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七章 溪云初起(1 / 2)

加入书签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华夏军四个师以陈霸蛟为先锋,从太湖县往东逼近安庆。

章胜的情报网不断把江南方向大量的消息传递过来,随着华夏军的探马往安庆方向撒开,通过不断与清军接触,万军也逐渐弄清楚了整个局势。

清军集结的兵力大概在四十万到五十万,兵锋正盛的满清,竟然一次集结了十倍的兵力来对付华夏军。

胡人这是把华夏军当成自己的战略对手了!

万军和崔子义策马立在江边的一个小山丘上,望着眼前滚滚的长江水,从北岸往南看,远处的江水隐退在一片水雾中,水色和天空混在一起,看不到哪里是天色,哪里是水光。

两人沉默良久,万军回首看了看崔子义,崔子义回过神,也把目光投向万军。

“你在想什么呢?”万军问道。

崔子义道,“我在想大人所想之事。”

万军很想说自己在想喝酒,想女人,想其他的什么都行,只要不让崔子义这么称心如意,可是张嘴还是那件事,“胡人的兵马有点小多啊!”

崔子义面无表情道,“四个师对阵清军五十万,兵力对比超过一比十,不是小多,堪称悬殊!”

万军问,“你觉得我们能打赢?”

崔子义道,“不试试怎么知道,三国时期,曹操八十万雄兵饮马长江时,被孙刘联军不过五万兵力击破,我军未尝不能战胜胡人。”

万军叹了一口气道,“我最不喜欢的就是打这种无把握的仗!”

崔子义闻言对万军抱拳笑道,“善战者无赫赫之功,大人这样可以称得上是名将了。”

万军见崔子义神态自在,好奇道,“子义已经有了退敌良策么,可以教我。”

崔子义抚须道,“依我看,安庆一战,敌人虽然声势惊人,然而我军未必不能战胜。”

万军喜道,“子义快快说来。”

崔子义道,“我军虽然兵少,但是有七胜,我军抗击胡人保卫家国,此乃名正之胜;我军自出商洛山以来,战必胜攻必取,此乃士气之胜;江南百姓惨遭杀戮,我军顺天应民,此乃天道之胜;我军火器犀利,装备精良,此乃军器之胜;我军士兵多是饥民,许多人背负血债,此乃哀兵之胜;我军饮食充足上下一心,此乃人和之胜;大军为华夏民族而战,此乃气势之胜。”

崔子义说罢拈须一笑,继续道,“反观清军,人马虽然众多,但是满蒙八旗不过数万,多数都是降兵,战力不齐这是一败;明军虽然投降,多数心中怨愤,此乃二败;胡人风俗与我汉人迥异,江南汉民反对胡人统治,此乃三败;胡人杀戮太重有伤天和,此乃四败;江南水网密布不利骑兵,此乃五败。我军有七胜,胡人有五败,我军怎能不胜利呢?”

万军听得目瞪口呆,当初看三国演义时,听那些谋士滔滔不绝,心中赞叹不已,这崔子义活生生的站在自己眼前,居然和电视里的谋士一样,也是这么能说。

可是赤壁之战曹军号称八十万,实际兵力大概二十万到三十万,两方兵力对比大概是一比五,如今清军号称百万,实际兵马即便只有一半,这个兵力对比也是历史上极其悬殊的。

更何况这个时代,火器对战场并没有完全的统治力,四个师火器配比不过半数,万军有些后悔没把那十多万兵马全部带上。

崔子义道,“大人,兵在精不在多,如今胡人大军聚集安庆,利在速战速决,战事一旦拖得日久,各地反清的军民无法控制,胡人就无法在江南站住脚跟,便如历史上的金朝一般,只能退到黄河以北。我军背靠武昌,后勤支援充足,再过两个月新整训的十几万兵马就可以使用,所以我军大可以在安庆一带牵制住胡人,时日一久胡人溃败就是必然了。”

这一番话说出,万军登时感觉如醍醐灌顶一般,心中思绪渐渐清明,“胡人兵马虽然多,但是人心不齐,只要我军扛住胡人的攻击,时间久了投降的各路军头自然生变。”

崔子义道,“正是如此,现在山东江南各处都在反对剃发,投降的汉兵只是慑于胡人的屠刀敢怒不敢言,只要我军不败,胡人必然溃败。”

万军心中的石头落了地,不禁笑道,“子义啊,你这参谋倒是很有见地,我每每思虑明朝后期之事,总是心想,若是大明朝成立一个军事参谋部,让懂军事的人去指挥军事会怎么样,大概明朝也不会败的那么惨吧!”

崔子义点头道,”满朝阁老都是精于斗争的老手,可正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战场之上所有的计谋都要靠铁和血去支撑!“

万军深吸一口气,回过头来,“传令大军,停止向安庆进发。”

傍晚时分,经过与诸将商议,华夏军决定由陈霸蛟率一个师向东缓进,佯攻安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