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收藏圈的鄙视链(2 / 2)

加入书签

人家一枚要价700的银币,你在怎么还价估计也就是650,如果你敢给个50,估计能被打出来!

也正是基于上述原因,老齐一听林炎的条件是这个,脑子连个嘣都没打说道:

“咳,我当是什么条件呢,林老弟不就是喜欢铜板嘛,我这里的铜板你随便挑,喜欢哪个拿那个!”

当林炎听到老齐这句话的时候,他差点没乐疯了!

他此刻心里狂跳不止,恨不得现在立马掏钱拿东西走人。

可他知道,他不能这样,要是真这样,老齐绝对能看出点什么,然后反悔!

在行里这叫把卖货的叫醒了!

或许您会问了,林炎刚才只隔着盒子看了那么一眼怎么就能确认那枚铜元是真的?还那么值钱?要是真的那么值钱,人家老齐玩了这么多年钱币的老油子会不知道?还等着你来捡漏?

其实这些问题林炎刚才也想了,刚刚与魏成明、老齐闲扯的时候,他就把其中的事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

第一,他刚刚隔着那个16格子的塑料盒看到的那枚铜元是中原地区出产的顶级珍品‘乙酉纪年中心汴五文铜币’在各个铜元图谱中都是位列一级的顶级珍品。

虽然还有很多比它知名,也比它贵的多的铜元,但论稀有度来讲,给它一级的定位绝对是公正的。

这枚铜币从外观上来看就和其他的五文铜币没什么太大的区别,尤其不是铜元圈子的人更分不出来。

全都是正面上方书写满文,下方书写‘当制钱五文’的字样,乙酉年的干支纪年更是和所有的五文没区别。

背面更是标准的大清龙图案,唯一的区别就在证明中间那个小小的“汴”字上。

若是其他省份的五文铜板,比如中间写个浙字或者闽字,那价值可能也就是个几十块、几百块的价格,当然也有贵的,但一般市面上能看到的多是普通的。

虽说五文比十文铜板普遍要贵,可在老齐这种一直玩银元的人眼里看都差不多,就好像是以前华夏人看黑人、白人长得都差不多一样。

加之像老齐这种八几年就玩银币的老油子,他们往往都是靠着经验买东西,基本不看相关的书籍,因为他们玩银元的那会,市面上就没有相关的书可以看,即便有,那会工资那么低,他们也不会去买来看,有那钱还不如在当时买两枚银元来的靠谱。

而且大部分时候,这些经验也比书靠谱。

比如书上写了大清造币总厂银币500一枚,你要真信了书上写的去市场上花500一枚买来准保是假的。

因为内行都知道这个价格是买不到的,等你回去再一看书出版的年份,才猛拍额头意识到这书是前几年出版的,在当时可能大清造币总厂银币是500一枚,可现在早涨了好几倍了。

即便是新出的书往往写的参考价也都不准,只能作为横向参考,比如书上写袁大头是300的价格,北洋34龙洋是800的价格,你要看的并不是那个300和800,而是从这种横向对比中知道北洋龙比袁大头贵,而且大概还要贵出一两倍去!

这些知识,像林炎这种新人由于入行晚,大多数都是从书本上看到的,然后在去市场上实践,而老齐这些人本来就知道这些知识,也实践过无数回了,自然就全凭经验做事,而且对自己的经验也很有信心!

不过凡事都有个例外,就比如这枚‘乙酉五文中心汴’的铜板,林炎就敢肯定老齐他没认出来,不然这么贵重的珍品,他不会就和那些只值几块钱的铜板都放在一起互相磨损。

林炎相信这个老齐要论银元,他的经验也许够了,毕竟玩了这么多年,一些稀有罕见的品种,即便他没见过实物也肯定看过图片,肯定不会卖漏。

但铜元还真就不一定。

因为银元、铜元看似一类,都属于机制币,但其实是两个门类,同样有隔行如隔山的门槛在。

就好像许多藏友张口就说自己是玩瓷器的,其实只有了解他的人才知道他其实是玩明清瓷器的,你要拿一件高古瓷来让他看,他也得傻眼,鉴定起来可能比外行好点,但也程度有限。

虽然各种门类之间不乏两者通吃的人,但显然林炎面前的这位老齐不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