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监造(2 / 2)

加入书签

杨璟一时半会儿也想不通,许是这位监造大人口味特殊,这城门地处偏远,又下着大雪,一时半会儿请不来青楼小姐,用窑姐儿解解近渴也不是没可能。

“既然你认不得这三个窑姐儿,又为何认为她们就是夹墙里的女尸?”杨璟抛开脑中杂念,直奔主题地问道。

王不留轻哼了一声,而后压低声音道:“那三个窑姐儿在监造大人的营帐里待了一宿,翌日才离开,当时大家伙儿正在吃早饭,很多人都看到马车离开了…”

如此一说,杨璟就越发迷惑了,既然大家都看到马车离开,那就有几百个目击人证,可以证明那三具女尸并非窑姐儿的了,为何王不留却更加笃定?

王不留也不再卖关子,继续解释道:“马车离开并不代表人就一定离开了,老朽别的本事没有,这对招子还是够亮够毒的,那天夜里下了大雪,路上都是积雪,那马车的吃重却并不深…”

“你是说车上没人,监造只是在掩人耳目,那三名窑姐儿并未离开?!!!”

“正是如此!老朽当初摆摊算卦,整日看着车来车往,闲来无事就喜欢看车辙子,这些印子的大小和深浅,可是一门学文咧!”

杨璟听完,心头不禁大喜,一来是因为王不留若果句句属实,那么夹墙里的三具女尸,应该就是那三名窑姐儿,只要找到监造杜可丰,或者当初的随从,就能够得知被害者身份,甚至于顺藤摸瓜,逼出真凶来!

再者,王不留竟然研究车辙印子,这可是痕迹学的雏形,足以说明这貌不惊人的老头,其实是个睿智而精明且阅历丰富的老狐狸!

杨璟好歹是个刑案推吏,虽然有宋风雅当助手,又有唐冲和徐凤武当保镖,可许多事情都需要依赖王斗和张证等县衙的胥吏,并没有自己的贴身幕僚。

若果能够将王不留收入账下,为己所用,对自己的工作却是一个极大的补益!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眼下既然找到了新线索,杨璟自然不可能放过!

“先生可知这监造杜可丰如今在何处?”若能够问出这杜可丰的行踪,倒也省却了公差们好大一番寻人的功夫。

王不留也没有隐瞒,搜索记忆之后,才慎重地开口道:“据说这位监造大人已经下放到江陵府,如今在府衙里头当差,至于他的随从嘛…当时负责接待和保护这位杜大人的,乃是周家的首席护院以及周家的一些武师…”

“周家?”彭家和周家都是巴陵望族,由本地乡绅出面接待监造,能够让巴陵知县避嫌,也是情有可原,只是这件事与周家扯上关系,也让杨璟心里有些不安,因为周南楚与他水火不容,无疑加大了调查的难度。

王不留并没有察觉到杨璟的异常,他凑近了一些,这才轻声说道:“老朽是不认得那三个女人,但当初周家的长随过来寻老朽做饭温酒,老朽却是认得的,早两日周典史巡视大牢,那长随就跟在周典史的身边,老朽敢用这双招子担保,绝对错不了!”

王不留这条情报不啻于旱地惊雷,完全出人意料,杨璟一直在寻找线索,没想到这么一个关键人物,竟然就正日伴随周南楚左右!

杨璟当即让狱卒把李沐找来,装模作样将王不留的铜钱,以及自己身上的一些会钞都塞给了李沐,让他疏通关系,把王不留这对老夫妇给放出去,实则暗中已经嘱托李沐,让他通知王斗和宋风雅等人,务必控制住周南楚身边那个长随!

李沐得了杨璟这个刑案推吏的嘱托,办事效率很高,人手纷纷行动起来,而王不留夫妇已经登记在案,入狱前又照着老法子留下了指纹,周南楚的人正在逐一审问排查,一时半会儿也轮不到这对夫妻,杨璟便授意李沐,将王不留夫妇给放了出去。

为了不让王不留怀疑,他还编造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只说他表哥李沐疏通了关系,又上报说王不留的妻子极有可能得了疫病,若不及时放出去,怕是整个大牢都要遭殃。

王不留自是感恩戴德,离了杨璟便带着妻子离开了大牢。

杨璟一方面让人监控周南楚那个长随,另一方面已经通知杨知县,让苏秀绩查一查杜可丰的底细。

虽然杨璟还在牢里头当卧底探听消息,但他的人手已经全部出动,纷纷展开了行动。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宋风雅却带来了一个极具震撼力和颠覆性的消息!

if(Q.storage('readType')!=2&&location.href.indexOf('vipchapter')<0){

document.write('');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