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八 衔枚夜度五千兵(9)(2 / 2)

加入书签

李真虚接过葫芦却没有喝,道:“如何联络你那故友?”

“这个倒是简单,”陈念祖道,“他家就住在河对岸,待我泅渡过去,找他借了竹排再来接先生。”

李真虚点头,自己寻了块河边巨石坐下等陈念祖回来。

此时正是台湾最热的时候,陈念祖脱衣下水,片刻之间就已经游到了对岸。再往深处走了没多远,隐约便见一座简陋村落。房屋皆是茅草、蕉叶所造,周围又以杂木插在地上,像是篱笆,只是标明地界,却什么都防不住。

陈念祖到了村子外面,也不贸然进去,只是喊道:“他巴托!他巴托!”

不一时,村子里出来几个男子,都只有十五六岁上下,脸上还没有纹身,表明他们没有猎过头,尚未成年。领头那人见了陈念祖,面露喜色,叫道:“念祖,你来了。”说的却是闽南语。

陈念祖也不再说绕口的官话,只以闽南话与他寒暄。

这他巴托虽然年纪不大,但在伙伴之中最为强健,隐隐有头领之势。不过大肚国以女子为贵,男子虽然可以任国王,但说穿了只是战士的首领,族中大事还要女子们决定。也是因此,陈念祖准备了不少女子喜欢的东西,比如布匹、银钗、还有李真虚带来的玻璃镜。

先送了礼物给他巴托的母亲,陈念祖理所当然受到了全村人的欢迎。他巴托也友善地带着伙伴过河接了李真虚,然后在村中招待二人。

李真虚还是头一次见到这么热情好客的番人,总算常年修行,心性坚定,并无惊异之色。他这份淡然也让当地人为之钦佩,乐得与他亲近。有陈念祖这个翻译,李真虚也正好询问了许多土民之中的习俗、信仰、禁忌,欣喜地发现土民之中果然有古越遗风。

这些土民崇信祖灵,祭祀先祖,相信祖先会庇佑或者惩罚整个部落。同时他们也有各种自然崇拜,相信万物有灵。从信仰上来说,土民显然与华夏并无冲突。

“祖先的身体不在了,但神灵必然永存。”李真虚道:“所以我们敬奉他们,就应当视他们还活着一般,好让祖先庇佑我等子孙后裔。”

陈念祖将这话翻译过去,村社中几位年纪大的祖母纷纷动容,道:“原来汉人中也有懂事理的。”

李真虚笑道:“汉人都懂事理。只是有些汉人离家太远,没有了家教,让人恼怒。还有些则是因为各家风俗不同。譬如我汉人到友邻家中,要问候其父母大人,也要敬拜其先祖,若是在这里,就不知龗道是否算是冒犯了。”

几个祖母听完翻译,面露喜色:“只要不犯禁忌,我们也是乐见外人来祭拜先人的。”

祖灵崇拜都会衍生出“视死如生”这一特征,这是因为这种信仰本身就是基于祖灵与后人同在的基础上。不尊重别家的祖先,可能引起战争。同样,尊重别人的先祖,也会赢得好感。

陈念祖不知龗道李真虚的用意,只以为那是江西地方的风俗。按照福建某些风俗,各家祠堂都只有有辈分的男子才能进去祭拜,哪里轮得到外人去祭拜?而且就算是拜见朋友的父母,那也得过命的交情才行,否则人家的父母怎肯轻易见你?

李真虚这么说却是带着试探的引诱。

引诱这些番人同意自己祭拜其先祖。

若是番人不同意,自己也没甚损失;若是同意,则是一个传教的大好机会。

道教的支柱之一就是科仪。

科仪的目的说是与神只沟通,但真正的作用却是借音乐、形体、舞蹈,用艺术和神秘让观者心生敬畏。有了敬畏,才有了依止,从而才能产生信仰。

李真虚没有携带乐器、法器,但对他这个层次的高真而言却丝毫不成困扰。问清禁忌之后,李真虚长吟一声,将所有番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到了自己身上,提神醒脑。旋即踏罡步斗,身形翩翩,仿佛云鹤,口吐咒言,像是吟诵。若是换个舞台,打上灯光,足以堪称歌舞艺术。

无论是文明还是蒙昧,人的气质就是灵魂的脸。

李真虚心存清静,身上自然流淌出自然之气。一套临时草创的祭拜礼仪完成之后,旁观土着无不心生仰慕,暗自惭愧:原来我们之前祭拜祖先的方式真是简单得近乎简陋啊!(未完待续……)

PS:大家早上好啊~~!看小汤这么早起来码字,给张月票、推荐票呗~~!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