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檀渊之盟(1 / 2)

加入书签

由北宋年间直到今日,无数人对于烛影斧声一案有着不下千百种的猜想,没想到如今我居然能够从觉空与春亭的口中了解到当初事情的真相。

现在看来,所谓烛影斧声一案,确实是赵光义篡夺了赵匡胤本来打算留给赵德芳的皇位,但是这件事却并非是他居心叵测,弑兄夺位,而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人蛊惑所为。

而且春亭刚才也曾提到,在赵光义发现了事情的真相之后,甚至一度想要以死明志,多亏关山先人及时开导,这才让赵光义放弃了自绝的想法。

关山先人洞悉人心,自然能够轻易看出赵光义心中的真实想法,若是赵光义伪装成想要以死明志的样子,那当然瞒不过先人的法眼。

而既然他得到了先人的认可,那也就证明赵光义确实想要以死明志,这便代表其本性乃是极为善良之人,而且确实与赵匡胤兄弟情深。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所以关山先人在解除了弱水对其施加的蛊惑之后,才没有对赵光义做出任何惩罚,而是让他带着愧疚之心去完成了赵匡胤未竟的心愿。

因为先人知道,赵光义虽然做了错事,但是他的确是一位适合做天子的人物,后来的事实也证明,赵光义在位期间确实为宋朝的稳定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虽然帝位本来应该属于赵德芳,但是无论如何赵光义都是赵匡胤的弟弟,由他继承皇位也算是名正言顺,既然如此,关山先人自然不会多管闲事,在粉碎了弱水的阴谋之后,便再一次功成身退。

就这样,赵光义坐上了本该属于赵德芳的皇位,征太原,灭北汉,对辽采取守势,加强了中央集权,鼓励垦荒,发展农业,扩大科举,确立文官政治,为北宋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赵光义继位二十一年后,便因重病驾崩历史,而让人惊讶的是,赵光义最终驾崩之地,正是当初赵匡胤驾崩之地,万岁殿。

或许这就是历史的巧合,只是不知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在赵光义的心中又涌起了什么样的回忆?

想到这里,我的脸上不禁露出了无奈的笑容。

千载已过,如今去探索当初那位帝王的心理又有何意义?

我轻轻摇了摇头,打消了心中这忽如其来的想法后,继续思考起了随后的事情。

赵光义死后,谥号神功圣德文武皇帝,庙号太宗,葬于永熙陵,也就是我们后世所称的宋太宗。

在赵光义死后,接替其皇位的这位帝王,便是北宋的第三位皇帝,宋真宗赵恒。

而只要提及宋真宗,便定然会提到檀渊之盟。

在赵恒即位这一年,北宋已经先后平定了五代十国以来割据分裂的后蜀、南唐、吴越等多方势力,中原情形一片大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