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四章 回头,来会诊(1 / 2)

加入书签

春天的茶素是忙碌的,经过冬藏后的人们好像全如过了冬的土拨鼠一样,换掉了颜色单调的黑灰,换上了更加靓丽的服饰。

边疆,特别是北边疆是不缺工作的,经济好也罢,不好也罢,只要肯卖力还是能生活的。

毕竟人们总的吃饭穿衣不是。

而边疆,按照目前的人口,这里的土地面积,根本不用愁工作。

冬天承包扫雪任务的人们现在开始进入了各大农场。

修渠的修渠,除草的除草。一望无际的平坦而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了无数的粮棉。

或许是环境太好,茶素这边生长的棉花品质相当一般,也就打着边疆棉的名头糊弄糊弄外地人。

雨水太丰沛,导致茶素棉的花朵短的就如兔子尾巴一样,茶素最出名的农作物是什么。

就两个,一个大米,另外一个就薰衣草。可惜的是,华国人其实不怎么喜欢薰衣草的味道,说是有股子牛吃多了青草打出饱嗝的味道。

但这个玩意欧洲人特别喜欢。

这几年不知道从哪里吹来的风,种植什么都得上千亩,不然好像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

不过,边疆早就形成了这种大面积的统一种植,万亩油菜花,万亩番茄,万亩红辣椒。

邵华从小长大的农场里面,大家跟风一样,看邵华种薰衣草。

大家这次也弄了一个万亩薰衣草花田,不是因为邵华上了个大学,大家就会盲目跟随。

而是因为邵华老娘,在农场大院里面,说实话,早几年在城市里面买房子没几家。

而邵华家当年就是邵华老娘无论如何都要在城市里买房子。

当时大家还在嘲笑老太太,结果,人家买房子不是为了去过城市人的生活,而是为了邵华上学。

现在看看,人家邵华大学毕业就进了银行,原本就让一帮人羡慕的不行。

当然了,也有没怎么上学就发财的,但是这里面的艰辛和运道哪里是一般人能拥有的。

在农场的人大吃一惊的时候,没多久,邵华结婚了,参加了婚礼的人才知道,邵华的老公更厉害。

所以,现在大家也不说邵华努力不努力,大家就说一件事,邵华妈妈有眼光。

这让老太太很是得意了许久许久。

最近邵华很忙,姑娘不光种了薰衣草,还自己设计了一个粮仓风车。

张凡瞅着邵华的设计图,也没看出什么花田诗意,但腰上的软肉被捏在人家手里,不好看都的说好看。

好不容易休息了,张凡被邵华拉着上街理发,又陪着邵华逛了半天的街。

说是陪着邵华逛街,其实是邵华带着张凡给张凡买春天的衣服。

拾掇张凡的穿衣打扮,邵华现在都有点走火入魔了。

姑娘宁愿别人说张凡长的黑,也不能让别人说张凡穿的邋遢。

以前冬夏春秋,张凡一般都是穿个T恤,最多冬天的时候在外面再套个羽绒服。

可结婚后,这个习惯,被邵华给剥夺了。

“来,试试,这个衬衣怎么样,是不是有点太艳了?”

邵华拿着一件淡粉色的衬衣给张凡比划着,这玩意穿在白白的模特身上,灯光这么一照,还真的漂亮。

可张凡一穿,乖乖,直接衬托着张凡好像没洗脸一样。

“呵呵,快脱下来吧!”邵华捂着嘴偷笑,“还是老老实实穿白色和蓝色的吧,倒也省钱了。”

“呵呵!”张凡无所谓的笑了笑,这一段时间太忙了,都没陪着姑娘逛街,张凡也挺内疚的,所以今天张凡很是听话。

“你也买几件!”张凡拉着邵华的手。

“男人的衣服要讲品质,而女人的衣服就要讲潮流,这都春天了,现在应该买夏天的,再买春天的就过时了。”

邵华调皮的眨着眼睛,一本正经的给张凡上着课。

“哪就买几件夏天的吧。”

“夏天的还没上市,咯咯!”邵华像个孩子一样笑的格外的开心,张凡陪着她,她就高兴。

张凡看着邵华笑的高兴,他也情不自禁的笑了笑。

可这玩意,哪里是笑点呢?但他看着邵华的笑容,他也想笑,估计这就是所谓的幸福吧。

邵华不是特别讲究穿衣打扮,自从离开银行以后,姑娘都很少化妆,最多像是给花朵喷水一样,在脸上喷点水。

好在天生丽质,素面朝天反而带着一种北方姑娘特有的气质,这也是格外吸引张凡的地方。

原本想在街上随便吃点,也不用再做饭了,可邵华妈妈打电话,说他们来市里了,让张凡和邵华早点回家吃饭。

“农场累不累,要是太累的话,就雇人吧,你看,四个老人好久都没来过市里了。”

张凡和邵华在回家的路上先聊着。

“都是机械化,没啥累不累的,原本其实现在也没啥事了。

可咱家的几个老人是能闲着的人吗,他们现在又养了一群鹅,一大群土鸡,还有一些羊。

原本还准备养点兔子,被我了给拦住了。老公啊,我想弄个诗情画意的薰衣草的花海。

风吹过的时候,花海一样,一波一波,想想都美死了。

可爸爸妈妈他们直接给我弄成了饲养场,我的神啊!”

“呵呵!”对于这方面,张凡轻易不发表意见,因为不懂,所以他也不乱说。

刚一进家门,就看到老头老太太已经做好了饭,而且收拾着要出门。

“怎么,爸妈,你们不吃吗?”

张凡纳闷的问道。

“不吃了,我们吃过了,我们还要回农场呢,不然鸡鸭羊的,你爸爸妈妈顾不过来。

行了,别送了,赶紧吃吧,这是新鲜的野菜,还有槐花馒头,尝尝,好吃明后天再给你们送点。”

说完,老头老太太风风火火的走了,张凡要送,两老人死活不让。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