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境地(1 / 2)

加入书签

在外地人的常事中,蒙古人应该很能喝,但真实的就是,蒙古人能不能喝先另说,他们是不会让自己喝的烂醉如泥的,等酒喝到差不多的时候,就不会再喝了。

所以几杯马奶酒之后,饭桌上就比较随意了起来,现在的蒙古人对待宾客是很照顾的,会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只要不是牵扯到原则性的问题,那就基本上礼让了,只有蒙古人与蒙古人之间,很多事情才会真正较真。

酒足饭饱之后,易尘他们就来到了专门腾出来的客房休息,这里距离边境线还有三十公里的路程,而这次的行动定在了晚上,边境线上梁超已经打通了关系,有着一个通道可以过去,时间是半个小时,半个小时内是不会有人管的。

休息了一整个下午之后,一行人继续上路,这次的车辆换成了扒犁,一共两辆。

两辆扒犁,前面做了三个人,分别是闫雪、易尘和梁超,后面四个人,就是铁板酒瓶子他们。

而物资被集中了一下,放在了两个小的铁扒犁上面,就有点像那种大爷大妈们逛菜市场用的拖车,这种环境下能拖不少东西。

所以每一辆扒犁后面,都跟着了一个小尾巴,拉长了距离。

虽然马的力量很大,但是毕竟这么多人和东西,所以天黑上路之后,速度并不快,遇到一些比较陡的地方,易尘他们就会下来,让马拉着货就行了。

看上去倒是挺心疼马儿的,不过可悲的是,这两匹马自从被梁超的蒙古朋友们选中之后,就注定是回不来了,毕竟人出去就不是简单的事情,所以这出去之后,也就没有必要再把马儿弄回来。

广阔的雪原之上,并没有海拔太高的山,而是有一些高度在百米左右的突破,翻过三个土坡之后,就是边境线的位置。

天空中瞟着一些小雪,所以星光和月光也就无从谈起了,等离开蒙古包大概十公里之后,外界基本上已经没有任何光源了,只有GPS手机上传来的微弱光芒,尽管只是这一点光芒,却能够在很远的地方看到。

所以易尘他们并没有使用手电之类的东西来照路,内蒙这地方属于高原了,而且是国内除了青藏高原之外的第二大高原了,内蒙古高原戈壁、沙漠、沙地依次从西北向东南略呈弧形分布,是中国多风地区之一,年均风速4~6米/秒;是中国湖泊较多的地区之一,常年有水的湖泊湖水浅,面积小,或为雨季湖。

内蒙古高原是中国重要的牧场,草原面积约占高原面积的80%,属欧亚温带草原区的一部分,是中国最大的绵羊及山羊放牧区和中国骆驼主要产区之一。内蒙古高原平均每平方千米仅3人。

内蒙古高原形成历史久远,早在距今1.3亿年前就奠定了高原地貌的基本轮廓。此后,地壳相对稳定,经过长期的风化、流水和风蚀等外力的剥蚀作用,把高地削平,低地垫高,致使原来起伏不平的地表趋于平坦均一。

这个作用在地貌学上叫准平原化。到了距今200~300万年以来,地势才明显上升成为高原。近万年来,高原变得愈来愈干旱,河流很少,地表植被稀疏,水力侵蚀作用非常微弱,风力作用强盛,使很多地方粗沙砾石遍布,甚至石骨巉露,形成戈壁和沙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