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人老成精(2 / 2)

加入书签

学宫中的学生幼年时接受的大都是私学,毕竟学宫建立的时间并不长,也就是最近两年才开始招收一些蒙童。没办法,秦以法立国,本就不怎么重视文教,连年用兵不说,还要修直道、建皇陵,再加上刚刚确立的筑长城,想在全国各郡打击私学的同时推广官学,无异于痴人说梦。

而学宫中人所谓的闹事,就是其中的学子们幼年所学和如今所学大有不同所产生的分歧,由于少年心性,被人稍加挑拨就闹腾了起来,抨击朝政,喊着‘为大秦计、为天下黔首计’的口号,在咸阳宫正门外的校场上大呼小叫,吵着向天子进谏。

就连多年的咸阳令都觉得头疼,宫门聚集、逼宫乱政,已经能以谋逆论处了,可学宫中的少年非富即贵,若真以谋逆而论,牵连太广,所幸这些少年除了偶有聚集之外,并无其他举动,也算是知道轻重,是以每次都是驱散人群,告诫学宫祭酒严加约束了事。

皇帝攻灭六国,迁六国贵胄置于咸阳,这其中龙鱼混杂,和六国遗族暗通款曲的肯定不在少数,若趁着皇帝东巡,咸阳空虚的关头,借诸生聚集时骤然发难,惑乱人心,那就又是一场乱局,颠覆谈不上,但也是个不小的麻烦。

而且,这第三次东巡本就是冲着六国遗族去的,一旦出巡,必然声势浩大,耗时甚久,咸阳这个大后方交给谁来主持?三公九卿?三公九卿大半都要跟着东巡,参与和六国遗族的斗争吧?

以上种种,就需要一个能够总揽全局,压服各方,能在皇帝东巡时牢牢控制局势的人物。

身份要高,起码也得是三公九卿的地位吧?名分要正,能够被满朝文武接受,仅这两条就没几个能胜任的,北疆局面不稳,蒙恬是回不来了,而山东六国暗流汹涌,遍眼观瞧,处处都是敌人,如此局势,哪怕强如皇帝现在也不得不遵从君与储君不可同离中枢的传统,以策万全。

直到送走了李斯,扶苏也未彻底回神,王绾抬手指了指扶苏身前的茶盏笑道:“这是赵佗将军遣人送来的百越特产,百越之民称其为‘茶’,提神醒脑,公子可试过了?”

“学生还未开府,赵将军又是百越主事,哪敢私下见我?”扶苏自嘲一笑,浅尝辄止,点头道:“不错,不错。李斯之言,老师以为如何?”

“人啊,一上了年纪就不愿再动杀心了,哦,王翦那个老东西是例外。”放下手中的茶盏,王绾起身朝外走,只是步履有些蹒跚,也不避讳扶苏的搀扶,他都致仕了,还有什么好怕的?

“李斯这次来是问一些昌平君的旧事。当年李信伐楚失败,就是因为昌平君的缘故,非战之罪。后来王翦伐楚,项燕兵败自刎,楚王被俘,昌平君也被处死,项氏一族本该被连根拔起,只是他们早已被昌平君藏匿了起来,眼下山东六国不靖,定有项氏在其中作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