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摊(1 / 2)

加入书签

新建四路的工业品市场里卖服装和布料的居多,服装加工则由温州人垄断。

我跟着以前的老板去买过做服装的辅料,知道批发的小百货都很便宜,圆松紧带三分钱一尺进货,能卖一毛钱一尺,纽扣几分钱一个进货,一两毛一个卖出。

第一次进货我只带了一千块钱,背着一个编织袋的大提包,民工装被子的那种,提着很轻,能装很多东西。

纽扣、拉锁、松紧带、扎马尾辫的卡通头绳都进了点货,高筒袜透明修补液、袜子、线轱辘也捎带上,没有任何的小百货进货经验。第一次出摊时把所有的货物都摆上,仅仅只占了柜台的一个小角落。

刚开始干,价格卖的便宜,以卖纽扣为主。

当时市场上还没有透明的纽扣专用盒,在村里我娘找了一个木匠,说她闺女卖纽扣,打个有分格的木头盒子,没过多久盒子是做好了,大小就像吃火锅的九宫格,壹仟枚的纽扣倒进去,刚盖住木盒的底,因为也没啥可用的,结构很不合理的木盒我还用了一段时间。

当时的西冶街和税务街都在旧城商铺改造,早市也没有出现,四路的工业品市场成了我们这个小城市里最繁华的商业街,市场的两边是一排排铁皮门头房,中间铁皮柜台环形摆放,租赁柜台的人和有门头的商家协商,友情存放货物。

工业品市场的能讨价还价也比较盛行,

一件服装要价120元,买的拦腰砍出价50块,

“50块钱进也进不来,给你便宜点100元开开张。”

“60你卖不,愿意卖就卖,不卖拉倒”

买衣服的人一边说,一边走,还故意少回头看,

“赶紧赶紧回来吧,赔钱给你一件,开开张”

商家微笑着说这件不赚钱了,拉个主顾,以后长来照顾照顾就有了。

赚钱就卖,商家都比较灵活。

和对门的吕姐熟悉后,我开始在她的店里存货。吕姐属于挺能折腾的人,一个人跑去广州进货,背着进货的大包,一个老太太故意找茬碰瓷,他们家讹去吕姐进货的钱,只给她留了一个返程的路费。吕姐晚上还去夜市摆摊炒菜,能多赚点钱,我每天早上路过蔬菜批发市场,顺路帮吕姐买菜,用一个纸箱封在自行车后座上。

直到有一天我骑着自行车,驮着越来越多的蔬菜,自行车的后座直接散架,路上遇见一个骑摩托车的人,好心帮我把菜送到门头上,我也算辞了帮忙买菜的任务。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