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六、行吟的歌者(1 / 2)

加入书签

只用了三天时间,考古人员便初步断定是后凉吕光的墓穴,发掘范围进一步扩大,而在这个群山环绕的山谷中,又加入了几支考古队。

林枫也向李馆长提出请求,希望下墓中看看,但李馆长看出林枫并非考古人员,以容易造成文物损坏为由拒绝了他,这让林枫有了些小郁闷,成天只能帮忙洗菜、做饭。

晚上,江城博物馆的同志在一起吃饭的时候,林枫借机问道:“吕光是谁啊?”

大家知道林枫不懂相关的历史,李馆长也有考教大家的意思,便对胡月说:“你来答这个问题吧。”

胡月也大方地解释起来:“吕光是前秦苻坚手下大将,因在平定并州之战中,阵前杀死张蚝,击败张平,吕光军中号称万人敌。又在平叛战役中斩杀苻双,苻武;建元六年灭前燕,封为都亭侯,此后帮助苻坚平定洛阳叛乱,擒获苻重。再次起兵时,以破虏将军之名镇压了蜀地李乌起义,升至步兵校尉,此后在接连的平叛战斗中,屡战屡胜,官拜骁骑将军。”

李馆长满意地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另一个叫李凡的青年。“李凡,你接着讲。”

李凡是京大毕业的高材生,来博物馆工作已经3年,非常受馆长的赏识,此刻,也从容不迫地讲到:“吕光一生中最辉煌的战绩,当数龟兹之战。吕光身为使持节,统率7万步兵,五千铁骑,采用钩锁战法,大败西域联军七十万人,进封顺乡侯。此后,苻坚死后,进入平叛阶段……..。建年号太安,于太安四年,自称三河王,改元麟嘉,设立太庙。”

李馆长欣慰地看着李凡,示意他可以停下来了。然后看向一位年长的孙元乾老师。

孙老师也会意地继续讲到:“此后的吕光,即天王位,国号大凉,改元龙飞,封吕绍为太子,设置百官。此后再战西秦,其弟无谋,屡战屡败。加之部下多次的反叛,龙飞四年病逝,传位其子吕绍,谥号懿武皇帝,当时的历史考证墓葬为高陵。经过几天来,对该地的史料考证,这里就是太子山,也就是历史上的高陵。”

李馆长意味深长地说道:“十六国的混乱的局面,是对于封建帝制的一种挑战。天下总是在大乱后形成大治的局面,时刻地提醒后世的君王。这个墓葬的意义是西域文化与华夏文化的交融,它的意义或许会改写很多的历史教材,所以,大家需要多学习。”

馆长在转眼间,看见林枫如痴如醉的样子,便开玩笑地问道:“这段历史中,最关键的转折性的人物是谁?答出来,准许你下墓一次。”

林枫恍惚间听到这个问题,也不假思索地回答:“王猛。”

这让馆长有了一些惊异,但还是笑呵呵地点头。“准了!”

墓地已经拓展了原先的10倍的范围,而且,随着墓道的清理工作,已经向山腹延伸。

考古队员们看到已经出土的兵器,陶器以及一些金银饰品十分高兴,专家们则是忙于拍照,对文物开展保护性处理工作,并对大量文字资料进行解读,用来印证典故的真实性。

当初发现这个墓穴,是竖坑,带有显著汉墓风格,但经过发掘后,发现墓室仅是耳室。

在通往主墓室的墓道里,存放着大量后凉时期的随葬品,主墓室被厚重的石板挡住,如果采用爆破的手段,会导致山体的塌方,极大地破坏墓室内保存的文物。

专家认定这位后凉的吕光鸠占鹊巢,占用汉人的墓穴作为他的阴宅,从而护佑子孙,风水学上叫“占墓穴讨鸿运”。

来自全国十个省份的专家,开始商讨起来。

周老是故宫博物院资深专家,见到考古队的代表都到齐了,便首先发言。

“大家十多天来的工作十分辛苦,但废话就不多说了。经过对汉墓中出土兵器,陶器,饰品的研究。基本断定是东汉末年地主豪绅的墓室;在其周围,陆续发现了十六国的物品,而且保存完整。现在可以确定是前秦时期,后凉太祖吕光陵墓。如果继续发掘,可能会破坏内部存放的文物可能,大家都表态,有什么好主意没有?”

一位来自山东的专家说道:“一直以来,我们考古工作都是依照当年郭沫若同志的要求,只有在已经破坏的陵墓才可以进行抢救性地发掘,结果,几十年来,我们成了盗墓者的跟屁虫,文物被破坏不说,还有大量的文物流失。”

在座的专家也纷纷点头。

“现在的科学技术,较50年前已经有了质的飞跃,无论从墓室的探测,棺木结构,文物的保护等方面;还是从内部空气环境,周围地貌特征等方面,这些都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因此我的意见是找专业的施工队伍进行勘测实施。”

一位豫省的专家发言。“我是同意这个观点的,毕竟十六国这个历史阶段,考古史上存在断层;其次是现在科技手段具备进一步发掘的条件。”

余下的众多的专家基本上同意上述观点,周老随即对考古工作作了安排。

第一、就近安排电力设施。

第二、挑选专业的施工队伍,并由地质专家协助设计发掘方案。

第三、文物保护的相关设施尽快准备完成。

第四、安保设施需要落实。

第五、尽可能改善专家的生活条件。

第六、既然墓葬的规模已经基本确立,各个队伍需要缩减一下人员。

林枫在山脚处蜿蜒上行,透过开瞳术透视的功能,已经了解到墓室内的基本情况,当注意力扫视到主墓室四周的暗河时,发现了众多的尸蟞,而且,在棺木的旁边林立着许多的陶罐,里面充满了虫卵状的物质,感觉到一种极其邪恶意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