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生死之间(2 / 2)

加入书签

这一次找不到答案,那就无论什么时候都找不到答案了。甚至于,自己会恐惧于科学,恐惧于研究,自此再也无法从事科研职业。

他意识到了这一点,但却仍旧抵挡不住本能恐惧的侵袭。

他想了许久,思考了许久,忽然间心中一动。

他明白自己的恐惧来源于何方了。

死亡。

他怕死。一直都很怕死。

每个人都怕死,他也不例外。

他有预感,如果自己真的让意识之中的那团光影“孕育”出了自己想要的答案,那么,死亡就会降临。

原因很简单。救世者文明不杀自己,是因为杀死自己反而会导致自己的研究受到重视,反而会推动自己的理论发展。

但如果……自己此刻的思考取得结果,导致自己的研究取得突破了呢?

这同样会在科学界引起轰动,令整个科学界都开始重视自己的研究,同样会推动自己理论的发展。

两件事情,结果是一样的。

既然结果一样,那为什么不将自己杀掉?

杀掉自己,还能让人类科学界损失一名可能引领潮流的科学家,也算是挽回了一点损失。

自己的显意识没有意识到这一点,但潜意识意识到了。所以自己的身体在本能的抗拒自己取得答案。

又或者说,自己早就该想到这一点的,但是,自己下意识的没有去想,不肯去想。

生死之间,生死之间……

年龄越大,越能体会到死亡的恐怖。许正华今年已经三十多岁了,生命已经度过了至少三分之一,甚至二分之一。对于他来说,衰老和死亡都已经是无法再逃避,而是必须要直面的问题了。

死亡这个词汇,从来都是沉重的,从来都是能让人发自内心恐惧的。

许正华发现,自己还是无法拥有足够的勇气对死亡威胁置之不理。

便在他几乎想要放弃的时候,恍惚间,老院长的身影慢慢浮现在了脑海之中。

那时候自己还很小。某一次,老院长带着自己这帮孩子在操场上玩的时候,一阵风吹过,老院长上衣被吹开,露出了腰腹间一道巨大而狰狞的伤口。

见孩子们恐惧之中夹杂着好奇,老院长笑了笑,暂停了体育课,就席地而坐,给孩子们讲述了这道伤口的来历。

“那是抵抗侵略最艰难的时候,我和战友们奉命坚守一处高地。那敌人啊,就跟潮水似的,怎么打都打不完。打到后来,战友们都牺牲了,就剩我一个。敌人也只剩下俩。”

“子弹打完了,只能拼刺刀了。可不是跟你们吹,那俩人个头都比我大,但我没一点迟疑,嗷嗷叫着就冲了出去。”

“老师老师,你不害怕么?”

老院长笑了一下:“怕啊,怎么不怕?说实话,当时我怕的要死。我也知道,只要投降就能活命。但没办法啊,看看后边,那是咱们的国土,咱们的父老乡亲就生活在那儿,我要是怕了,投降了,他们就要去杀咱们的父老乡亲去了。”

“那肯定不行啊,我就是死了也不能让他们过去啊,我就扑上去跟他们拼刺刀,不是我吹牛,我腰子都被划破了,肠子都出来了我都没退,最终把那俩敌人全干掉了。”

老院长所描述的血腥画面,给当时尚且年幼的孩子们,包括许正华在内,都带来了极大的冲击。他当时很不理解老院长究竟是怎么做到的。

那得多害怕啊,怎么可能还能顶住不退?

老院长一定是在骗人的。

但随着年纪渐长,许正华渐渐明白了。

老院长并没有骗人。

原来真的有一些人,可以不被任何恐惧,哪怕是死亡的恐惧吓倒。因为他们有信念在支撑着。

信念,是高于一切的东西。

老院长的信念,是打退侵略,保家卫国,解放全人类。为了这个信念,他连死都不怕。

“那么……我的信念是什么?”

许正华默默的想着。

伴随着他的思考,这个问题越来越明晰。

他的信念,继承自老院长。

老院长为了解放全人类的事业贡献了一生。现在,人类文明再次遭到了侵略。

虽然没有太过关注时局,只醉心于科研,但只言片语之间,他仍旧知晓此刻人类是什么处境。

名为合作,实为附庸。并且未来能否继续延续下去都不知道。

“老院长有老院长的信念。他的信念支撑着他面对死亡威胁,面对强敌都不退一步。我也有我的信念,老院长可以克服恐惧,我也能克服恐惧。”

“我不想看到人类被继续奴役下去,不想看到文明沉沦,不想看到无数人丧失最为基本的尊严,在绝望和痛苦之中死去。我不能容忍这些事情的发生,为了改变这一切,我宁愿付出生命……”

“我怕死,但我不能被死亡吓倒。”

之前因为恐惧而微微有些涣散的心神,在这一刻陡然凝聚了起来。

恐惧如同潮水般涌来,但再也无法影响到许正华一丝一毫。

他坚定的向前迈了一步。于是刹那间,心神之中那交汇成一团的奇妙字符陡然爆散开来,有一些许正华期盼已久的东西孕育了出来。

他感到自己全身每一个细胞,每一条神经都在欢呼。

无数个日夜的殚精竭虑,无数个日夜的苦苦追寻,在这一刻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那个最为重要的突破,他找到了。

虚粒子,是虚粒子。

虚粒子是在量子场论的数学计算中建立的一种解释性概念,指代某些微观物理过程中的数学项。它并不是真实存在的,它是一种概念化的手段。

如果一个单一的粒子被侦测到,那代表了它存在的时间长到了使它不可能成为虚粒子的程度。也即,所有能被观测到的粒子都不是虚粒子,所有虚粒子都永远不可能被观测到。

虚粒子最广为人知的存在形式,来自于霍金辐射。

霍金辐射是一种关于黑洞蒸发的理论概念,用科普语言表述,便是宇宙真空之中不断凭空诞生出虚粒子对,一个虚粒子拥有正质量,一个虚粒子拥有负质量。在诞生极短时间之后它们便相互湮灭,重归无形。所以在宏观层面并不违反质能守恒定律。

如果虚粒子诞生地附近恰好存在一颗黑洞,那便有可能发生这种事情:携带负质量的虚粒子落入黑洞,造成了黑洞质量的降低,携带正质量的虚粒子无法湮灭,只能向外辐射出去,看起来就像是黑洞在发出辐射,导致质量的降低一样。

但这其实只是一种科普语言,并不严谨。它只是对于某一种“无法被探知”的过程的形象化的描述,为了便于计算,才提出了虚粒子的概念。

量子力学就是具有如此奇怪的特质:它会避开关于内部机制的思考,只去探究那些可观测可感知的方面。

当引入虚粒子的概念之后,许正华发现,那困扰自己已久的难题,忽然间迎刃而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