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1.惊喜(2 / 2)

加入书签

可以说,刘浩从来没有真正的忽视小狻猊,此前经过龙国澳洲基地之时,也抽空观察了一番,其他的且不说,如今小狻猊身上太古真龙血脉进一步提纯,就足以让他心中高兴不已。

至于小狻猊最激纠结的一股小小势力,也不过是顺带的惊喜罢了。

刘浩也根本不指望小狻猊能够将这股势力做大,更不指望小狻猊能够挑起澳洲西部地区妖族之间的战争,因为这些都不再他的期待范围之内,也绝非最主要的问题。

此外,刘浩还有一个隐藏的谋算,只不过这个谋算他并没有真正想过要大张旗鼓利用而已。

这个谋算,却是刘浩机缘巧合之下收取的弟子,也是洪荒之中如今唯一收取的弟子‘妹儿’。

此前,他修为尚浅,还不知‘妹儿’特殊,如今依然接近混元,哪里还能看不出‘妹儿’的特殊之处?

也难怪当初几个圣人见到妹儿都会给面子的给与祝福,当时他还以为是自己的面子使然,如今看来最主要的因素却非此间,而是因为‘妹儿’根本乃是太阴星‘望舒’的转世。

这个‘望舒’可是太阴星真正的第一生灵,且还在洪荒羲和(洪荒羲和属于太阴星,弑神者世界的羲和属于三足金乌)、常曦之前,她才是真正的太阴星之主。

只不过这个太阴星之主运气实在有些差,在龙汉初劫之时,就已经陨落了,无尽轮回之后这才机缘巧合被刘浩发现,收为弟子。

这也是刘浩最后的保险,但在没有真正到了无奈之时,刘浩却不会打这番主意,也不会将冷清不争的‘望舒’推向舞台。

实际上到了现在,刘浩也认为这个底牌使用的几率越发稀少,一旦他证道混元了,帝俊太一哪怕凶焰滔天又如何?

他们可不是当初巫妖大劫的帝俊太一了,死过一次,对生命的珍惜也势必再上一层,顾忌也势必更多,否则又何至于让白泽内心出现隐约的失望?

加上各种此前他有意无意的布局,他相信也无需利用自己弟子,这份自信如今反而更加深刻。

说白了,刘浩依旧是对深渊威胁的担忧使然,也再担心当真和妖族撕破脸皮,会导致直面深渊战局的崩塌,到了那时,真正损失的可不仅仅是北美战线,而是整个地球,所有的诸天万界。

他心中也多少知道帝俊太一再暴躁,这份理智也该存在的,但也绝对不会将这份期待寄托道帝俊太一二人的理智之中来。

或许是感受到了北美妖族妖兽的变化,看到了儒道至圣世界修士的融入,刘浩下意识的将目光投向星空的方运本身,这一看却是让他也大吃一惊。

你倒是为何,却是方运给刘浩带来了莫大的惊喜也。

此前,刘浩将洪荒斩三尸之道传授方运,也让方运直接从大罗金仙道果踏入准圣,一下斩去二尸。

原本他还想着过不多久,方运也该将第三尸执念斩下,可如今却发现方运直接走上了另外的道路来。

这家伙却是直接将斩三尸之法融合本身儒家之道,彻底的做了改变。

又或者说,将三尸化身进一步开发,走上了全新的道路,开辟了真正符合儒道百家自己的进阶方法来。

周天星斗大阵之内的方运,刘浩一眼就看出其根本不过是方运的一个三尸化身,善念也。

可如今,这个善念之中,已然仿若一个全新的个体,唯独剩下一身儒道气息。

在其身后,隐约之间出现了五个幻影,也就是刘浩这个地球百家之道创始人,这才能一眼看出这五个幻影的本质来,换做他人,或许能够感悟到一丝区别,但想要看到这五道幻影都难以做到。

因为这五道幻影,根本就是方运这局儒道化身之中‘道’的显化,乃儒道最本质核心‘仁义礼智信’也。

可哪怕是幻影,却依旧不容小觑,给刘浩的感觉,每一道幻影,都有着这具儒道化身的威能,就好似一方法则的显化一般,独居一角,独占一道,一旦出手,便犹如完美世界的极道一般,升华到了极致,一举便可将对手碾压成灰。

对刘浩而言,这份惊喜并非手段有多恐怖,而是方运摸索出来的道路使然,因为这是可传播的,也意味着后来者可以学习模仿,仅而涌现出更多的百家高手来。

要知道,如今的百家之道几乎走到了一个瓶颈,刘浩这个所谓的创始人既没有空闲去探索,也没有悟性去追寻,但他心里头说不着急那也绝对是可不能的。

这或许也是新道路使然,磕磕碰碰难免,越是朝着上层行走也越是艰难,这份艰难不说比对洪荒仙道体系,哪怕是完美世界的极道体系也略有不如也。

然则如今这个局面似乎被方运彻底打破。

将百家各道的‘核心’提炼,且还可以多选,这即是一种进阶模式,也同样避免了完美世界只能选择极道的因由,着实恐怖也,更让刘浩产生了一种是不是将自己地球的百家之道尽数托付给方运的心思。

因为和方运相比,他自己这个百家之道创始人当真不合格也,哪怕本身,他也从来没有将其视作自身主干修行,可谓只得好处,却贡献稀缺。

他收敛心思,沿着方运推演的道路推算起来,很快他的脸上笑容更甚。

似乎方运这份尝试已然十分成熟,更不仅仅必须在准圣或者大罗金仙阶段才能将‘道’的核心提炼。

从推演的结果来看,只要封圣,也就是儒道至圣世界的半圣阶段,便可将自身的‘道’点亮,而后则是源源不断的朝着这个光点投入营养;

到最后凝聚出属于自己的儒家‘仁义礼智信’,属于自己的法家‘致公、赏罚分明’等等等等。

“大材也!吾不如多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