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鼎镇九州(2 / 2)

加入书签

有人说,皇帝能灭六国,乃是兵精粮足,天意在秦,生出了王翦、王贲这对父子,对此,扶苏只能还以冷笑,若不是皇帝能包容四海,什么样的猛将都没用,看那廉颇、李牧如何?

有人说,皇帝能灭六国,乃是国士众多,李斯、尉缭、郑国等等,个个都有过人之处,把这些人放在那个国家,那个国家就能一统天下,对此,扶苏嗤之以鼻,没有皇帝的魄力和勇气,谁敢让小吏出身的李斯、带着特殊使命,消耗秦国国力入秦修渠的郑国以及穷困潦倒的尉缭子做国之柱石的?

正是因为皇帝的勤政、皇帝的容人之量、皇帝的用人不疑,以及远超当下,放眼九州无人可比的万世之谋,种种因素相加,才有了如今的大秦。

敬他的,心悦诚服;惧他的,避如蛇蝎;恨他的,咬牙切齿。

一个从未出现过,未来很可能再也不会出现的皇帝,是否没有任何缺点呢?

扶苏沉思,想起了以前的博士仆射,如今的学宫祭酒淳于越曾经对自己提及的观点: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这位祭酒的担忧并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提出的解决办法却是分封制,虽然所封的都是皇室之人,与周室的分封制有所区别,但仍是换汤不换药,那里能入立志传承万世的皇帝法眼?

“公子,公子?”

扶苏回过神来,却是赵高站在身前,低声道:“公子,陛下叫您呢。”

抬头一看,皇帝已经走到了殿门口,正往这看,见扶苏看来,皇帝哼了一声:“真行啊,这也能走神?哼,随朕来。”

扶苏答应了一声,跟着皇帝在宫中穿行,来到了一处扶苏从未到过的地方。

扶苏走了六年,皇宫扩建了好几次,没来过也正常。

这是一片空地,地上摆放着五尊两人高下的大鼎,一尊在中间,另外四尊分布四方。

中间的这尊大鼎明显要比周围的大上一圈,皇帝慢声道:“昭襄先王灭亡周室,将这九州鼎秘密安置在了别处,本意是以此自立为天子,奈何直到昭襄先王薨逝也没有用到。”

九州鼎,大禹治水时,收天下贡金所制,乃是九州天下的象征,其子帝启也正是仗此自立,后夏传商,商传周,直到昭襄先王灭周,宣告天下,并未搜到九州鼎,却没想到是被藏了起来。

如今为何只剩五尊了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