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大海捞针计划(2 / 2)

加入书签

在很多科研的领域,这可是堪比人形电脑。

比如说在复杂统计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人工智能AI等等。

他可以在应用程序的逻辑层面和数据方面找出详细的错误和遗漏。

简单来说,就是找系统漏洞。

当然,这也需要他熟悉相关的系统知识。

数据管理、系统开发、海量数据分析与挖掘等科研领域,这家伙的天赋技能是一个杀手锏。

它可以大大节约系统开发的时间,打造超强悍的杀毒软件。

当年,桦国原子弹的研究开发,如果有他的参与,至少可以节约一半以上的时间。

姜余打算在这一两年,先让白东明多学习一下信息与计算机技术,汉语言编程等相关知识。

当然,高等数学和逻辑方面也需要他多看看,都了解一下。

这样有助于更好的发挥优势,提升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包括实现和分析协同过滤算法、运行和学习分类算法、分布式Hadoop集群的搭建和基准测试、……数据操作等等。

最后才让他参与到航母和舰载机的制造工程中。

说他是人形AI,真的是一点都没有夸张的成分。

彭亚军注重数学理论问题,白东明偏重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两人都有超强的天赋能力,是一对鬼才。

“老杨,真是捡到宝了,就这两个家伙完全可以帮助咱们的学校短时间内打造成世界顶级理工名校。”

杨校长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喜悦激动之情,哈哈大笑起来。

“哈哈哈哈,老子果然没看错人,如果是换作其他人,这两个超级天才就被埋没了。”

“你呀,就是现代版的伯乐,总是能够在平凡中发现闪光点……”

姜余听这话的语气,怎么感觉这么别扭?

杨校长就好像是夸他自己一般。

实在是太不要脸了……

……

其实,姜余发现的天才并不只有他们二人。

还有很多偏重理科的天才,就算全部满分的也有几个。

只不过他们没有这两个家伙那么突出而已。

这些人都是给了保送名额,下半年开学时候就会过来报道。

这些天才们,如果是换作京大或是华清,估计都是爱理不理的。

他们学校的状元都不少,偏科生估计没有那么容易进去。

尤其是彭亚军和白东明,倘若没有姜余,他们可能会自甘堕落,消失在茫茫人海中。

今年的招生政策肯定不会再延续,但是“大海捞针”计划不会变。

杨校长通过召开校委会,把这条计划的实施政策和待遇方案写进了校规和招生条件中。

为了避免后来继任者胡乱更改,上面还特别注明:必须经过校委会和在校学生集体同意才能更改。

姜余总算是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了。

卷毛哥打了电话给他,说是最新的整车总装线和发动机生产线已经全部安装完毕,还剩余的两条和工业机器人怎么处理?

还能怎么处理?

肯定是交给京都第三机床厂,让他们逆向工程处理。

有这个玩意的图纸,以后就不需要进口了。

姜余准备改造一番后,用在航空航天领域。

这也算是一个大买卖了,科技含量十足,垄断性质很明显。

京都第三机床厂有了这一套技术,可以慢慢摸索出更多的生产工业技术。

到时候,桦国的工业基础会更加扎实稳定,高新技术领域会更快的突飞猛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