾发呆,老人也不理会他,继续坐在龙椅之上,默默批改这堆满桌子的奏折。

就这样沉默了一炷香的时间,老人终于批改完了手头的几本。

他放下手中的贡笔,轻轻揉了揉眼眶。

这种宣笔在前朝还是只有皇家用得起的御用品,可随着大梁一统天下,百姓生活变好了,这种宣笔也就慢慢流传到了市面上。

朝廷对于这种事历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愿过多干涉,久而久之,似乎随便哪个有钱人家的都会藏有几杆,有不少甚至质量比皇上手中这根还好。

“张大人,有什么事你就快说吧。”

张太岳愣了一下,而后双手环抱叩首,轻声说道:“皇上,要不要派人拦下他们?”

作为大梁的最高统治者,老人一直是温和却不苟言笑的。

但面对张太岳的提问,老人破天荒般的哈哈大笑了起来。

“哈哈哈哈,张太岳啊张太岳,朕有时候真的怀疑你是不是老糊涂了。”

老人站起身,走下台阶,搂着张太岳的肩膀一同席地而坐,全然不顾那些所谓的君臣之礼。

“来来来,你告诉朕,你想要拦住谁?”

“重阳子。”

老人愣了一下,再度大笑起来。

“拦住重阳子?那牛鼻子老道活了一百岁,他出生的时候大梁才刚举起旗帜,你跟朕说要拦住他?你说说,你想怎么拦住他?”

张太岳面不改色,严肃道:“出动所有不良臣,以及这些年被收拢的各方武林高手,破釜沉舟。”

“几成把握?”

张太岳叹了口气,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

“那个男人不出山,胜算不到五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