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暗潮(2 / 2)

加入书签

众人无语。曲平:“大王,豫国实在无礼,出于道义,我们必须援助冀国。”

荆王米悼蓦然不答。申春回禀:“大王,曲奉常此言差矣。豫国行事如何,那是豫国的事,与我何干?再说了,出兵救冀,需要长途跋涉,耗损巨大;即使打了胜仗,我们荆国也得不到一寸土地,还得罪了青、豫两国。如此有害无利的事儿,做了干嘛!”

荆王米悼微微点头。姬燕附和:“大王,申春将军说的极是。杀头的买卖有人做,赔本的买卖没人做。我们损兵折将,耗费粮草军资,大老远去救冀国,根本就是吃力不讨好。

再说了,青、豫两国一直以来都对我荆国虎视眈眈;我们如果出兵救冀,正好给了两国可乘之机。到时候,两国以此为借口,新仇旧怨一起算,反咬我们一口,谁又来救我们?即使大王想救冀,末将还要驻守东境,抵御青国,爱莫能助。”

荆王米悼继续点头,问昭云:“昭将军,您怎么不说话?”

昭云回禀:“大王,微臣近日偶感风寒,身体不适,就算大王要发兵,微臣也是力不从心,所以不敢妄言。不过,微臣建议,既然冀国已经求救,豫国也有失道义;我们不如姑且答应冀国的请求,缓缓行军,坐山观虎斗;如果战局对冀国有利,我们就锦上添花,帮他一把;如果豫国有利,我们就撤兵,免得吃亏。”

荆王米悼连连点头,转头问游基:“游将军,你什么意见?”

游基憨憨的说:“启禀大王,您知道我一向是个没主意的;大王您打也好,不打也好,我都听您的。”荆王米悼哈哈大笑。

荆王米悼问卫起、李赫:“两位爱卿什么意见?”

卫起、李赫异口同声的回答:“打。”

荆王米悼问:“两位说说看,为何要打?”

卫起突然反问:“大王这两日睡得可好?”

“啊?!”荆王米悼没想到卫起有此一问。

卫起接着说:“微臣刚才进宫的时候,看见赵故城正在殿外嚎哭。听人说,他已经哭了两天两夜了。微臣就猜,大王这两天没睡好……”

荆王米悼止不住尴尬的笑:“嘿嘿嘿,爱卿懂我……”

卫起又说:“大王要是不答应赵故城,发兵救冀,赵故城肯定还会继续哭,就是哭到死,也不会走。为啥呢?赵故城在这里哭,不吃不喝,肯定要死,死的还有个忠臣样子;赵故城没搬到救兵,回到冀国,冀国扛不住青、豫二国攻伐,亡了国,他也是死,死的时候还是个亡国奴。既然都是死,不如在这里哭,为国为民而死。”

荆王米悼顿悟,连连称是。卫起继续说:“所以,大王不发兵,就甭想睡个好觉。哪天赵故城真要不小心哭死在殿外,大王还要背上麻木不仁的骂名。这样不好……”

荆王米悼:“爱卿说的极是。那我们要怎么救冀国?”

卫起:“刚才昭将军提议隔岸观火,微臣觉得不好。群众的眼睛都是雪亮的,我们搞这些个把戏,就是瞎子也看得出来。反正都要发兵,都要损耗粮草,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不怂就是干。”

荆王米悼还是犹豫:“卫丞相嘴上说的痛快,可我还是不放心。万一打败仗怎么办?”

卫起:“其实,以微臣之见,此时此刻,正是挥师北上,救冀伐豫的大好时机。我们如果按兵不动,豫国吞并了冀国,实力大增,对我荆国更不利;而我们现在发兵,看起来是我们在救冀国,实际上是冀国在帮我们消耗豫国。退一万步讲,如今的荆舟师,今非昔比,丝毫不惧豫武卒。”

昭云不悦:“卫丞相此言未免托大。豫武卒名满天下,荆舟师与之相比,能有几斤几两,卫丞相还不清楚?况且,豫国还有青国相助,不可小觑。”

卫起:“到底是昭将军考虑周全。不过,青国本身就是跟着豫国蹭吃蹭喝的,不会真正卖力。再说,青国那些个虾兵蟹将,有何可惧?又有姬燕将军在东境牵制,青军岂敢乱动?”

荆王米悼笑的合不拢嘴:“卫丞相说的好,说得好。那这一战,丞相觉得该怎么打?”

卫起:“如果直接救冀,我军需要长途跋涉,劳师远征;而且,还要通过豫国多道关隘坚城,实不可为。但是,豫国主力尽在冀国境内,我们如果避实就虚,攻其薄弱之处,再不济也能小有斩获。到时候,豫国必然回救,冀国之围自然解除,”

荆王米悼喜不自胜:“卫丞相高明,高明……金将军,米澜大人,你们觉得卫丞相的建议如何?”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