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画一个圈让一部分先富起来!(1 / 2)

加入书签

现在报纸上已经有了许多报道。

国内媒体还是倾向于谨慎保守,但是英文版的报纸对神州大地经济体制的改革突破期待很大。

这也是张高兴选择看一些英文报纸的原因,顺带学习英语。

文科不用沉迷题海,但是需要大量阅读,张高兴不懂的英文,翻翻字典,一张报纸先前读起来要花费一天,慢慢地阅读速度增加了起来。

无他卖油翁手熟,查字典的速度变快了一些,当然还有单词他现在认识多了一些。

神州大地国内,特别是广大的农村现在都还是保守,但是国际上纷纷投向世界上最大沉睡的国家。

现在国外,特别是岛国,在他们眼里神州这片大地有着巨大的市场。

他们宣传的报道十分狂热。

只要神州大地闸门开,他们的产品能卖到美国也能卖到华夏。

特别是神州大地一些传奇人物们也出访到了京都。

那些商人们感觉十分敏锐。

因为那就是他们的商机。

在确定改革开放之前,那场真理标准大讨论思想热潮之下,神州大地许多传奇人物出访了发达国家的资本主义工厂,这张高兴是知道的。

其中就有参加岛国的公司,他们在那里领略到了“现代化”的生产线,他们走进了生产车间,参观了电视机组装生产线,自动插件装置,以及检查成品的生产工序。

见到了许多现代化的产品高速传真机,录像机,录像唱片,立体声唱机,微波炉……

他们发出了声音,在神州大地四个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电子工业,电子仪表和自动化都是必需的。

在新加坡,他们看到了花园般的国家,绿化,公共住房和旅游业蓬勃,新加坡的经济制度引起了他们浓厚的兴趣,新加波从外国人所设的工厂中获益,外国企业根据净利润所交的35%的税额归国家所有,劳动收入都归当地工人,当地外资也带动了当地的服务业,那些都是国家的收入。

他们的技术,他们的资金,他们的产品也能带动神州大地技术的发展。

种种的好处。

……

他们签订了与一些发达国家的《和平友好条约》,使得许多外企大boss思考了进入华夏的攻略。

并随后展开了行动。

1979年,八十三岁高龄的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飞访神州大地,成为访问的第一位国际级企业家。

神州大地热烈地欢迎他的到来。

松下公司随之签订了“技术协作第一号”协议,向沪海灯泡厂提供黑白显像管成套设备,通过国际交流基金向神州大地多所顶级高端学府赠送价值数亿日元的设备,松下公司驻华事务所随之开设,松下公司率先进入神州大地。

这对国际上的企业起了巨大的示范效应,特别是岛国公司,在其后的十年间,是第一批神州市场的外来拓荒者,大量岛国的设备,电子产品倾泻神州市场,提升神州大地人民消费的档次,当然也使得他们在神州大地赚得金银满钵,一举人均突破一万美元……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